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思痛,多次合族共议未来生路,终究悟出了一个道理:不以武备立身立国,无
论观望纷争或是卷入纷争,即或偶有小成,最终都只是强者鱼腩而已。自此,项
氏部族大兴尚武之风,或渔或猎或耕,人人皆须习武强身,族中子弟但有才具,
必须以修习兵法为第一要务。与此同时,项氏大改族法,举族诸业皆以军制统辖
,但有危难,举族为兵。渐渐地,吴中项氏的强悍声名在吴国越国传播开来,项
氏子弟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吴越两国的军旅。
倏忽百年,天下进入了铁血大争的战国之世。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
国。越国灭吴时,项氏举族为战,成为一支令越王勾践很是头疼的亡命精锐。直
至越国宣告灭亡,项氏都没有归顺越国,而是遁入震泽,多方联结旧吴部族,屡
屡举兵向越国发难。虽然一直未能恢复吴国,然项氏大名却已远播天下。及至楚
国灭越,为镇抚星散抗楚的百越部族,楚威王遂派特使进入震泽,隆重邀项氏出
水。楚威王开出的条件是:许项氏以吴中为专领封地,得在泗水下相建立城邑为
治所,领镇抚百越之重任。如此优厚之许诺,实则将项氏等同于楚国三大世族了。因为,只有楚国的昭屈景三大世族,才能在专领封地之外,又在楚国都城地带
另建一座治所城邑。当时,楚国都城是寿春,下相正在寿春东北百里之外。项氏
合族会商,一则基于与越国世仇,二则基于楚国所许吴中封地之丰饶及地位之崇
高,终于接受了楚王的招抚,归顺了楚国,肩负起镇抚东南岭南百越的重任。
自此,强悍的项氏进入了楚国军旅,成了楚国四大世族之一。
然则,项氏终究不能与楚国的昭、屈、景三大老世族相比。盖昭、屈、景者
,都是古老的楚国王族的分支繁衍,盘根错节根基深厚,非但封地广袤,且在庙
堂也始终居于主宰地位。楚国传统,昭氏多掌令尹大权,统辖国事;屈氏则多居
莫敖,掌王族军政事务;景氏则多居大司马,掌关防与举国军务。项氏以军旅成
名入楚,在庙堂格局中历来无传统高位,而只能以军功实力立族立身。所以然者
,是因为统辖全军的大将军也罢,独领一军的城防将军也罢,都是战时得受兵符
方能施展作为,与身居枢要有经常发令权的世族大臣很难抗衡。且不说大军兵员
将领来源多样,永远不可能一族独成,欲以手握军权而号令天下,在任何一个国
家都是非常艰难的,何况楚国这种多方渗透相互纠结的国家。唯其如此,身为大
族世族的项氏,始终只能在平定频繁发作的越人之乱中显示其实力,其庙堂影响
力却一直不大。若非庄跻之乱,只怕项氏还不会有军旅轴心之地位。
庄跻之乱,朝野震恐,官军乏力。其时,年方弱冠的项燕只是吴郡的一个都
尉,随主将率领的两万官军截杀驰驱往来如狂飙的庄跻军。楚国官军战力太差,
以致两次均遭败绩。年青的项燕深感屈辱,连夜赶回震泽与族老们聚商,吁请亲
率族中子弟兵为国除患。这个被族人呼为少将军的小小都尉,慷慨激昂之辞震撼
了项氏族人。三日后,合族遴选出了八千子弟兵,由族长郑重其事地交给了项燕。举国纷乱之时,项燕一不请王命,二不请官军,独率八千子弟兵轻装上阵,开
始了追歼庄跻军的飞行军战事。历经三年,项燕军渡江水、越云梦、过五岭、下
湘水、入洞庭,死死咬住庄跻军不放,大小历经四十余战,最终干净地歼灭了这
支亘古未见的剽悍飞行军,将庄跻首级呈献给了楚王。由是,年青的都尉项燕一
举成为楚国名将,项氏子弟兵则一举成为威震楚国的精锐之旅。其后,楚人但言
楚军战力,不说官军,上口一句便是:“不消说得,江东八千子弟兵!”
三十余年过去,项燕已是年近花甲的老将了,领举国之兵抗秦,却依然得依
靠江东子弟兵为中坚,项燕不禁很有些怅然。
“父亲——”
暮色斜阳之下,遥遥一支马队伴着沙哑的喊声从东南飞来。
不用说,是季子项梁回来了。
项燕有四个儿子,以伯、仲、叔、季的排行说,长子(伯)、次子(仲)厚
重务实,始终在下相经营封地事务。三子(叔)项伯、四子(季)项梁皆好军旅
,且颇有才具,随了项燕入军,目下都已经是闻名军中的战将了。更重要的是,
在族系林立的楚军中,只有这两个儿子,堪称项燕的左膀右臂。
“季梁,郢都情势如何?”项燕大步匆匆迎来。
“父亲!各方大体通达!楚王特使也来了!”
