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留门的乘室内。从安车车顶那穹窿式的绣有花纹的篷盖和室内铺有质地柔软、状
若毯垫的车底衬推断,当为高级臣僚所乘之车。而这两乘铜车只不过是秦始皇陵整
个铜车马陪葬坑的一部分,尚有大量的车马没有出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只是
秦始皇当年出巡车队的一组,但并不是秦始皇本人所乘之车。从史料中可以得知,
秦始皇所乘坐的车为“金银车”,由6 匹马并驾齐驱,从属的车队中按阴阳五行分
别配制五色立车和五色安车,外加通过窗户的启闭而调节温度的辊车。秦始皇每次
出巡,总是先以蒙饰虎皮的警跸车保驾开道,文武百官、近侍宠臣、皇后嫔妃、王
子公主随行,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大秦帝国的风貌在这庞大华贵的车队一览无余地
展现出来。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使人们在窥视到秦代卓绝的工艺技术和冶金水平的同
时,也不难想象秦始皇一生五次出巡的辉煌宏伟的气势,从而进一步看清这位一代
雄主的性格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更为深刻的内蕴。

    秦始皇一生叱咤风云,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吞灭六国、南取百越、北筑长城、
五次出巡等几个清晰宏大的脚印。千百年来,人们赞誉他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辉
煌业绩的同时,也对他北筑长城、巡示天下、求仙取药提出了种种非议。秦始皇由
此成为毁誉下一、争论不休的历史人物之一。

    长城被视为中华古代人类文明的象征,已毋庸置疑。面对这绵延万里、穿山越
岭的伟大建筑,在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惊叹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长城
的构想者心胸宽广、勇于探索的开创精神。秦始皇是在世界东方这块黄色的土地上
建立起那千古伟业的,他对这块土地的爱恋至死不移。

    但透过他复杂多彩的一生,让人们看到的却是他不断的摒弃本土意识而苦苦探
寻更具魅力的海洋意识。这种开放的心胸和思想走向,从长城的修建便可足以证明。

    万里长城的修建,当然有军事上的考虑,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其主要的指导思
想则是秦始皇是利用这堵大墙逼迫他的人民去拥抱蓝色的大海。这种思想的脉络早
在秦国大军席卷百越时就已显露。面对东南沿海的这块神秘土地,他命令他的士卒
和当地人通婚,在此长期生活、繁衍。这种方式的意义同样地不只局限于军事战略
上的考虑,而更在于使他的人民接触和创造海洋文明。面对秦始皇亲手圈定的帝国
版图,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巨形的“簸箕”,牢固地嵌在世界的东方。生活在这
块土地上的人类背对的是一堵坚硬的大墙,面临的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后路己被
封死,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奇特的环境和面前的现状无一不在昭示着人类走向蔚
蓝色。这也正是秦始皇不顾时人的反对和后人的诅咒,狠心地在中国北部而不在东
部和南部修筑万里长城思想的根本所在。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才有秦始皇五次出巡远行,四次走向东海岸的
具体行动。从东海岸的会稽岭、琅琊台、芝罘山,碣石岛那高高筑起的楼台上,透
过秦始皇看海观景、饮酒作歌的表层,不难发现他对那蓝色文明的幻想与向往。而
楼台与长城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的修建,也绝非是他的随心所欲,两种不同的建筑
格局昭示给后人的是同一主题:让思想与智慧的光芒射向更加广阔的蓝色远方。

    东晋史学家王嘉的著作《拾遗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

    “有宛渠之民,自东海乘螺舟而至琅琊。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
故名沧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帝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
了如亲睹。谓此为神人也。”在这一卷中,作者对宛渠民有极为生动、详尽的描写。
宛渠民的沧波舟可“日游万里”,照明设备极端先进,在夜间只需“状如粟”大小
的物体便可“辉映一堂”,且这粟一般大小的发光物“若投之于小溪,则溪水沸腾,
沸沫流于数十里”。如此之先进的运载工具在当时的地球上是没有的,那么这宛渠
之民不是来自外星又来自哪里?

