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各省都有官田也就是属于国家的田亩,从中拨出部份来授予各地官员以及地方上德行昭着地人,以此为契机。厉行清政。
在接下来的四五年里,国家的战略重点除了经济建设外,就是这个官制厘定。厘定完毕后,形成一个高效,廉洁的官僚体系。当然这只是一个目标,实现起来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届时在慢慢调整。
只要总体的思路不错,也就是通过官员授产后期慢慢加薪来提高官员的犯罪成本,同时配合建立严格的吏治审查制度,慢慢地把前一段时间稍稍有些放松的**工作抓起来。
1900年这一年,基本上就在这数件大事中过完。
到次年,改元中华元年,新生的中华帝国正式迈入新的世纪。
袁世凯在菲律宾的经略也取得成效,吕宋岛正式并入行省范围。形成了以当地华人党派为官员主体的官僚体系,只是后来慢慢的,这些党派都全体并入了新儒党,这是后话不提。
菲律宾方面还是问题不少,除了吕宋岛是安定下来之外,棉兰老岛和米沙鄢群岛都在英国人的抢先介入后,被英国人牢牢的控制在手里,卡普蒂南与英国人的利益结合形成了一个英国保护下的菲律宾共和国。
目前自然是不宜与英国争夺这些地方,所以,中华帝国的疆界在东南方向上就止步于吕宋岛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启用袁世凯而不是唐绍仪,那么也许结果会好一些。不过要是这样也许日本就不会有那么好的局面。所以,鱼与熊掌还真是不能兼得。
这个道理对于英国人来说也是一样,在菲律宾方面取得了进展的同时,在布尔方面却没有能够获得臆想之中的胜利来使北京宣言所规定的一年之内结束布尔战争的保证得到一个体面的结局。
在德国人的运动下,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同情和声援布尔共和国的运动,荷兰和比利时组建了大量的民间团体为布尔人募捐钱款和医疗器材及武器等战争物资,而更有来自北欧各国的两千余名自愿者组成志愿军远渡重洋来到遥远的非洲,与布尔人协同作战。
正面战场上,英国人更是没有捞到半点便宜。乔治怀特中将的四千人队伍向布尔人的一个据点发动攻击,没料到在途经尼科尔森峡谷的时候,再次遇到伏击,布尔人在茹贝尔将军的指挥下,又打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英军在半天之内损失掉1281人,不得已之下。轻率的率领孤军深入敌境的总指挥官只得北朝鲜残部退回到基地莱德史密斯,却被茹贝尔地大军衔尾穷追并包围了起来。
对面是个中将,布尔人当然打得是越战越勇。幸而英军进攻不行,防守却做得相当出色,僵持了下来。
这也是双方停战的契机,大英帝国的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与布尔总统克鲁格进行了停战谈判,在谈判地同时也继续着战斗。在双方又各有死伤后,英国终于与布尔达成了和解,签署了和约。
英国付出七百万英镑来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地区。而布尔则可以继续保留他们的剩余地区。
这也使英国履行完毕了北京宣言的第一条规定的一半。而在北部非洲方面,英军则表现出了强悍的气质。在埃及人的协助下,马赫迪军被彻底消灭,英国赢来了一场体面地和平。
时间的流逝下,随着北京宣言一条条地被履行。世界似乎开始安定了下来。
但随即,英国人收获了一个沉重的打击,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最有作为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走完了她八十二年地人生历程。去见她深爱的阿尔伯特王夫了。
这是震动欧洲的大事,几乎全欧洲的君主都参加了女王的葬礼,包括再次让英国人别有体会地威廉二世。
作为女王的第一个外孙,威廉二世在去年维多利亚女王病重期间访问英国时表现出来的与报纸上截然不同的人格魅力及对女王的深深眷恋,已经让英国人对他的印象大有改观,而这一次葬礼中,表现出几乎与舅舅爱德华七世同样的悲哀,也让普通的英国人对他大增好感。
但是这毕竟是皇室私人地感情而已。丝毫不能代替国家感情。
在德国开始他们的太平洋攻略两年后,英国的正式应对终于拉开了帷幕,这一年,六块英国殖民地为主体的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以此为基地,与北太平洋相呼应,英国仍旧使用着一贯的策略,包围着德国人。
德皇自然的就要反击。
