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距离帝国正式建立核武器研究工程就两个条件不足,一是核裂变要被发现,二是钚…239的发现,这两个一经发现就意味核武器呼之欲出。
〖中〗国可以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学者在国内工作,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在他们的帮助下培育国内的科学研究人才,真正到了关键时刻,这些人是不会帮你搞核武器的,还是要依靠本国的科研人才的自身努力。
在此之前,帝国需要有大量的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越大越好,因为靠火电提取重水的费用太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撑得住,当然要能研究出可商业化操作的化学提取重水的方法就更好了。
其二,铀矿的勘探一定要非常普及,随时进行大范围的全国铀矿开发;其三,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设备和经费。
宋彪看似非常积极的同劳友章、吴训之这两位科学家洽谈国内物理学理论领域的研究,以及人才培养,还有〖中〗国的大学教育,基础科研的提高等等有意思的问题,其实都是在瞄准着〖中〗国核武器和核电站的大方向。(未完待续)
第243章 豫园之春
1925年10月,随着中国光复党继续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欧阳赓再次被国会推选为帝国的第四任中央内阁总理大臣,这使得帝国在政治上显得异常平稳。
12月,帝国国会通过了新的《中华帝国第二宪法》,总理大臣作为国家元首的权利和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并且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国会表决和皇帝的批准,帝国中央内阁总理大臣可以得到第三届任期,以在关键时期保持国家的稳定。
政治上的平稳之时,随着法国撤出泛太平洋地区,中国和日本的海军冲突范围随之更加扩大,两国海军竞赛的趋势也日益激烈。
在《华盛顿条约》的限制下,中日海军竞赛仅局限于威慑力很小的巡洋舰,但是双方建造的实际上都是袖珍战巡,军费开支都不小,而在潜艇、驱逐舰和航母的建造领域,双方也在展开新的一轮的较量。
在这种秘密的竞争中,帝国在1927年在青岛造船厂秘密建造一种新的航母,这一级航母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出现了斜角甲板,标准排水量也达到了《华盛顿条约》上限的27万英吨,在罗源湾海军基地和广州造船厂,帝国则秘密建造新一代的b013级大型柴电动力潜艇,其排水量吨位达到了1550英吨,也是帝国第一代正式列装的大型潜艇。
帝国空军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福克道格拉斯公司的fd12型运输机、上海飞机公司的k8战斗机和沈阳飞机公司s5型重型轰炸机陆续开始服役,保持对日空军技术优势的同时,产量迅速增加。
fd12型运输机的原型机是fd2客机,这是帝国福克飞机公司在和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合并之后,双方联合研制的一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和运输机,拥有30个座位,拥有额定12吨的载重量,因为福克公司最主要的订单来自于军方,该型客机从一开始就同步设计了军用运输机,最出的60架订单也确实都来自于帝国空军。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福道公司采用了远东电机公司生产的螺旋桨发动机,而该型发动机又是201工程之一的项目结果。
在该型飞机基础上,帝国空军要求继续改进出一种大型巡逻机,可以在近海区域对敌军舰艇、船只进行追踪,特别是侧重于反潜。
早期的反潜主要是靠人员的查看,这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巡航空间,保证足够多的巡查人员,而fd12正好是最佳的选择,它可以有效的对那些中小型的潜艇进行侦查,只要敌军潜艇在海面行驶就几乎都能找到。
为了和中国对抗,日本也在采取全力以赴的方式投入资金研究飞机,并且通过从英国引入技术的方式,直接弥补中日之间的差距,但就总体性能、数量和产能而言,中日之间在空军领域的差距是较为难以追赶的。
