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兵卒,赶来盱眙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借兵。
这些日子,盱眙城格外热闹,战鼓隆隆,点将聚兵。尹旭的伤势也飞速恢复中,很快便参与进战前准备中,秦楚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消息很快传到濮阳,此时章邯正在中军大帐接待一位客人——赵成。
赵成歉然道:“上将军,下官门客在盱眙的义举未能大获全胜,未曾想那尹旭竟如斯厉害,以至于义士没能得手,出了些纰漏。”
盱眙行刺杀手何三和赵九出现疏漏,可能泄露身份,赵成得知情况后心知不妙。感到自己的决定有些草率,尤其是听从了赵九的蛊惑和哀求,从而刺杀尹旭。此事来不及请示远在咸阳的兄长赵高,他选择了向章邯合盘托出,毕竟上将军才是前敌主帅,而且章邯的智谋与兵法都是响当当的。
章邯轻轻一笑:“赵大人可知道,你的门客前一晚行刺,第二日义士的首级已经悬挂在盱眙城头。如今楚国百姓上下一心,要抗击我们大秦。各路义军也纷纷前往投靠,魏韩两国后人都去了。”
赵成大感愕然,不是吧?失败的这么彻底?按赵五赵九兄弟的说法,楚人即便猜到也不会有证据,说不定还能按计划挑起楚军内斗。然事实并非如此,不过一夜之间竟全部露馅,虽然有些不愿相信,但看着章邯手中的军报,他明白事实确实如此。
“其实,不管刺客是不是我大秦义士,楚王都会这样说。赵大人一片好意,若是宋义插手此事,或者没有留下活口,多少是会起些效果。可偏偏出了疏漏,那个尹旭直接把人交给了楚怀王。你想啊,楚王怕大臣之间互相猜忌攻击,危急国家稳定,一定会咬定是我大秦所为。”
章邯的分析让赵成有些汗颜,他奉命前来主要是监督理由、章邯等人,恰好听说了盱眙的事情。做些小动作,一方面是督促章邯,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大哥邀请请赏。不想竟弄巧成拙了,还得让章邯擦屁股,诚心致歉道:“上将军,是下官莽撞了,打乱了您的部署。”
“非也!”章邯道:“凡事有利有弊,至少让我们认清了一些人,比如尹旭,还有那小楚怀王,之前都过于小看了。再者,楚军看似同仇敌忾,实际内部军心不稳,长久下来必出问题。魏咎的弟弟魏豹逃去了盱眙,本将正打算征讨,一群乌合之众聚集在一起,省事不少,说起来,赵大人给本将帮了大忙,”
“呃?帮忙?”
“是的!”章邯笑道:“恕本将卖个关子,若成功破楚,赵大人也该记上一功。”
哦?赵成喜出望外,峰回路转啊!
章邯心中无奈一笑,就知道会是这般结果,还好老夫及时调整作战计划,赵成不过误打误撞罢了!何况还要用他,自然得先给点甜头。
“不过有些事情还得麻烦赵大人!”章邯话锋一转,凝神看着赵成。
赵成问道:“上将军有什么事,但凭吩咐,只要下官力所能及,必全力以赴。”
见赵成不诚心,甚至敷衍,章邯沉声道:“此事事关重大,关系我大秦兴衰,切记不可泄露分毫。除了你我,陛下和丞相,不可入第五人之耳。”事情很严重,必须得重视,看你如何?
啊?赵成一惊,见章邯说的郑重,心知章邯不会和自己开玩笑,定然是关系重大的事情,当下不敢怠慢,点头道:“上将军放心好了,赵成省的轻重。”
章邯这才说道:“本将要布一盘大旗,此战可能会出现先败后胜利的局面,尤其是在初期。还请赵大人奏报陛下和丞相,不要计较一时得失,也不要听信他人谗言。”
为将者领军在外,最怕的就是远在后方的君王,不知前方具体情形,听信谗言指手画脚,影响胜败。更有甚者,出现阵前换将,大好局面,一败涂地的教训比比皆是。要是秦始皇,章邯一点都不担心,但那个宝贝二世皇帝,还有赵高那厮,就难说了,所以提前通过赵成转达,不至于到时候被动。
赵成也明白这个道理,章邯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名将,以二十万囚徒大军平叛,大获全胜。他说先败后胜,多半是诈败诱敌的计策,当即点头答应。
章邯又道:“多谢赵大人,还有一事。”
“上将军但说无妨!”赵成表现的很爽快。
“此役涉及战线和范围甚广,需要的兵力也不在少数,所以本将需要两个人配合。”
“何人?”
