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合作来实行。……

    陈明

    戴维·勒基

    罗纳德·罗这封建议信的刊出,尽管出乎人们的意料,但却未能引起轰动和大
幅度的震撼。于是三位科学家在1985  年1 月25  日出版的第六号《谈论》杂志上,
再度抛出了《应用于考古学的非破坏性探测和层析X 线摄影学)足以令科学界为之
震惊的长篇论文:

    自古以来,人们就产生了不掘开地面便可探知地下埋藏宝物的梦想。这个梦想
在今天已成为现实。英国物理学家将电学与磁学相结合,向我们提供了透视地球、
金属和人体的手段。此后,科学家们又利用更先进的方法找矿、探场和诊断病症—
—这就是层析X 线摄影术。其应用范围极为广博,如果用之于考古,则可在不提取
文物标本的前提下,向考古工作者提供古代遗迹和埋藏事物的准确位置和详细的资
料。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虽然历史文献对其未作详细记载,
但根据仅存的史籍和考古发掘也可作出基本推测。因此,可以相信,陵墓内有大量
的青铜构件,如环绕墓室的青铜墙壁,青铜及拱顶。根据史料推测,陵墓中有4 个
青铜铸成的环状物,其中3 个用来封闭地下河,一个构成墓室本身。这些青铜的重
量可达万吨。

    对于秦始皇陵巨大的地宫和丰富的文物,我们可以采用标准的现代化非破坏性
探测方法感应到涡旋电流,测定出其衰减的磁场,这就是时域电磁探测。

    为完成秦始皇陵的非破坏性探测,我们建议分两个阶段进行:一、为获得陵墓
地宫三维结构的资料,可在骊山附近打一些直径为8 英寸的干油井,井中置磁场仪,
进行探测,并根据探测提供的数据编制陵墓地宫结构的数学模型。二、用层析X 线
摄影技术,探测地宫内的埋藏物。通过以上非破坏性探测,为将要发掘陵墓的考古
学家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指南。

    我们在丁肇中教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地
球物理学装置。我们相信,通过高能物理学的方法,将秦始皇陵作为实例。 上述理
论定能得到验证……秦始皇陵地面上的陵墓物理形状使我们得出结论:陵墓主体修
建的非常深,可能位于地下500 至1500  米。

    ……我们估计地宫内的青铜环状物的直径为25  米,陵墓主体的直径则大约为
50  米。而这些青铜环状物中的每一个都会形成一个在它们下面的陵墓的电磁保护
屏障,使埋藏在内的物体几乎无法被探测到。

    ……我们相信,通过测试而发现的地宫,实际上要比杨先民在《全国地理》杂
志上绘制的宇宙观念图形大得多,支撑天空的神圣大山是由青铜铸造的,外部的青
铜墙又形成一个环状物,我们在这个环状物上可以发现涡旋电流。

    ……在这样的探测中,我们是很有兴趣的高能物理学家。因此,我们鼓励同中
国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其它愿意被邀请的人一起讨论我们的想法。

    我们相信,如果获准利用遗址现场,工作队可以使用感应和声波设备发现大量
的有关陵墓的资料,而避免采取物理进入的方式,在探测结束后,我们将把遗址现
场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组成一个多学科的工作队,使用现代的非破坏性技术,探测秦始皇陵,这项计
划的实施,从技术和历史的角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因此,我们希望得到中国科学院的批准。

    我们希望同中国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一道,就此设想进行座谈讨
论。

    我们希望进入现场,采用感应和声波设备对秦始皇陵进行探测。工作结束后,
回填干“油井”,将现场复原。

    如上述构想得以获准,我们将写出具体的技术建议。

    对于陈明等科学家的建议,鉴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科学院暂时没有批准,其
非破坏性探测和层析X 线摄影学自然也未能实际应用。但我们相信,秦始皇陵地宫
的真正奥秘,总有一天要彻底揭开。到那时,一切关于被盗还是未曾被盗的争论也
自然休止了。

