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理报》的一个典型被中央宣传部报到了他面前,这个名叫布哈林,年纪不大刚刚二十六岁,是《真理报》的一个年轻记者,年轻人总是容易有热血的,在党的宣传机器执行一些宣传任务时,当然内部也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声音,譬如这位布哈林同志在这场宣传攻势中就表达了与托洛茨基类似的一些言论,并且天真的认为开明的党喜欢听一些不同的声音,把话公开的说了出来。这个典型恰好被加米涅夫抓到了。
随后的苏维埃政治局会议上,这个典型与其他行业的一些典型被共同提起讨论,虽然有托洛茨基在会上表达了一些不同意见,但是政治局依然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决议——清党。所谓清党,也就是清除党内不纯洁分子的简称。面对这些典型的,将会使比冬天还要残酷的清洗。
残酷的现实一幕幕的开始在圣彼得堡的各行各业上演,每一个单位都有典型被陆续抓出来,并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被打到,批斗,折磨,屠杀。
尽管明知道这也许是针对自己的一张大网,但是托洛茨基和一些老人们仍然站不住了,纷纷出来反对这种扩大化清党,并对这次运动的动机表示了怀疑。当然,这些声音是很弱小的,并且这张网很快就会盖到他们自己身上。
对于在莫斯科的沙皇来说,这场运动来的正是时候,他和他的军队都需要这样的喘息机会来调整防线并发动新的进攻,中美双方已经承诺将给予他合适的帮助,中国更是承诺可以为俄国寻找雇佣军,美国也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派遣军队直接干预的请求,在得到中国同意后,一支两个师的美国陆军已经登船向亚洲方向赶来,也许两个月后就能够抵达战场对沙皇天成直接的支持。
而圣彼得堡方面藐视老兵藐视上帝的进攻举动也激起了全世界的愤怒,如果不是自顾不暇的话,英国和德国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只是英国人似乎还没有忘记自己现在还不知道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世界老大的地位,开始了在远东地区寻找军事干预代理人的活动,虽然他们是在秘密进行此事,并委托了美国人作为中间人,但我还是从长野军政府的报告中得知了此事,据说日本三方都与美国代表展开了接触,但到目前为止,只有长野军政府老老实实的将这个藩属国应当知会中央政府的事情报告到了北京,其余两方都还没有什么表示。
在命令外交部给美国相关方面发去抗议之外,我也下令在东京,长野和京都的三个特务机关加强了日本的社会控制活动,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可笑的是英国人在自己即将被一张大网罩住的同时,居然还有心来管别人的闲事,看来老大做久了,心态上的确是很难立即跟上现实的变化的。当然这其中也有日本国内还不是那么服帖的因素,但是在目前来说,我还是要先给英国人一点颜色看看,以免他总是要给那些不安分的人以希望。
德国人的大网已经向英国皇家海军张开,中东的中国空军陆军部属也已经事已过半,英国人需要的教训并不会等待太久。
正文 第三三六章 … 和平十天
更新时间:2009…4…3 16:16:21 本章字数:6085
为了这个帝国的扩张,我已经做了太多了,这个原因也让我在3月13日收到第二方面军教化总长宋教仁的请皇帝陛下南巡为方面军对印度开战阅兵壮行的请求时,非常的恼怒。宋某人政治头脑似乎太单调了些,方面军总司令曹锟没有说话,刚刚荣任参谋长的陆荣廷没有说话,他这个非军事主官倒急着现眼的来了这么个毫无政治考虑的请求。
一直以来,哪怕是与英国开战俄国开战期间,中国在世界上也没有放弃过自己和平的形象,所有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自己总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教训别人,他倒好,我要是真的同意了他的请求,当朝皇帝,中国至高无上的代表亲自到南方检阅军队并为进攻印度的军队壮行,这在国际上是何种影响,亏他还是个搞教化的人。