章邯沉声道:“李由、王离!”
赵成一震,心头猛然一震,看来章邯还真玩的大手笔。中原的兵力主要集中在章邯和李由手中,这还不够,竟然还要上郡的王离支援。这一战相当于压上了秦国举国兵力,无论秦二世还是赵高都得掂量一番。何况还有长城边军南下,草原的匈奴人会不会伺机而动呢?还有三川郡的李由深深为赵高所忌惮,如今正受到弹劾被调查,这个真有点为难。
章邯道:“赵大人不必为难,李由怎么说都是大秦优秀的将领,对我大秦也是忠心耿耿。何况还有本将驻扎濮阳,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里有一份书请赵大人交给丞相,到时候还请赵大人帮忙向丞相进言,为了大秦,本将需要两位将军的配合,只是配合。待详细作战计划完善后,会送到咸阳。”
章邯已经表明,自己并不要军权,只是要大军配合,可见他并无大少私心。何况他还有族人在咸阳,又一直对秦国忠心耿耿。至于李由,由他震着,不会出事。
赵成接过封有火漆印的锦囊密信,见章邯说的郑重诚恳,沉甸甸的,倍感责任重大。责任和回报是成正比的,赵成心领神会,当即告辞离去,也不多做停留,快马往赶回咸阳。
看着赵成的背影消失在大帐门口,章邯挤出一丝苦笑,神情漠然。东方六国起义不断,烽火四起,在军事上他已经有了完整的策略。需要的是配合,尤其是上郡王离的长城边军,河北的一步大棋必须得到他的配合。
从上郡到河北需要很久,还要涉及咸阳调兵的军令,若是正常渠道,赵高少不得疑神疑鬼。稍有拖延,战机稍纵即逝,相比之下由赵成去做或许能快很多,他这也是不得已啊。堂堂大秦国竟然掌握在一个太监手中,竟然在朝堂上指鹿为马。大臣敢怒而不敢言,谄媚奉承者不计其数,而今自己也未能免俗。
曾经何时,大秦国竟成了这番情景,章邯感到有些无奈有些伤感。但他是大秦的上将军,不管国家如何,都要恪尽职守。
唉!章邯轻叹了一声,朗声道:“来人,点将聚兵!”
第八十章 嘱托
楚怀王复位,楚地反秦声势一浪高过一浪,秦人再也坐不住了。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支持下,秦军兵马粮草迅速调动。坐镇的濮阳的上将军章邯终于出手了,大军调动,剑指楚国。
董翳率军三万大军渡向商丘进发;司马欣三万军南下阜阳,向楚都盱眙迫近。同时快马绝尘而过,秦二世的诏命和章邯的书信,都送到了三川郡。
三川郡守府,一个体格健壮,散发威武豪气男子正捧着一卷竹简。只见他双目炯炯有神,凝神细看,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此人正是秦国故丞相李斯长子,三川郡守李由。他并未继承其父的文官仕途,而是选择骑射兵法,如今也堂堂一方封疆大吏。
除了李由,房内只有一位须发半白的老者,捋着山羊胡问道:“将军,可是有什么好消息?”
李由笑道:“不错,上将军章邯上书陛下,让我调兵进驻雍丘,征讨楚地叛军。”
老者一阵惊喜,讶然道:“咸阳那边……赵高竟然同意了?”
李由道:“上将军向陛下上书,征调我去,赵高答应了。估摸着王明,陈宗这会也该受到咸阳的诏命了。”
老者道:“也好,总比困在这三川郡被人怀疑的好,只要此战立下战功,谣言不攻自破,看赵高还能说什么?”
李由苦笑道:“但愿吧,清者自清,我是大秦将领,自当为恪尽职守。问心无愧就好了,我只是担心子婴……若非父亲……”说到此处,李由低头下去,说不出话来。
老者明白李由的无奈,不由叹道:“将军,相爷的事情……赵高之所以忌惮将军,很程度上是因为相爷的缘故。外人尚且这么看,毕竟父子情深,何况事情已经过去了,相爷也因此蒙难。还请将军看开些,就不要再耿耿于怀了。”
李由叹道:“钜子说的是,但是每次看到子夜,我都说服不了自己。虽说大妹去的早,可子婴和子夜始终都是李家的外孙,他如何能忍心呢?难道丞相宝座真比亲情还重要?他是我父亲,我不想怨恨,却无法原谅……”
“父债子还,我本想着救出子夜兄妹赎罪,奈何终究是晚了一步。子婴还是落到赵高手里了,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将来地下如何有脸面见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