                         第十三章 秦俑人的忧思

    我在观赏这一非同寻常的兵马俑奇观后,离开博物馆。这一奇观是迷人的,也
是巨大的,我对发掘、维护这人类宝藏的考古学家和管理工作者表示敬意。

    ——法国陆军参谋长、上将施密特

    面对宝藏的困惑

    文物,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实物遗存,无论它最初是精神还是物质,先
进的还是落后的,乃至于当时它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还是反动帝王贵族的,都从不
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了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绵延不绝的生存、繁衍、斗争、发展的历
史,以及历代先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因而,它的价值和对人类的启迪作
用是永恒的。人们可以对历史长河中的某一段途程和某些人物作出不同的评价。但
是,反映这段历史的文物的价值并不受人们对历史评价的影响和限制,都是全民族
乃至全人类保护、研究和利用的珍贵历史宝藏。

    由于战乱、兵燹等原因,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曾出现的短暂的大秦帝国,留
给后人的文字史籍和实物资料极为匮缺,这段历史越来越被淹没在风烟尘土之中。
秦始皇陵兵马俑、铜车马、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的发现和发掘,以及秦陵地宫奥秘
的探索,无疑填补了这段历史研究的空白,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风采。那朴素生动的陶文化,刚健恢宏的铜文化,盖世无双的冶金技艺,非凡
卓绝的战阵布局……组成了一部浩瀚的秦代历史经典。每一件出土的文物都是古代
先民们伟大智慧与非凡创造力的血汗结晶,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和永恒
的历史丰碑,是融多个民族、多种文化而成一统的第一个封建大帝国的立体而完整
的象征。直到今天,这些埋藏了2000  多年的出土文物,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一中仍蕴含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发挥着其它精神和物质无法代替的纽带作用。
同时,秦陵出土文物那丰富多彩的内涵和神秘莫测的玄机妙法,已成为其它民族和
国家借鉴和观赏的文化财富。

    回首17  年对秦始皇陵文物的发掘与保护,考古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为此付出
的努力并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只要随意翻动一下秦俑博物馆厚厚的游客
留言簿,就会清楚地看到远道而来的中外游客是怎样一种心灵的震颤,无论是国家
元首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无不为这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掘留下钦佩敬慕
之情。

    然而,明珠的闪亮并不能全部掩饰落在它身上的尘埃,秦陵文物在发掘和管理
中的缺憾与不足,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诸多已成为过去和将要发生的悲
剧不应再无休止地困惑着考古学家、管理人员和一切瞩目关心秦陵文物的人们。

    中国的田野考古事业比之世界田野考古学的兴起要晚了许多岁月,因而它的缺
憾也无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早在兵马俑发掘之初,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大师就曾对
发掘中的过失作过尖刻的批评:“兵马俑的考古发掘怎么能像农民挖土豆一样胡刨
乱挖?而修复却又用筛子筛、刷子刷、清水冲……这完全违背了考古学的方法和意
义。”尽管夏鼐大师这时尚未亲临现场,他所听到的关于秦俑发掘与修复的消息,
难免有些夸大了事实。但并不是毫无根据,事实上也确有一个阶段我们的部分考古
工作者是这样发掘和修复的。

    1978  年底,秦俑工地出现了边发掘、边修复、边建馆、边准备对外开放的
“大兵团作战”的方法。除考古队人员外,工地上还出现了大批的当地驻军、社员
和前来实习的学生。有的农村社员上午放下手中的锄头,下午便走进诵坑挥动了掏
铲、铁锨。在对考古知识及文物价值毫无基础的情形下,陶俑自然被视为常年挖刨
的土豆。其结果是,许多陶俑在他们挥动双臂极为卖力的挖刨下,被砍掉了头颅、
削掉了鼻子,铲掉了臂膀……由于陶俑的大面积揭开,对大雨的肆虐毫无办法加以
对付。许多木车遗迹以及陶俑陶马身上的艳丽彩绘,都在雨水的侵蚀浸泡中荡然无
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