在改元后全国的兴奋劲还没过去的时候,内阁批准了福建伏尔将造船厂生产改进型普鲁士级战列舰的申请,并同意了有关克虏伯公司报请在广东增设钢铁厂的请求。
继海参崴造船厂生产第一批两艘普鲁士级战列舰之后,在东亚,德国人开始有了第二个生产无畏舰的船厂。他们正式开始了提尔皮茨的东西两面同时进行的造舰计划。
但是出乎德国和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预料,英国人在下半年的时候,又有新型战列舰下水,而这一次,我没有从军情司欧洲局那里获得任何报告,也就是说,威廉怀特先生并没有份参与这条新舰的设计工作。
而英国海军舰船的传统大主顾,也就是东亚的中华帝国,并没有收到英国方面如往常一样的推销,英国显然已经从德国人的普鲁士级那里,看到了他们自己的无畏舰的影子,并从中产生出某种怀疑。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种怀疑里面其中一个主角一定是中国。
一个恶劣的后果就是,中国的造船工业将再也不能直接接触到世界第一流的战列舰设计了。
现在唯有指望德国人迅速的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舰船设计人才尽快的能够投入实用。
英国已经开始不把中华帝国当作一个天然的同盟,而是一个地位提升后的重要国家来看待,一方面是好事,一方面也是坏事。
好的方面自然是国家影响力增强这些虚的层面上,而坏的方面则一目了然,英国开始防范我们了。
不过既然改元了,当然也要慢慢的靠自己了。
正文 第二五零章 … 地方官制
更新时间:2009…4…3 15:57:07 本章字数:6339
继澳大利亚立国之后,菲律宾也面临大动。
袁世凯最近正为这个事情发愁,负责南洋事务一年了,小处虽然胜势不断,但大处始终没有寸进,比较起一年前接替唐绍仪的时候来,能对朝廷交代得过去的,也就是吕宋岛安定的纳入中华帝国版图,财政上本年度也自给自足,无需像日本那两个岛一样,直到第三年才完成财政的平衡。
但是屡次派遣往南方的岛屿的工作队,不是毫无寸进,就是被卡普蒂南当局抓获遣送回来,让人脸面无光。
这最后一决是在7月份,卡普蒂南当局首次向中国方面提出警告,声称如果再有此类行为,将直接按照当地法律处死。
这是一个信号。袁世凯自然知道,8月1日格是菲律宾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也是菲律宾共和国加入英联邦的日子。大英帝国印度事务大臣奥斯汀·张伯伦,也就是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的长子,将以英王室代表的身份参与菲律宾建国庆典。
这不仅是菲律宾历史的大事,也是英国亚洲政策发生变化的重要讯号。
作为一个迅速成长的旧式官员,袁世凯没有经过正统的科举途径出身在这方面反而为他减少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束缚,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讯息,并针对性地要求军情司展开了查探行动。
终于得到回复的报告,答案是肯定的,自本年度起,大英帝国的印度事务大臣,将担负起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殖民地的管理职权,也就是说。在亚洲各殖民地,印度事务大臣是大英帝国的全权代表。
英国人终于开始全面反击中德可能出现地联盟了,这是我看罢袁世凯奏折后的第一个感想。
袁世凯当然不会蠢的用英国人地干涉来为自己的进展不大来推托。他的报告遣词造句很现代,基本上让我有在看一份近现代的外交报告的感觉。
西风渐啊,从189O年调整外交政策以全面倒向英国以来,到19OO年北京和会的召开,这是一个转折,十年一转折在我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帝国必须以不断地调整来避免在将来的一次世界大战中必须坚定地站在某一方地立场。也必须以不断的调整来在此期间为帝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事实证明利益是谋取到了,但是双刃剑的另一面就是英国人的怀疑。从1894年中日战争的谨慎支持,到19OO年中日战争的不置一言,这种态度上的巨大差异与中英之间的关系成反比趋势。大英帝国在19OO年战争中之所以取不闻不问地态度,从现在英国的亚洲布局来看。也许是以退为进,反正在日本问题上有德国的参予,而且也缺乏过问的实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