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级第二艘军舰建造中成功实现了全部国产化的“伏波”级军舰,立刻被定型为150马力军舰的样板,取代了纯粹法国血统的“万年清”。船政后续的150马力军舰均使用“伏波”级的设计陆续开始建造,统一都装备和“安澜”的蒸汽机一样的船政自行生产的动力系统。1871年8月中旬,“伏波”级三号舰、船政第八号轮船“飞云”开工,1872年6月3日下水,首任管带吴世忠;10月23日,又一艘150马力军舰、船政第十一号轮船“济安”开工,1873年1月2日下水,首任管带郑渔。(10)续造的这两艘军舰除了舰宽略比“安澜”放大,增加到10米外,其他各项尺度都和“安澜”舰基本相同,采用的也是船政生产的150马力蒸汽机和方形低压锅炉,武备也大都近似。
    变身“永保”
    至“济安”舰下水,船政一共拥有了四艘“伏波”级军舰。尽管依旧存在兵商并用船不可避免的缺陷,但由于这级军舰的火力较“万年清”、“湄云”都更为凶猛,且尺度合宜,在当时中国所建造的军舰中,已经属于是新锐形式,即使与同时代西方的蒸汽炮舰相比,也并不逊色。因而自首舰“伏波”问世开始,“伏波”级150马力炮舰立刻成了各省争先请求调拨的热门军舰。
    广东濒临大海,当时广东水师虽然通过外购等方式装备了一批武装轮船,但吨位普遍偏小,无力远涉重洋,尤其是风大浪恶的越南沿海,以及海南岛乃至更远的南洋。船政军舰调拨制度实施后,两广总督瑞麟即将广东洋面捕盗急需大型军舰的情形上奏,“惟钦州一带,毗连越南所属狗头山等处,洋面向为盗匪渊薮,该处海港辽阔,风滔不测,巡洋师船颇难驻泊,必须大号轮船方足御风涛之险,而收缉捕之效”,要求调拨船政新造的“伏波”舰归广东差遣。“现闻闽省造成之‘伏波’轮船一号,长约三十余丈,与粤省所置轮船形制较巨,以之驶巡洋面,最为稳妥,应即咨拨此号轮船来粤,俾资巡缉,并节闽省薪粮之需。”(11)
    议上后即得到批准,1872年4月17日军机处下令将“伏波”调往广东。但是很快横生枝节。船政原本调拨浙江的“湄云”舰因在宁波与绿营水师不睦,浙江巡抚杨昌浚将其退回,也要求另调换成“伏波”舰。本着先照顾“老客户”的考虑,清廷批准浙江省先将“伏波”领走,由曾任“万年清”管带的浙江宁波人贝锦泉带往宁波。老乡见老乡,自然就占了乡情优势,大大杜绝了各地水兵因籍贯矛盾而引发冲突的风险。当年直隶灾荒,为了散发春赈,清廷中央急需从南方运输一批大米到天津。“万年清”舰体过长且吃水太深无法直驶入大沽,“湄云”级军舰又没有多少载货能力,于是清廷又借用“伏波”至上海装运直隶采买的四万石大米开赴天津赈灾,事毕后仍然返还浙江。(12)
    眼巴巴等着“伏波”到来的广东看到军舰被浙江分走,自然非常不快。然而塞翁失马,错过了“伏波”,广东却领到了新造的“安澜”。1872年6月,由补用都司吕文经管驾,“伏波”级的二号舰“安澜”鼓轮南下,加入到了广东的海防事业中。(13)
    1974年1月《Warship International》杂志上关于吕文经的内容。
    吕文经,字纬堂,福建厦门同安人。以往对他的早年情况只知是行伍出身,虽然民国海军档案中曾称其为留美出身,但是语焉不详,让人无法确认这种说法的真实性。(14)近年,经海外著名海军史专家马幼垣先生提示,笔者在1974年1月号的Warship International杂志上找到了足以解开吕文经身世之谜的重要史料。
    美国海军史学者Stephen S·Roberts在这期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海军的文章,长文末尾非常特别地引用了一段源自其曾祖父的回忆史料。这段内容的标题就叫作Captain Lew Buah(吕文经)。Stephen S·Roberts的曾祖父早年在中国张家口的一座教堂担任牧师,1886年与当时正充军在那里的吕文经相识。因对吕文经一口流利的英语发生兴趣,遂经过交谈逐渐了解了其生平。吕文经告诉他,自己幼年家境贫寒,依靠母亲在家制作一些吃食,由父亲走街串巷贩卖来维持家计,父亲上街时经常把他放在食摊一头的筐里挑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原英国驻厦门领事李太郭(George Tradseent Lay)的夫人在街头从吕文经父亲的手中收养了吕文经,认他为养子,并送其到英国接受西式教育。就此,吕文经的人生之路被彻底改变。
