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史稿-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宫弦之分因全弦首音定姑洗之律,而得宫弦之分者也。又或以笛与头管合字为今所定倍无射之律为宫弦全分,首音依次分之,得下徵弦之分,此宫弦之分因全弦首音定以笛之合字而变为徵弦之分者也。依律吕而定弦音,则弦度之分随之潜移,依弦度之分命为七音之次,则声音宫调不与律吕相协。此由管律、弦度全、半生声取分之不同,于是丝乐弦音之旋宫转调,与竹乐管音亦异。

  清浊二均各七调,中与管乐有同者,有可同者,有不可同者。同者惟宫调一调,五声二变皆正应。可同者,商调、徵调五声正、应二变借用;不可同者,角调、变徵调、羽调、变宫调五声之内清浊相淆。如但以弦音奏之,而不和以管音,祗有四调,馀三调皆转入弦音宫调。故周礼大司乐三宫,汉志三统,皆以三调为准。所谓三统,其一天统,黄锺为宫,乃黄锺宫声位羽起调,姑洗角声立宫,主调是为宫调也。其一人统,太簇为宫,乃太簇商声位羽起调,蕤宾变徵立宫,主调是为商调也。其一地统,林锺为宫,乃弦音徵分位羽,实管音夷则徵声位羽起调,半黄锺变宫立宫,主调是为徵调也。隋志郑译云:考寻律吕,七声之内,三声乖应。当时考较声律,或以管音考核弦音,或以弦音考核管音,故得四调相和,三调乖应,即二变调与角调也。变徵调与羽调五正声内祗一声乖应,然羽调犹能自立一调,变徵调则转入宫调声字。至角调变宫调,五声之内二三声乖应,与宫调声字雷同,皆不能成一调也。唐志载四宫二十八调,率以弦音之分定为十二律吕之度,故有正宫大食、高大食之名。今即弦音、管音之和不和,以辨阳律、阴吕之分用、合用,乃知唐书之二十八调独取弦音,不在管律。而古人所用三统,实取管音、弦音之相和者用之也。

  是以弦音诸乐,其要有四:一,定弦音应某律吕之声字,即得某弦之度分。一,弦音转调不能依次递迁,故以宫调为准,有几弦不移,而他弦或紧一音,或慢半音,遂成一调,而各弦七声之分因之而变。一,弦音诸调虽无二变,而定弦取音,必审二变之声,必计二变之分,始能得其条贯,不然,宫调无所取准。一,弦音宫调,惟宫与商徵得与律吕相和为用,馀四调阴阳乖应,或淆入宫调声字,不得自成一调。即此四者,条分缕析,则弦音旋宫转调之法备矣。

  乐之学既微,自古言者又歧说繁滋,莫衷一是。子长、孟坚时已异同,隋、唐登歌,杂苏祗婆龟兹乐,以律吕文之,神瞽弗世,等于诗亡。宋人李照、和岘、范镇、蔡元定之徒,稍有志于复古,然但资肊验,或且饰以阴阳郛廓之说,明郑世子载堉始以勾股谭律度。

  帝本长畴人术,加之以密率,基之以实测,管音弦分千载之袭缪,至是乃定。明年书成,分三编:曰正律审音,发明黄锺起数,及纵长、体积、面冪、周径律吕损益之理,管弦律度旋宫之法;曰和声定乐,明八音制器之要,详考古今之同异;曰协均度曲,取波尔都哈兒国人徐日升及意大里亚国人德里格所讲声律节度,证以经史所载律吕宫调诸法,分配阴阳二均字谱,赐名曰律吕正义。兰生、廷珍等皆赐及第,进官有差。

  既又谕改订中和乐章声调,曰:“殿陛所奏中和乐章,皆沿明代,句有长短,体制类词,曾因不雅,命大学士陈廷敬等改撰,章法皆以四字为句,而乐人未娴声调,仍以长短句凑拍歌之。今考旧调已得,宫商节奏甚为和平,必使歌章字句亦随韵逗,则章明而宫声谐,其著南书房翰林同大学士详定以闻。”是年十一月冬至,躬祀圜丘,遂用新定乐律。

  五十四年,改造圜丘坛,金钟玉磬,各十有六。五十五年,颁中和韶乐于直省文庙。初,乐章既改用“平”,而直省仍沿用“和”,至是从礼部请,始颁行焉。

  世宗雍正二年,定耕耤三十六禾词,耕耤筵宴乐制,进筵,丹陛乐奏雨旸时若之章,进酒,管弦乐奏五穀丰登之章,进馔,清乐奏家给人足之章,其辞皆大学士蒋廷锡撰。后又定祭时应宫、祭风伯庙、教坊司作乐,祭雷师、云师庙,和声署作乐,官民婚嫁,品官鼓乐人不得过十二,生、监、军、民不得过八人,著为令。

