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史稿-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明安偏西六度九分;
  吴喇忒偏西六度三十分;
  肯忒山偏西七度三分;
  鄂尔多斯偏西八度;
  图拉河韩山偏西九度十二分;
  翁机河偏西十一度;
  固尔班赛堪偏西十一度;
  布龙看布尔嘎苏泰偏西十一度二十二分;
  阿兰善山偏西十二度;
  厄格塞楞格偏西十二度二十五分;
  鄂尔昆河厄尔德尼招偏西十三度五分;
  推河偏西十五度十五分;
  桑金答赖湖偏西十六度二十分;
  萨克萨图古里克偏西十九度三十分;
  空格衣扎布韩河偏西二十度十二分;
  哈密城偏西二十二度三十二分。

  右康熙年间实测。

  三姓偏东十三度二十分;
  黑龙江偏东十度五十八分:
  吉林偏东十度二十七分;
  伯都讷偏东八度三十七分;
  安徽偏东三十四分;
  雅克萨城偏西十七分;
  湖南偏西三度四十二分;
  越南偏西十度;
  甘肃偏西十二度三十六分;
  乌里雅苏台城偏西二十二度四十分;
  巴里坤偏西二十三度;
  扎哈沁偏西二十三度十分;
  唐努山乌梁海偏西二十四度二十分;
  哈布塔克偏西二十四度二十六分;
  拜达克偏西二十五度;
  穆垒偏西二十五度三十六分;
  乌兰固木杜尔伯特偏西二十五度四十分;
  鲁克沁偏西二十六度十一分;
  吐鲁番偏西二十六度四十五分;
  济木萨偏西二十六度五十二分;
  科布多城偏西二十七度二十分;
  乌鲁木齐偏西二十七度五十六分;
  布勒罕河土尔扈特偏西二十八度十分;
  乌沙克塔勒偏西二十八度二十六分;
  阿勒台山乌梁海偏西二十八度三十五分;
  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偏西二十八度四十分;
  汗山哈屯河偏西二十九度;
  乌陇古河偏西二十九度十五分;
  赫色勒巴斯淖尔偏西二十九度十五分;
  哈喇沙尔偏西二十度十七分;
  库尔勒偏西二十九度五十六分;
  塔尔巴哈台偏西三十度;
  珠勒都斯偏西三十度五十分;
  安济海偏西三十度五十四分;
  和硕特偏西三十一度;
  和博克萨哩土尔扈特偏西三十一度十五分;
  库尔喀喇乌苏土尔扈特偏西三十一度五十六分;
  崆吉斯偏西三十二度;
  布古尔偏西三十二度七分;
  额尔齐斯河偏西三十二度二十五分;
  斋桑淖尔偏西三十二度二十五分;
  哈什偏西三十三度;
  斋尔土尔扈特偏西三十三度;
  博啰塔拉偏西三十三度三十分;
  晶河土尔扈特偏西三十三度三十分;
  库车偏西三十三度三十二分;
  克里雅偏西三十三度三十三分;
  伊犁偏西三十四度二十分;
  赛哩木偏西三十四度四十分;
  哈萨克偏西三十四度五十分;
  玉陇哈什偏西三十五度三十七分;
  和阗偏西三十五度五十二分;
  伊里齐偏西三十五度五十二分;
  哈喇哈什偏西三十六度十四分;
  阿勒辉山偏西三十六度五十分;
  阿克苏偏西三十七度十五分;
  三珠偏西三十七度四十七分;
  巴尔噶什淖尔偏西三十八度十分;
  乌什偏西三十八度二十七分;
  特穆尔图淖尔偏西三十九度二十分;
  巴尔楚克偏西三十九度三十五分;
  叶尔羌偏西四十度十分;
  英吉沙尔偏西四十一度五十分;
  吹河偏西四十二度;
  喀什噶尔偏西四十二度二十五分;
  色埒库勒偏西四十二度二十四分;
  喀楚特偏西四十二度三十二分;
  鄂什偏西四十二度五十分;
  博罗尔偏西四十三度三十八分;
  巴达克山偏西四十三度五十分;
  塔拉斯河偏西四十四度;
  布噜特偏西四十四度三十五分;
  安集延偏西四十四度三十五分;
  什克南偏西四十四度四十六分;
  那林山偏西四十五度;
  斡罕偏西四十五度九分;
  鄂啰善偏西四十五度二十六分;
  纳木干偏西四十五度四十分;
  霍罕偏西四十五度五十六分;
  塔什干偏西四十七度四十三分;
  瓦寺偏西十二度五十八分;
  木坪偏西十三度三十七分;
  沃克什偏西十三度五十一分;
  三杂谷偏西十三度五十六分;
  小金川美诺偏西十四度七分;
  布拉克底偏西十四度二十二分;
  金川噶拉依偏西十四度二十九分;
  党壩偏西十四度二十九分;
  金川勒乌围偏西十四度三十四分;
  巴旺偏西十四度三十四分;
  绰斯甲布偏西十四度四十四分;
  明正偏西十四度四十九分;
  革布什咱偏西十四度五十一分。