    当然,作者王嘉的这段记载,是距他约五百年前的故事。很难令后人相信是历
史事实,但秦始皇思想脉洛的产生与发展与这些超凡的现象不无关系。

    纵观秦始皇短暂的一生,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征服”二字上,并把人类征服
的天性发挥到极峰。当他用铁腕在腥风血雨中扭转乾坤,荡平天下之后,征服的欲
望并未枯竭衰落,他把目标对准死亡,他要以自己盖世威力,向死神挑战。

    这个挑战一开始就带有极大的悲壮色彩,正如当年荆柯刺秦工一样凶多吉少,
但他依然慷慨悲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秦始皇先是派徐福等人到他一直向往
的隐藏在蔚蓝色中的神秘天国寻求药物,随之亲自登船到海洋中搏击一切阻碍他取
得胜利的力量。他的连弩射向庞大的蚊鱼,同时也射向了一条万物生生死死,生死
往复循环的真理。他把人类的天性发挥到极至,以人本身固有的最大张力向自然界
的法则发出了挑战。

    面对浩瀚的海洋和扑朔迷离的生死之城,他最终没有成功并遭到了平生最为惨
重的失败。死神以极大的报复之心,把他和他亲手创建的帝国毫不留情地扼杀了。

    这一悲剧性的结局,深谋远虑的秦始皇应该也早就想到了,为此,他的陵墓修
建工程才历30  年而不断。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行动才越发显得悲壮和令人惊心动
魄。尽管他的海洋求仙梦最终走向了破灭,但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征服之举,要
比哥伦布在海洋中单纯地发现新大陆要伟大得多,意义也更深远。

    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秦始皇以自身的毁灭做出了人类不满于大自然法则的
束缚,而敢于同我们的头脑中既成的认为不可能逾越的所谓真理抗争的范例。他的
壮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被事实所验证。

    在17  世纪之前,存在于世间的真理是宇宙中只有一个太阳,当布鲁诺站出来
宣称宇宙中有无数太阳的时候,不但遭到了时人的讥笑,而且布鲁诺本人也被教庭
活活烧死。在火车发明之初,有人大肆攻击,认为会惊吓家禽,使坐车的人因缺少
足够的氧气而窒死,或者被风折断脖子。著名军事将领拿破仑进攻英国前,美国工
程师福尔普敦向他提出了制造蒸汽船的意见,就连伟大的拿破仑也对这似乎违背真
理的意见不但置之下理,而且大加讽刺:“老兄,要造船逆风而行,并在甲板下烧
火,原谅我,没有时间听这无稽玩意。”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前2 世纪曾作出了
“没有人能通过赤道,因直射的阳光会使海水沸腾、木船着火”的断言。另一位天
文学家西蒙尼康在1903  年宣布:“空中飞行是无法克服的问题。”数月后,莱特
兄弟的飞机便在蓝天翱翔起来。液态火箭专家戈达德曾预言:“终有一天,火箭可
到达月球。”却被《纽约时报》攻击为“他似乎没受过中学教育。”1899  年,美
国专利局局长曾向麦金莱总统要求废除专利局,理由是:“可发明的事物已全部发
明完毕”。

    人类心中的真理和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条条法规,无不在人类的不断征服中逐
渐被穿破。人的生死是一个未被解开的千古之谜,人类寿命的极限也依然未得出一
个确切的结论。但在人类生息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人类生命极限不断延
伸的事实。

    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的平均寿命为13  岁;新石器时代中国北京猿人的平均
寿命为14。6  岁;夏商时代不超过18  岁;西周至秦汉时期仅为20  岁;东汉时代
为22  岁;唐代增至27  岁;宋代为30  岁;元代为32  岁;清代为33岁;民国为
35  岁。

    195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表明平均寿命为57  岁。1981  年中国人均
寿命增长到67。88 岁; 1985 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已达59。2  岁,而发达国家则达
到72。4  岁。中国男子平均寿命达67  岁,女子则达到71  岁。

    长寿并非神话,人能活100 岁甚至更多也同样不是神话。今天的人类理应期望
长生,并通过不断地征服自然和自身,到达心中的终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进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