  高宗即位,锐意制作,庄亲王允禄自圣祖时监修律算三书,至是仍典乐事。乾隆六年,殿陛奏中和韶乐,帝觉音律节奏与乐章不协,因命和亲王弘昼同允禄奏试,允禄因言:“明代旧制,乐章以五、六、七字为句,而音律之节奏随之,乐章音律俱八句,故长短相协。今殿陛乐若定以四字为句,则与坛庙无殊,惟乐章更定,大典攸关,谓宜会同大学士、礼部将乐章十二成详议,令翰林改拟进览。”寻大学士鄂尔泰等议:“乐章十二成内,惟淑平、顺平二成每章八句,其十成乐章每章各十句,句四字,而按之音律,则每章八句,每句六、七、八字,以十句四字乐章,和以八句六、七、八字之音律,长短抑扬,宜不尽协。应将乐章字句,按音律之节奏以调和之,章酌从八句,句无拘四言。”奏可。

  旧中和乐编钟内倍夷则四钟在黄锺正律之前,帝疑其舛,兼询编钟倍律及设而不作之故于臣工,时张照以刑部侍郎副允禄管部,名知乐,奏言:“编钟之制,以十六钟为一架,阳律八为一悬,在上;阴律八为一悬,在下。阳自阳,阴自阴。律吕之法,必有倍、半,然后高低清浊具备,以成旋宫之用。故阳律有倍蕤宾、倍夷则、倍无射在黄锺之前,有半黄锺、半太簇、半姑洗在无射之后。阴律则有倍林锺、倍南吕、倍应锺在大吕之前,有半大吕、半夹锺、半仲吕在应锺之后。倍蕤宾以还,则声过低而哑,半仲吕以还,则声过高而促,故不用。编钟无倍蕤宾、倍林锺,亦无六半律,以编钟具八,其音中和,已足于用。低不至倍蕤宾、倍林锺,高不至六半律,其序以从低至高,浊至清,排列为次。倍夷则、倍无射当在黄锺之前,倍南吕、倍应锺当在大吕之前,与箫管之长短,琴弦之巨细为一例。排箫倍夷则、倍无射二管在黄锺之前,倍南吕、倍应锺二管在大吕之前。★A9之倍徵、倍羽二弦在宫弦之前,若琴弦箫管易位,则音不可谐,是以编钟之次第同于弦管。”又奏:“编钟一架,上八下八,上阳律,下阴吕。考击之节,南郊、庙祀及临朝大典,皆用黄锺为宫,北郊、月坛,则用大吕为宫。用黄锺为宫,则击上钟,用大吕为宫,则击下钟。临朝以下钟易置于上而击之,非下八钟不击也。又八钟原祗七音,姑洗为宫,黄锺起调为工字,倍夷则、无射为变徵,太簇为变宫,三钟不入调,是以不击。工字调外,则惟二钟不击。如以太簇为宫,倍无射起调为尺字,则倍夷则、无射、太簇三钟皆击,而黄锺为变宫,夷则为变徵,二钟又当不击矣。因相沿俱以黄锺调为黄锺宫,儒生不知音律,谓黄锺为声气之元,万物之母,郊庙、朝廷用之吉,否则凶。不知黄锺为宫,其第一声便是下羽,除变宫、变徵不入调,商、角、徵、羽必须迭用。若声声皆是黄锺,晏子所谓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况大武之乐,即是无射为宫,载之国语。无射乃阳律之穷,而武王用之,则十二月各以其律为宫,无所不可,亦明矣。”上是之,命如故。

  当是时,清兴百馀年矣,古学萌芽,儒者毛奇龄、李恭、胡彦升、江永辈多著书言乐事,考证益邃密。帝亦慕箫韶九成之盛,剬诗缉颂,勇于改为,欲以文致太平。圣祖时虽编定乐书,大抵稽于音律,而乐章句逗无谱,不与音相应。有协律高万霖者,耆年审音,改定宫谱,然祗坛庙之乐。朝会清歌,仍踵前缪。照遂请续纂律吕书,谓“前代坠典,宜见刊正”,许之。开馆纂修,仍命允禄监其事。未几,馆臣上议:“坛庙乐章字谱,天坛、太庙、朝日坛俱黄锺为宫,地坛、夕月坛大吕为宫,近于南齐祗用黄锺之说,而兼清浊二均。及于大吕,虽义有可取,但编钟器内必有设而不作者,同于隋以前哑钟之诮。我皇上制作定世,继述休明,允宜博考详稽,以襄盛典。夫言礼乐必宗成周,顾周代遥邈,文不足徵,所可考者,莫如周礼。而周礼所载圜钟为宫祭天、函钟为宫祭地、黄锺为宫祭宗庙之说,圜钟、函钟不知何律。郑康成以圜钟为夹锺,函钟为林锺,祭地用林锺,义则善矣。然林锺何以又称函钟,则亦无所据也。惟准六乐次第论之,有函钟而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