  右乾隆时宪所增。
 
  ……
  国学网站推出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志二
        天文二
  △仪象
  汉创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唐、宋皆仿为之。至元始有简仪、仰仪、闚几、景符等器,视古加详焉。明于北京齐化门内倚城筑观象台,仿元制作浑仪、简仪、天体三仪,置于台上。台下有晷景堂、圭表、壶漏,清初因之。康熙八年,圣祖用监臣南怀仁言,改造六仪,曰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天体仪。五十二年,复将地平经、纬合为一仪。乾隆九年,高宗御制玑衡抚辰仪,并安置台上。今考各形制用法,悉著于篇。

  黄道经纬仪,仪之圈有四,各分四象限,限各九十度。其外大圈恆定而不移者,名天元子午规,外径六尺,规面厚一寸三分,侧面宽二寸五分,规之下半夹入于云座。仰载之半圈,前后正直子午,上直天顶,中直地平。从地平上下按京师南北两极出入度分,定赤道两极。次内为过极至圈,圈周平分处,各以钢枢贯于赤道二极。又依黄赤大距度,于过极至圈上定黄道南北极。距黄极九十度安黄道圈,与过极至圈十字相交,各陷其中以相入,令两圈为一体,旋转相从。黄道圈之两侧面,一为十二宫,一为二十四节气。其两交,一当冬至,一当夏至。次内为黄道经圈,则以钢枢贯于黄极焉。圈之径为圆轴,围三寸。轴之中心立圆柱为纬表,与经圈侧面成直角,而黄道圈经圈上各设游表,仪顶更设铜丝为垂线。全仪以双龙擎之,复为交梁以立龙足。梁之四端,各承以狮,仍置螺柱以取平。垂线有偏侧,则转螺柱,垂线正,则仪正矣。用法,欲求某星黄道经纬度,须一人于黄道圈上查先所得某星之经纬度分,其上加游表,而过南北轴中柱,表对星定仪;又一人用游表于经圈上过柱,表对所测之星,游移取置,则经圈上游表之指线定某星纬度。又定仪查黄道圈两表相距之度分,即某星之经度差。或测日月,以距星为比,亦如之。

  赤道经纬仪,仪有三圈,外大圈者,天元子午规也。以一龙南向而负之。规之分度定极,皆与黄道仪同。去极九十度安赤道圈,与子午规十字相交,恆定不动。圈内规面及上侧面皆锓二十四时,时各四刻。外规面分三百六十度,内安赤道经圈。以南北极为枢,而可东西游转,与赤道圈内规面相切。经圈径为圆轴,轴中心立圆柱,以及游表、垂线、交梁、螺柱等法,皆同黄道仪。用法,若测日时刻,则赤道圈上用时刻游表,即通光耳,对于南北轴表,视赤道圈内游表所指,即时刻分秒。若诸曜经度,用两通光耳,即两径表,在赤道圈上一定一游。一人从定耳窥南北轴表,与先得星相参测之;一人以游耳转移迁就,而窥本轴表与所测参相直,视两耳间应赤道圈上之度分,即两经度之差也。纬度亦以通光耳于经圈上转移而迁就焉。务欲令目与表与所测相参直,视本耳下经圈在赤道或南或北之度分,即所测距赤道南北之度分也。

  地平经仪,仪只一地平圈,全径六尺,其平面宽二寸五分,厚一寸二分。分四象限,各九十度。以四龙立于交梁以承之。梁之四端,各施取平之螺柱。梁之交处安立柱,高与地平圈等,適当地平圈之中心。又于地平圈上东西各立一轴,约高四尺,柱各一龙,盘旋而上,从柱端各伸一爪,互捧圆珠。下有立轴,其形扁方,空其中如窗棂,以安直线。轴之上端入于珠,下端入立柱中心,令可旋转。而轴中之线,恆为天顶之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