    学成归国后,依靠着养父母的关系,吕文经先是在英国人掌管的厦门海关负责管带缉私船,成为中国近代罕见的早期轮船驾驶人才。福建船政创办后,吕文经因此被船政招致,成为船政早期重要的舰长之一。鲜为人知的是,吕文经养母李夫人的叔叔就是英国著名的海上英雄霍雷肖·纳尔逊。李夫人给亲生儿子、曾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李泰国最早取的英文名字是霍雷肖·纳尔逊·李,寄希望儿子能成为像纳尔逊那般的英雄。世事弄人的是,李泰国第一次介入海军事务,即办出了大丢颜面的阿思本舰队事件,反而养子吕文经却真正成了名海军的舰长,不过并不是在米字旗下的舰队,而是服务于他真正的祖国。(15)
    与船政那些大量选用宁波籍水手的军舰不一样,吕文经指挥“安澜”舰从船政出发时并没有配齐水手,只编入了约占编制半数的轮机等专业官兵,基本都是福建泉州人,至于水手则约定由广东水师选派人员上舰。但是广东话和泉州话区别极大,士兵间言语不通难以协作。经过一番周折,吕文经发现广东南澳的方言和泉州话相近,于是改从广东水师南澳右营挑选了40名士兵,由澄海右营千总张圣功统领加入“安澜”舰服役,组成了特殊的福建、广东互为配合的舰员群体。(16)
    与广东、浙江调用军舰几乎同时,听到船政创制出新款150马力军舰后,山东巡抚丁宝桢也上奏请求调拨150马力军舰,“东省所辖皆系大洋,必须大号轮船方能适用”。同治皇帝当时曾谕示将“安澜”拨给山东使用,现在“安澜”已经远赴千里之外的南海,势必得给山东省一个交待。幸亏船政施工速度快捷,“伏波”级第三艘军舰“飞云”完工在望,于是顺势便将“飞云”换调给山东海防,管驾则是80马力炮舰“湄云”的首任管驾、湄州营游击吴世忠。(17)
    1873年10月26日深夜,奉天盖州利丰和商行雇用的“永丰财”号木制风帆商船,载运400余石青豆在盖州附近海面避风,不幸遭遇海盗,连船带货均被劫走。得到商人报警后,停泊在烟台驻防的“飞云”舰立刻由吴世忠管驾,开往洋面追剿,巡洋至山东乳山口时终于发现了被海盗劫持的“永丰财”。吴世忠奋不顾身,亲率大副林文和、二副柯国栋等带领水兵跳帮攻击,生擒吴添四、戴元等17名海盗,救回了商船,一时“飞云”之名威震北洋。(18)
    美术作品:“飞云”舰。创作: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
    “伏波”级的第四艘军舰“济安”于1873年1月2日下水,尚未议及调拨时,1月13日,船政大臣沈葆桢大病初愈,在离别了近三年后重返船政,再担总理大臣之职。看到船政几年来在夏献纶主持下所获的巨大成绩,沈葆桢无限欣慰。但是沈葆桢的心情并没能够放松多久,当时各省虽然调拨走了一些军舰,缓解了部分养船的经费压力,不过留在船政的那些无处肯要的军舰如何供养,成为沈葆桢复任后的重大难题。经过反复思忖,沈葆桢终于又拾起了左宗棠当年的创想,以军舰揽货。
    对此,沈葆桢并非完全照搬,而是略作变通,提出了一套新的设想。沈认为与其让军舰半年为军半年为商,弄得不伦不类,不如干脆指派几艘军舰专门用于运输招商,以让其他军舰得以专心服役、训练。经过与洋员监督日意格协商,决定首先将1872年10月23日开工,当时仍在建造中的“伏波”级的第五艘军舰,船政第十二号轮船“永保”号立即叫停,完全按照西方商船的设计进行改造,准备将这艘船用于商运。
    由于舰体事实上已经成型,船政对“永保”的改造主要是在露天甲板上增加首尾楼作为住舱,以此挪出露天甲板下的居住空间,加大货舱容量,“将房间移作上层,俾中舱、底舱地位宽阔,多装货物,以便招商”(19)。除了外形上增加了首尾楼,和撤除武备等改造外,其他诸如主尺度、吨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