从1925年到1927年,中日军事对抗愈发紧张,在这种竞争中,中华帝国一直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凭借日渐强大的财政优势和隐秘军费,帝国可以轻松的保持日军军费的3倍,军费在中央财政中的开支却仍然保持在18左右,帝国内部也没有明显的税收增加迹象,日本则完全将财政的重心都转移到军费开支,由于无法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同时和中国竞争,日本只能继续集中一切开支维持海军的现有优势,而帝国则通过在沿海修建机场和预备机场的方式,利用空军来协助海军和日军竞争。
这样的结果确实并非宋彪所希望看到的局面,虽然帝国更为强大,但他并不想因为日本而拖累帝国向前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在世界金融风暴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如果非要和日本一起抱着摔死,那真是太不划算了。
1928年春节过后,宋彪乘坐专列前往上海视察,有意识的提前做出安排,邀请日本外相次长森恪,这个人其实就是中日军事对抗愈加激烈的推动者,在中国增加海军军费和造舰速度后,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森恪到处宣称中日海军决战之日来临在即,务必要增加海军开支才能保障大日本帝国的国运。
随即,双方的军事竞赛从海军蔓延到整个海陆空,但在1927年间,因为竞赛导致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经济衰退步伐明显,日本被迫只能保持海军的竞赛态势。
森恪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不仅会说中国话,还精通东北话、粤语和上海话,和三井物产有着特殊的关系,并且是日本国内很新兴的实业家,家产丰厚,任内一直积极推行对华强硬政策,皇姑屯、满蒙等事件中,他都是背后的主要策划者。
即便是在中华帝国的这个时代里,森恪也是满洲复国运动的最主要的资助者,经常利用三井物产的渠道,走各种邪门路线派遣特务到国内联系满族起义军。
根据中央情报总局的调查,此人在私下说,中国必然还是会和苏联,或者英国大规模开战的,只要日本做好准备,一定可以和苏英一起成为真正的战胜国,而中国只要战败就必将陷入分裂。
简单来说,这个人有病,而且整个日本像这样有病的人非常多。
即便如此,宋彪还是决定安排新上任的内廷总长顾维钧作为特使,在上海的日本总领事馆同森恪见面。
1928年3月中旬,宋彪乘坐专列抵达江宁之后,乘船抵达上海。
这一次,宋彪还是住在豫园。
如果宋彪没有记错,自从他登基之后,这仅是他第二次视察上海,次数少的可怜,甚至连香港,宋彪都去过三次。
身为一个根生蒂固的北方人,宋彪一贯有点看不惯上海,但还是要来看一看,因为随着江浙工业的快速发展,上海正在逐步取代震旦、香港的地位,成为这个帝国最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
上海的发展确实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一点不是身为皇帝的宋彪喜欢或者不喜欢就能改变的。
随着湘沪铁路在1918年修通,上海工业的繁荣就再次拥有了更多的资本,从长沙、南昌、衢州、杭州到上海的这条铁路使得江西、湖南、浙江、广东、贵州东部的资源都可以快速涌入上海。
为了维持上海造船总厂的基础实力,江南财团在上海也增建了钢铁总厂,并且在机床、电气等领域积极开拓进取,在早期175项以及后续的125项中逐步形成了能与远东系抗衡的工业基础。
到了今天,东北、江南就是中国的两大工业区,直隶、鲁豫、湖广、两广、福建、山西都排在两大工业区的后面,如果说东北工业基地的王冠是震旦直辖府,由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组成的江南工业区的龙头就是上海直辖府,这两个大直辖府也是区域经济中的金融中心。
比之震旦,上海的工业规模还要更大一些,因为整个东北的发展都比较均衡,震旦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和商贸中心,造船工业集中在金州县,冶金、机械等产业集中在辽阳、沈阳等地。
时隔八年再次南下上海,宋彪也更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他还是不太喜欢上海,和震旦这种完全的新兴城市不同,上海的规划很是凌乱,缺乏震旦这种广场城市和大学城市的魅力。
上海这个城市似乎有点过于现实。
宋彪乘坐轿车一路穿梭过街道,缓缓驶入豫园。
这里自从被内廷接管后,因为皇室几乎就再也没有来过,这里一直都处于半公开的状态,经常可以接待一些会议和特殊的来宾。
只是这段时间为了迎接皇帝的到来才重新关闭。
到了豫园之后,宋彪休息了一天,次日上午才在仰山堂接见退出公职,回到远东银行担任总董的张康仁。
老朋友,老旧属了。
去年远东在京都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