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装配,耽误了时间。至于左宗棠挑出的技术问题,全部迎刃而解开,原来船政奏报的吃水深度是用的工部营造尺单位,左宗棠竟以其与鲁班尺单位不合而批评。同样的,船政计量的军舰航速是以法国海里计算,而左宗棠以其与英制单位不符批评之。至于左宗棠打乱顺序,称“开济”造价超过预算一事,何如璋更是毫不客气地予以回驳澄清。
作为此事的收尾,左宗棠将责任全部推卸给“开济”管带何心川,予以撤任了事。虽然事实证明此事船政毫无责任,不过左宗棠上奏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广为散播,所有参与“开济”舰创制的有功人员,均没有获得褒奖。(27)
扬帆德意志
左宗棠委托德国泰来洋行经理福克居间的两艘巡洋舰,选定在德国Howaldt造船厂(左宗棠称为后挖得船厂)建造,所用经费主要来自江西、安徽、江苏三省以及南洋的出使经费。(28)
因为是根据福建船政提供的图纸进行建造,这两艘具有法国血统的军舰,成了德国船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比这两艘巡洋舰更加耀眼的是,当时还有一桩更大的中国造船订单在德国起造,即北洋向伏尔铿船厂订购的“定远”、“镇远”、“济远”。曾参与“开济”舰施工设计的船政工程师陈兆翱等恰好被选派在德国监造铁甲舰,于是左宗棠就近商议,由陈兆翱负责帮助监造两艘南洋的巡洋舰。
Howaldt船厂位于德国基尔,当时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根本没有任何中、大型军舰的建造经验,从未建造过巡洋舰。泰来洋行经理选择这家厂,无非是为了贪图便宜,可以从中牟取更多中间差价利润而已。
与首舰“开济”相比,两艘德国表弟因为采用了双烟囱的布局,外形上更加酷似母型“杜居土路因”。这两艘船厂编号为107、108号,后来分别被命名为“南琛”、“南瑞”的军舰,原本舰体也是使用铁胁双重木壳结构,后来泰来洋行经理福克为了节省工本,与左宗棠协商,更改成了较木材便宜的铁壳结构。
“南琛”、“南瑞”的排水量2200吨,与“开济”相等。军舰外形尺度也和“开济”相差无几,军舰全长85。9米,宽近11米,吃水5。49米。根据“开济”级的图纸设计,“南琛”、“南瑞”的动力系统应该采用和“开济”一样的2400马力蒸汽机,然而又是为了节省工本,增加赚头,经左宗棠同意,后挖得船厂实际建造时安装了两台1200马力的小蒸汽机,变成了双轴推进,航速只有14。5节,低于“开济”。“南琛”、“南瑞”后来回国时,德方报称选用的是2800马力的蒸汽机,高于国造的军舰。实际是蒸汽机的最大功率,“开济”舰蒸汽机的最大功率同样也是2800马力。
在德国Нowaldt造船厂码头进行舾装的“南琛”舰。照片提供:海军史研究会张黎源。
“南琛”、“南瑞”的舱面布局和“开济”类似,整个舰体呈现撞角首、三桅、双烟囱、首尾楼外形。军舰首尾两舷外各有一对耳台,前方较大的耳台内各安装一门8寸口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充作主炮(国内外还有资料称是8。2寸阿姆斯特朗炮,或210mm克虏伯炮,但据“南琛”、“南瑞”后来领用弹药的记录看,主炮装备的实际是8寸阿姆斯特朗炮),副炮选用了八门120mm阿姆斯特朗后膛炮,首尾楼各装备一门,舰尾附近耳台各装备一门,前后耳台之间的舷侧每侧各装备两门,共计主副炮十门。此外,“南琛”、“南瑞”各装备一具鱼雷发射管,“南琛”的前后桅杆桅盘里还各安装了一门37mm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
因为大量使用了现成的材料压低成本,两舰的建造速度非常快,未遇任何波折,“南琛”的建造共花费107天,“南瑞”用了108天,先后下水。隐藏在同时在德国建造的“定远”、“镇远”铁甲舰光环下,两艘巡洋舰较不引人注目,得以在中法交战,德国中立的时候,顺利返回祖国。于1884年3月,挂着德国国旗飘扬过海,驶向中国。助冒险驾驶“南琛”、“南瑞”回华的德国人嗲喱已、特来格、李德,奥地利人满德均被授予双龙宝星勋章,南洋派出接舰的胡琪、康才灼、严家成等也分别嘉奖。(29)