项燕长吁一声,脚下一软,几乎要瘫倒在地了。项梁疾步过来扶住,低声问
了一句:“父亲,秦军情形如何?”项燕站稳身形,向项梁身后的王使一拱手道
:“王使远来,鞍马劳顿,请入幕府洗尘。”这才回身道,“斥候新报,秦军在
安陵逗留旬日,尚未南下。如此,我军稍有喘息之机。”项梁惊讶,边走边说:
“不可思议也!秦军如何能在安陵逗留旬日之久?莫非有诈?”项燕道:“诈归
诈,大军未动总是事实。不想它,立即聚将,宣示王命!”
汝阴幕府的聚将鼓隆隆响了。
四、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
秦王政很是烦躁,二十万大军如何能卡在一个小小的安陵?
李信紧急禀报说:攻楚大军以淮北战事为轴心,安陵是最好的后援大本营。
为此,蒙武老将军亲赴安陵会商借地事宜,遭安陵君拒绝;姚贾大人再度赴安陵
会商,亦遭拒绝;李信特请王命,允准大军强行将安陵君迁移到河内郡!李信羽
书之后,姚贾又从河外匆匆赶回咸阳,专一禀报安陵之事。姚贾说,秦军将士一
片愤愤然呼声,若不尽快确定处置安陵之方略,只怕李信蒙武也难保急于赴战的
汹汹将士不在小小安陵生事。安陵果真出事,安定中原的大方略便将流于无形。
嬴政立召李斯尉缭会商,君臣四人议决:除非万不得已,仍应对既定方略一以贯
之,立即敦请安陵君派特使入秦,一次商定处置之法,否则只有强迁安陵君封地
一条路可走。于是,姚贾连夜赶往河外,次日,又偕安陵君特使星夜赶回了咸阳。于是,又立即紧急小朝会,刚刚议定了第二天午后召见安陵君特使,面色苍白
的姚贾便昏厥了过去。太医赶来救治,东偏殿一片忙乱。嬴政大为烦躁,一脚踢
翻了身边的铜人立灯,大骂安陵君害秦鸡犬不宁,喝令蒙毅立即杀了特使攻占安
陵!旁边李斯大惊,骤然红脸高声喊道:“君上昏也!宁不记怒发逐客令乎!”
这一声喊,嬴政顿时愣怔了,清醒了,否则,很可能当真要再次做出令他自己也
后怕的事。
这个安陵君,是当年魏襄王分封的一个族弟。
灭魏之后,基于中原动荡多生,韩国被灭后旧韩世族仍能蛊惑人心而举兵作
乱的鉴戒,秦王嬴政接纳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方略:效法周公平定管蔡之乱,保留
些许有德政之名的小封国,以为旧王族贵胄之出路楷模,从而化解老世族的亡国
仇恨,对复辟变乱釜底抽薪。这则方略得朝会议决,最终被秦王书命概括为十六
字长策:“法王并举,镇抚并行,安定中原,以消复辟。”法乃法治,王乃王道。基于这一长策大略,秦国在中原保留并承认了两个素有王道德政之名的小国,
一个是卫国,一个便是这安陵国。卫国,是以周室王族统辖殷商遗民的特异老诸
侯。保留卫国,在于卫国能最好地彰显秦国承袭、弘扬华夏文明传统的国策。当
然,卫国还出了两个对秦国最具决定性的治国巨匠:商鞅、吕不韦。保留并承认
卫国的继续存在,在秦国庙堂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安陵国,则是中原三晋唯一一
个勉强可以称之为“国”的一片封地,一座城邑而已。保留安陵的意义,在于彰
显秦国对并非古老的新世族同样给予遵奉的国策。当然,遵奉的前提是老世族新
世族都必须如同卫国、安陵国这样的忠顺臣服,而不是像韩国老世族那般图谋复
辟。如此这般,这个小小的安陵国便被保留了下来。
那时,秦国君臣当然明白安陵对于南下灭楚的枢纽地作用。
然则,秦国君臣谁也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安陵君竟能拒绝秦王。
安陵国地约五十里,其城邑坐落在洧水东岸。秦国灭韩后,秦军主力的大本
营由关中的蓝田大营渐次转移到旧韩南阳郡的宛城郊野。这里河流纵横山峦低缓
水草丰茂,是难得的耕、渔、猎、牧四业俱佳之地。更为天下垂涎者,南阳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