或许他很有才能,从教化部的资料来看,此人从中华元年中进士后在北京教化部呆了三年期间,就从一个员外郎窜升到了右侍郎,期间对军队教化工作和部分难以有效开展教化的多民族混居地区的教化推行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湖南西南部的苗民数量多于汉人的地区,顺利的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协助湖南省府两级顺利的平息了汉苗两族在一些山头和水源地上的族际械斗问题,由于他本身就是湖南人,又是湖南出的中华元年的进士,平时又与在京地谭嗣同等人混的比较好。所以当时的湖广总督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对他大肆褒奖,并在临卸任时又以最后一折对他大加保举,并称他有曾文正之气云云。
由于避免了苗民有可能再次反叛的祸乱,他也因此获得了军功,后来根据他本人的意愿,一直在京畿附近的军队中担任教化主官,并因调理部队中满汉军人的关系问题,历年积功升任到了第三军教化主官的位子。并在次年兼任了军队教化系统的中央机构教化部军政宣教司地副司长。可以说,他的晋升不可谓不快,人脉也不可谓不广。他出任第二方面军教化总长,也是谭嗣同推荐的结果。
之前一直以来我就对第二方面军的教化有所不满了,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长期以来敢于阳奉阴违的执行我的命令地,他们还是第一号,考虑着不要太过影响军队的求战欲望。后面还要利用这种欲望来实现军事目的,所以才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实质行动而只是口头上训诫了几句而已,但没想到宋教仁会写来这样一份密折。他是教化主官,指望着他来教化军队。让军队保持政治稳定的人,而他自己居然不懂政治!
但要说他完全不懂政治,这也是不公平地,他十几年来的政绩也完全表明他有足够聪明的政治头脑,并且懂得如何去揣摩上意,否则他不可能在十几年内从七品跃升至正三品,对于他这样一个不到四十岁年纪的人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从他的电文中来看。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说是既然朝廷已经定下了解放印度的战争计划,那么陛下作为朝廷的最高代表,也应当在适当地时机展示一下国家的决心,否则要远征那么远,士兵们在前一阶段也受到朝廷政策不定的波及。士气上容易受到影响,第二方面军在南方呆的时间久了,朝廷在明面上仍然以和平为宗旨,士兵们会在思想上难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
他当然也有民政上的考虑,他认为随着帝国在南方新辟大片土地,又是沿海,皇帝亲自南巡有助于帝国迅速消化新增地疆域,并且能够刺激南方的经济发展云云,对于我来说,这些理由相信他是为了解决好南方第二方面军的士气问题才想出了皇帝南巡这么个主意,但是这的确,是个馊主意。
不过现在看来第二方面军的问题似乎也渐渐开始暴露了,之前溥夏从南方回来曾说起过南方的军人甚至比北方的军人还要骄横,或许是在战争进程上要远远顺利过北方两个方向的缘故了,但骄兵这才过了几个月,就变成了没有皇帝南巡就提不起精神来进攻印度的军队,这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
想了想便召来了溥夏,中心地意思还是打算让他再往南方走一遭,明面上也算是个皇家的代表,二来也要对第二方面军的人事状况拿个底,现在来看宋教仁不适合再做教化总长是一定的,从他的密折以及第二方面军这段时间以来频繁的出现北京指挥不灵的状况来看,方面军高层的人事是有问题的1⑹ k 小 说 wαр。⑴ ⑹k。CN整理。所以也打算让溥夏去看一看,也是对他的一个锻炼,到时候根据他的情况再去拿主意调整。
各方面军的兵员调动也陆续在展开了,撤除总督衔制以大军区司令员取代的旨意也正在各地处理之中,所以想着也顺便再派个陆军部高级官员去着手处理这个事务,反正我相信在印度南方第一阶段的任务只是要拿下锡兰岛而已,一个蔡锷的集团军就足够了,其余的部队全部都要并入到兵员除役和打乱分配兵员籍贯来源的体系中去,人选也拟定好了,就让王士珍去,再加上刚刚奉调回到北京的赵秉钧,去把这件事情处理好。有这三个人坐镇南宁军区司令部,相信有什么理不顺的人事关系都应该能够处理的过去。
至于宋教仁的去向,我也打算让他调到北京来,现在来看他是不适宜做一个方面军的教化总负责工作的,还是书生气了些。当然,这都要三个钦差去做好调查之后才号做处理,现在想它也有点早了。于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