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他的子侄辈都掌握着实权;如果杨骏的思绪足够远,他应当还会想到在千里之外,还有几十万大军在默默操练,这些军队的统帅都是姓司马的,这些司马家儿或许正在勒马长啸,遥望洛阳呢。
    在武帝生前,杨骏认为他只是一个苟延残喘,可以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病夫;如今杨骏才发觉这个病夫设下了天罗地网,令自己的意志在死后继续得以贯彻,杨骏只是他的一枚棋子而已。这枚名叫杨骏的棋子任意妄为,破坏了棋局,因此陷入困境有成为弃子的危险。
    杨骏的不安在武帝死后第七天,在众目睽睽之下,歇斯底里地发作了。
    《礼札》上说“天子七日而殡”,也就是说皇帝死后第七天要出殡,即将梓宫从后宫含章殿运到宫城前殿太极殿。武帝将在太极殿停殡到五月,然后运到峻阳陵下葬,与虫豸穿山甲盗墓贼为伴。
    杨太后、惠帝以及文武百官都到含章殿奉迎武帝梓宫,人群中唯独不见杨骏的踪影,他躲在太极殿里死活不出来,不仅不出来,还严令虎贲环卫太极殿。
    杨骏如此紧张失态,原因是有流言说汝南王正在纠合禁军,准备攻打禁宫,清君侧。
    汝南王是宣帝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
    司马懿有九个儿子,除了长子景帝司马师、次子文帝司马昭,最有才干的莫过于老五瑯琊王司马伷,他是后来东晋元帝司马睿的祖父,其次是老七扶风王司马骏,可惜两人都短命。
    活到惠帝朝的有老三平原王司马干、老四汝南王司马亮、老六梁王司马肜和老九赵王司马伦,这四个宗室的元老都在“八王之乱”里发挥过作用,汝南王、赵王更是忝列“八王”的行列。
    但皇帝这四个爷爷都不是好货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先说皇帝的三爷爷平原王司马干。史称平原王司马干“有笃疾,性理不恒”,那意思是说这老头是个精神病患者,有时正常、有时发病。正常的时候还好,就是有点木木讷讷,史书上夸他“颇清虚静退,简于情欲”“与人物酬接,亦恂恂恭逊,初无阙失”;但是这老头发起病来就整个人都错乱了,有人拜访他,会被晒在门外晒一天;到了下雨天他把牛车拉到雨里,把车盖打开晒;他的爱妾死了,尸体盛在棺木里,司马干几天打开看一下,然后奸尸,一直到尸体腐烂不堪了才埋葬。
    因为有精神病,所以这个王爷始终没有参与朝政,得以在西晋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独善其身,司马干竟然一直活到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以八十岁高龄寿终正寝。司马干咽气的时候,他的九个兄弟已经死光,他的侄子辈甚至孙子辈也已死掉十之七八,他死后三个月,洛阳就陷落了,晋怀帝成为匈奴人的俘虏,包括他的儿子司马永在内的数十名晋朝王爷被石勒活埋。
    西晋末司马家命最好的一个王爷是个精神病,由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例,我们感到老天爷对司马氏确实不怀好意。
    再说皇帝的六爷爷梁王司马肜与九爷爷赵王司马伦,这两位是为老不尊的典型。
    梁王司马肜“无他才能”,爱好声色犬马,以前还因此获罪受罚,被削了一个县的封地,惠帝后来派他去镇关中,更是出了大乱子,这是后话,容后再禀;
    至于赵王司马伦,其为人“素庸下,无智策”,打小不争气,被父兄看不起。这人名列“八王”,而且是“八王”之中最可恶一个,后来赵王伦篡位自立,把原本只发生在中枢的政治斗争扩散到了全国,这也是后话,容后详禀。
    由此可知,齐王攸一死,宗室里面其实无人可托付后事,矬子里面拔将军,汝南王已经是晋武帝的最佳选择。
    那么,汝南王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首先他是一个命长的人,武帝驾崩的时候,汝南王起码已经六十五岁了,在司马家族中算是高寿;
    其次他不是一个嫌命长的人,所以当年弟弟扶风王司马骏为留住齐王攸,冒颜犯谏触龙鳞的时候,他只是冷眼旁观。
