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小时后,事情的发展显示这并不是一场虚张声势的游戏。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45分,斯大林被朱可夫的电话叫醒。他告诉斯大林,所有防区的前线都已被突破,苏联正在遭受攻击。一开始,斯大林还拒不相信发生的事情,认为这是希特勒的诡计,目的在于以武力达成某种协议,也许是和贸易有关。慢慢地他才明白这是生死之战。他太过震惊,以至于晕倒在地,不得不让莫洛托夫(Molotov)替他发表公开声明。莫洛托夫通过无线电波严肃地宣布:“一次文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背叛,已经发生。”但是毫无疑问,“敌人将被粉碎,胜利将属于我们”。然而没有人提到,事实上苏联一直在与魔鬼共舞,现在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尽管前线部队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准备充分、装备精良,但德军的进攻仍然显得残酷无情。没过几天,明斯克就失守了,40万苏联士兵陷入了围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Brest…Litovsk)孤立无援,那里的守军很快就耗尽了给养,但是他们没有绝望:1941年7月20日,一位士兵在墙上刻下“我就要死了,但我不会投降。再见了,祖国”。
    到了此刻,斯大林终于开始明白眼下发生的事究竟意味着什么了。7月3日,他发表广播演说,表示德国的侵略“对苏联人民来说生死攸关”。他告诉听众,侵略者打算恢复“沙皇独裁”和“地主阶级的统治”,并强调侵略者的意图是为“德国皇室和贵族”掳劫奴隶。这或多或少是正确的,如果将“皇室和贵族”理解为纳粹官员和德国工业家的话。不久之后,德军就开始频繁地强迫被俘苏联士兵和当地居民进行劳动:超过1300万人被征用于修建公路、开垦土地,或在纳粹政府和德国私营的工厂里工作——这些工厂今天还在。奴隶制重返欧洲。
    1941年夏天之后,德国战车似乎已经停不下来了。9月,基辅被攻陷,50多万苏联士兵被俘。几个星期后,三支部队像长矛一样插入苏联腹地,直抵加里宁(Kalinin)、图拉(Tula)和伯罗的诺(Borodino)——1812年,拿破仑曾经在这里夸耀他的战果。德军继续突破苏联的防线。到了十月份,莫斯科岌岌可危。苏联制定了一个将领导人疏散到古比雪夫(Kuibyshev,旧称萨马拉Samara)的计划,该地位于莫斯科以东600英里伏尔加河的一个拐弯处。列宁的遗体也从红场移出并被放进仓库。斯大林正在为放弃这座城市作准备,但是在最后一分钟,这位苏联领导人改变了主意,决定留下——一些记录显示,当时他的专列即将启动,警卫员们也已进入站台准备出发。
    11月,高加索山脚下的最后防线——顿河畔的罗斯托夫(Rostov)失陷了。到了月底,第三和第四装甲集团军已经距莫斯科不到20英里。12月1日,德国的摩托侦察部队离苏联首都仅有5英里。希特勒欣喜若狂:攻陷北方的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从而击败苏联的计划,是确保南部“获利”地区长期安全的核心,而目前该计划似乎进行得顺风顺水。进攻开始后的两个月里,苏联人的防线一直在后撤,这让希特勒备感振奋。他在1941年8月说道:“乌克兰和伏尔加河盆地终有一天将成为欧洲的粮仓,我们的收获将远超过土地产出。”他还说,“即便有一天瑞典不再卖给我们铁矿也没关系,我们将从俄罗斯获得。”
    同时,施工和技术队伍也随着德军一路东进。1941年9月,新成立的R特遣队(Sonderkommando R,即俄罗斯特派司令部Special mand Russia)从柏林出发前往乌克兰,以协助在新占领区修建基础设施。该特遣队包括野炊部队、移动指挥部、维修车间和警用电报部构成,由上百辆运输车组成,它的任务是使“欧洲征服及帝国建设历史上最激进的殖民运动”成为可能,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
    当特遣队抵达黑海边上的敖德萨时,由差等生、逃兵和失意者组成的形形色色的主管人员为他们的司令官们强占最好的住处,并忙着修建一些基础设施,以表明德军长期占领的打算:图书馆、唱片店、演讲大厅以及放映宣传德国必胜电影的电影院。
    入侵行动似乎取得了完美的成果。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所有计划中为德国提供资源的地区都被占领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还没有被攻陷,但这只是时间问题。其他地方看起来也对德国人很有利:尽管英国军队扑灭了伊拉克的起义(为了仓促集结向东进发,英军甚至征用了海法大街上的公交车),但是似乎有理由认为,这片位于里海南部、蕴藏着丰富石油资源的土地很快就会成为德国人的新朋友。