此时,在两江等待她们的主人已经易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出任两江总督。1884年5月,“南琛”、“南瑞”陆续到达上海,与该级的首舰“开济”相会在吴淞口,加入南洋水师。曾国荃为二舰确立编制钱粮,计每舰编制217人,超过“开济”的183人,每月薪粮3000余两,公费420两。总兵袁九皋担任“南琛”管带,参将徐长顺管带“南瑞”。(30)
续志罗星塔
1883年末,中法两国因越南问题引发冲突,福建船政承制的两艘南洋巡洋舰就在这个特殊时期陆续开工。
1884年1月6日,何如璋主持仪式,船政第二号巡海快船铺设龙骨。几天过后,1月12日,第三号巡海快船的龙骨也登上船台。(31)新巡洋舰所需的龙骨、首柱等铁材全都委托中国驻德公使李凤苞帮助进口,等到舰材运抵再组织施工,因而比德国后挖得船厂建造的“南琛”、“南瑞”开工期略晚。
尽管当年春天,中法两国就越南问题的外交解决达成协议,但是好景不长,战端再起,随着孤拔舰队到来,马江海战爆发,中国东南沿海局势震荡,两艘新巡洋舰建造工程受其影响,完全停滞。而此时,驻泊南洋的“开济”、“南琛”、“南瑞”三姐妹,正升火待发,准备南下。
马江海战结束后,孤拔舰队入侵台湾、澎湖,攻占基隆,虎视台北。清政府下令南北洋各出军舰,在上海会合后南下支援,紧急加强台湾海防。1884年11月20日深夜,两艘外形小巧的军舰悄悄进入黄浦江,北洋水师最新锐的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由总查德国人式白龄率领抵达上海。配合北洋,南洋大臣曾国荃选派了南洋的“碰快船”“开济”、“南琛”、“南瑞”,以及巡洋舰“驭远”,炮舰“澄庆”共计五艘,均为南洋水师精锐,由提督衔尽先总兵吴安康统带。旋因朝鲜发生甲申事变,北洋二舰被调北上,实际援台的只是南洋五舰。
海军史研究会“镜清”舰复原设计图。制图:刘烜赫。考证监制:陈悦。
记取马江海战的教训,南洋军舰进行了应急备战改造。回国未久的“南琛”、“南瑞”炮位进行加固,除“南琛”原先就有机关炮外,其余的“开济”、“南瑞”等四舰,每艘加装两门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分装在前后桅的桅盘内,桅盘周边用2英寸钢板防护。马江海战时,船政舰队就因为没有装备机关炮,而备尝苦果。加装给南洋援台军舰的这批机关炮来源非常特殊,实际是李鸿章为即将回国的“定远”级铁甲舰购买的,储存在上海地亚士洋行,此次尽数拿了出来,接济友军。
1885年2月13日,南洋五艘援台军舰到达浙江舟山附近海面时,发觉遭孤拔率领的法国远东舰队装甲巡洋舰“巴雅”、“凯旋”等优势法舰尾追,炮舰“驭远”、“澄庆”就近驶入石浦港躲避,“开济”级的三姊妹则利用高航速脱离,法国军舰尽管采用了蒸汽、风帆双重动力,仍然望“开济”、“南琛”、“南瑞”而兴叹,2400马力巡洋舰的航速优势,淋漓尽致展现了出来。之后,“开济”三舰进入宁波镇海口,配合陆地炮台与口内驻防的“超武”、“元凯”舰共同抗敌,成功获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
经历中法战争的波折,直到1885年4月4日下午4时,《中法停战条款》签署,战争结束,船政厂内的两艘新巡洋舰才重新起工,加紧制造。这一年的12月23日,船政建造的第二艘“开济”级巡洋舰成功下水,船政工厂编号为第二号快船,下水当天“风日清和,午潮如镜”,中方战争后的首任船政大臣裴荫森为其命名“镜清”。
“镜清”舰的各种尺度、吨载参数与“开济”舰完全相同,动力系统也是采用船政自造的2400马力三汽缸往复蒸汽机,配套安装八座圆形锅炉。作为缔造在战争风云中的军舰,实战中的很多经验教训,使得“镜清”相比她的三位姐姐有了不少新的变化。“镜清”的船底安装了两条舭龙骨,“日后船行愈稳而不簸”,桅盘上添加了一台探照灯,以防夜晚鱼雷艇偷袭。锅炉舱内新增了两台引风加压装置,采用强压通风时,功率可以增至3000马力。
“镜清”舰的武备变动较大。舰首方向,左右各布置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