    史书上说汝南王“少清警有才用”,怎么个有才用法呢?史书上紧接着就记载了他带兵出征,接二连三的吃败仗。第一次是少年时随兄长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失利,免官”;第二次是武帝泰始年间都督关中军事,羌族叛乱,攻杀秦州刺史胡烈,汝南王指挥失当,又被免官。
    这两次重大失利足以说明汝南王没有将干之才,可武帝还是不停地把他派出去镇守四方,不仅汝南王,上面提到的不成器的梁王与赵王,也一直在镇守方岳。这说明晋武帝不会用人,他只信任外戚与宗室,这一点与两汉时期唯才是举的情景实在相差太远,而司马家宗室的人才又少得可怜。
    当流言传到杨骏耳中,说汝南王要喋血京师的时候。真实的情况是汝南王正惶惶不可终日。
    汝南王与杨骏患有同样的毛病,志大才疏。武帝临死,有明显迹象表明汝南王将会入朝辅政,当时杨骏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人来催促他去许昌,汝南王却始终磨磨蹭蹭不肯上路,其实就是在等武帝召他入宫顾命。
    但是结果令人失望,武帝驾崩了,遗诏只设杨骏一人为顾命大臣。这对汝南王是一个意外的打击,不过汝南王错过了遗诏,却还是处于有利的位置,因为洛阳军权不在杨骏手里,而且杨骏素无人望,此刻晋朝的臣子们大多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袖手观望。
    北军中候王佑的态度目前不明朗,但是可以肯定他不会倒向杨骏这一边。汝南王的长子司马矩当时任屯骑校尉,麾下有好几千人,汝南王即使争取不到王佑的支持,也是有兵可用的。
    因此,当汝南王生怕受到杨骏暗害,惶恐不安地向廷尉何勖问计之时,何勖感到十分奇怪,他说:“现在满朝上下都归心于王爷您,王爷您不讨伐人家已经不错了,还用担心人家讨伐您啊?”
    何勖说得一点都没错,当时杨骏正躲在重兵环卫的皇宫太极殿里,瑟瑟发抖呢。但是汝南王终究还是胆怯,他不仅没有胆量公开质疑武帝遗诏的真实性,甚至连进宫哭丧都不敢。可是作为臣子,他又不得不哭丧,于是汝南王只好怯生生地躲在宫城外的大司马门外,揪着花白胡子,痛哭流涕。
    哭完了汝南王还不敢住在家里,直接出城住到军营里,把自己保护了起来。
    汝南王搬进军营是出于胆怯,可这个原因杨骏并不知道。杨骏将流言与汝南王的举动一综合,得出的结论就是:汝南王要动手杀进宫来了。
    杨骏慌了手脚,当即招来二弟杨珧、三弟杨济、外甥李斌、张劭等人商议对策。三弟杨济是武将,曾出任过地方都督,也任统领过洛阳禁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杨骏对他的期望最高,等着杨济主动请缨。
    杨骏的指望落空了,杨济杨珧异口同声地表示应当与汝南王握手言和,外甥李斌也在一旁附和,说二舅三舅说得对。杨骏气得鼻子都歪了,幸好另一个外甥张劭有血性,说先下手为强,不如主动进攻汝南王。
    杨骏连连点头,这话真是说到他心坎里了。可是,兵从哪里来?
    张劭说有兵,他当时正与司空石鉴替武帝修筑峻阳皇陵,修皇陵的都是兵户(注:兵户指入了“兵籍”的人,是魏晋社会底层的一个群体,闲时租种国家的土地,缴纳极高的赋税,战时出征),集合起来就是一支军队。
    杨骏大喜,立刻拟了一份诏书,命令司空石鉴与张劭领陵兵讨伐汝南王。这份诏书用青纸誊写一遍,先送给太后过目,又送到司马衷那儿盖上皇帝玺印,就正式生效。
    胆怯的汝南王、失控的杨骏再加上急于立功得富贵的张劭,三人一台戏,武帝尸骨未寒,内战却一触即发。
    幸亏司空石鉴保持着冷静。
    石鉴此时已经年近八十。他出身寒微,早在曹魏时代就声名显赫,在朝曾名列九卿,在外也曾镇守一方。但是到了晋朝他没被武帝重视,仕途跌宕,两次遭陷害被免官,直到武帝朝后期才重新获得重用。有了这么丰富的政治经验与复杂的人生经历,石鉴老头修炼成为人精,武帝又没有让他做顾命大臣,他可不想夹在外戚与宗室的争斗里被当枪使。石鉴是先朝老臣,已被封为子爵,并担任三公位极人臣,此生足矣!八十老翁何所求?
    所以,当张劭立功心切,约束部下早早就位,然后使劲催石鉴发兵的时候,石鉴总是高深莫测地说时机未到,同朝为官四十余年,石鉴深知汝南王为人怯懦,因此断定无需发兵驱逐,汝南王会把自己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