    在侵略苏联时,希特勒还向阿拉伯人发去了正式祝福,愿他们早日取得独立,并致信耶路撒冷的大穆夫提表示支持,称赞阿拉伯文明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并且与德国有着共同的敌人:英国人和犹太人。德国与穆斯林的关系如此亲密,以至于有一位学者献媚地将沙特阿拉伯称赞为“瓦哈比(Wahhabi)式的第三帝国”。
    现在轮到英国人着急了。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General Wavell)指出,伊拉克差一点就成了噩梦,眼下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捍卫伊朗,很难说德国的势力是否会扩张到那里。他在1941年夏天写信给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一定要用印度的防御力量将德国人挡在伊朗之外,如果失败,那里很快就会重蹈伊拉克的覆辙。”
    将注意力集中在伊朗是正确的,自开战以来,德国在那里的宣传攻势就未曾停歇过。一名美国记者报道称,1941年夏,德黑兰街头的报亭上摆满了《信号》(Signal)杂志,该杂志是戈培尔的喉舌之一;同时电影院里还放映着《西线的胜利》(Sieg im Westen)等庆祝德国在法国和西欧取得胜利的影片。
    希特勒对苏联的入侵在伊朗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据一些报道称,人们聚集在德黑兰市中心的赛帕(Sepah)广场上,以庆祝德意志国防军攻下了一座又一座的苏联城市。英国驻德黑兰大使里德?布拉德爵士(Sir Reader Bullard)在入侵行动几天后向伦敦报告说,麻烦的是“伊朗人对德国打击他们的宿敌俄罗斯普遍感到兴奋”。
    著名的波斯学者安?拉姆顿(Ann Lambton)在被问及对局势的看法时表示,伊朗的军队和街头巷尾都充斥着亲德的情绪,“尤其是年轻的军官们,他们都希望德国获胜”。英国军官几乎持同样观点:当地民众对德国的热情和对英国的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只有极少的人支持英国,因此可以预见,如果德国人进入波斯,他们将受到极大欢迎”。德国驻德黑兰大使欧文?艾特尔(Erwin Ettel)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向柏林报告说,如果英国人在伊朗采取行动,他们将面临“顽强的军事抵抗”,并将促使伊朗国王正式向德国提出援助请求。
    当英国人意识到如果德军东进,自己将毫无还手之力时,他们对伊朗投入德国人怀抱的可能性更加担忧了。不久前还是印度英军总司令、现被任命为中东英军总司令的奥金莱克(Auchinleck)上将被简要告知,希特勒的军队将在1941年8月中旬抵达高加索。在英国人看来,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德国人急需石油,如果让他们控制了巴库和高加索的石油生产,就大事不妙了。印度事务大臣里奥?艾默里(Leopold Amery)指出,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将因此离伊朗和伊拉克的油田“更近”,这无疑会埋下“各种各样的祸根”。换句话说,德国人似乎不仅能够找到可靠的石油来源以驱动其船只、飞机、坦克和其他机动装备,从而解决他们的“阿喀琉斯之踵”,还可能使英国无力继续支撑战斗。奥金莱克将军认为,有必要制订一项计划,以保卫从巴勒斯坦到巴士拉再到伊朗油田一带的土地——这一计划后来被命名为“支持行动”(Operation Countenance)。
    伊朗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尽管斯大林在1939年与希特勒达成了协议,但是两年后德国的入侵促使苏联转而成为英国及其友邦的盟友,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华盛顿随之宣布:“美国政府决定将给予苏联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以帮助其抵抗武装侵略。”同时,美国驻莫斯科大使也在私底下向斯大林保证,美国决心“尽全力”打败希特勒,并且准备好为此作出任何牺牲。
    问题在于如何将武器装备运到苏联。驶往北极圈内的港口需要极大的后勤保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