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离别的钢琴奏鸣曲-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尼尼大练习曲》就简单了一些。由于其中的第三首《钟(La Campata)》太过有名,反而好像没什么机会听到第一首,似乎也没有什么人会弹。
    
    ●英雄变奏曲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小直和真冬竞赛的曲子。因为每段变奏都是分开的,不难想像小直在哪段乐节弹得特别辛苦。这首变奏曲的主题深受贝多芬本人喜爱,他一生中共用过四次:第一次用在为了管弦乐而写的《十二首对舞曲》中的第七首,是如今已很少被演奏的小品。第二次则用在芭蕾舞曲“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终曲部分,第三次出现在这首钢琴变奏曲,最后一次则用在第三号交响曲《英雄》的最后一个乐章。由于最后这首交响曲实在太有名了,因此之前创作的钢琴变奏曲也被冠上了《英雄》之名。
    
    ●鸟志
    奥利维亚·梅湘
    哲朗在客厅播放的曲子。梅湘是法国的现代作曲家,这首“鸟志”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将鸟鸣的旋律写成谱后,以钢琴演奏的实验性作品。
    
    ●Layla
    艾力克·克莱普顿
    真冬从窗户爬进来之前小直正在听的歌,应该是艾力克·克莱普顿所组的Derek & the Dominos乐团最红的一首歌吧。唱完之后是一段超长的吉他独奏,曲子后半突然藉由钢琴的旋律干脆地来个大转调,这部分真是帅到令人想哭。
    
    ●“和声与创意的实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
    安东尼奥·韦瓦第
    回收废弃品的卡车播放的曲子,也就是韦瓦第最有名的旋律——一般所知《四季》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春》。对我来说则是小学朝会时的音乐。谨在此征求小学朝会时也听过这首曲子的同志。
    
    ●Hey Jude
    约翰蓝侬&保罗麦卡尼爬山时小直随口哼唱的歌曲。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是披头四最红的一首歌,但可能没有很多人知道,这是他们公开发表的歌曲中第三长的。据说约翰蓝侬的第一个儿子朱利安和他的感情不是很好,反而跟保罗麦卡尼比较亲,而这首歌就是保罗麦卡尼为了鼓励这样的朱利安而写的。
    
    ●平均律曲集第一册第一首C大调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哈
    真冬在垃圾场弹奏的曲子,被名指挥家毕罗(Hans von Bulow)比喻为“钢琴曲中的旧约圣经”,也是巴哈平均律曲集中的第一首曲子。完全由和声构成的前奏曲本身便十分有名,法国的名歌剧作曲家古诺(Charles Frabcois Gounod)也曾用此段旋律作为圣母颂的伴奏。
    
    ●Black bird
    约翰蓝侬&保罗麦卡尼
    小直在黎明的垃圾场弹奏的曲子。披头四的白色专辑中收录了许多号称“某人独力创作独力录制”的歌曲,这首便是其中的极致。
    
    ●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告别》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真冬寄来的曲子。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首曲子的第三乐章。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刚步入晚年,也就是钢琴奏鸣曲创作几乎是零的时期中突然诞生的作品,第一、第三乐章都以相当坦率且中规中矩的奏鸣曲形式写成,在贝多芬那个时期的作品中显得十分特殊。
    
    ●D大调钢琴协奏曲
    莫里斯·拉威尔
    最后来介绍一下真冬在故事一开始弹奏的曲子。曲子的由来已经在正文中解说过了,所以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除了拉威尔以外,还有不少人写过同样形式的钢琴协奏曲,但还是以这首最为有名。
    
    注:经杉井老师同意,中文版特别翻译收录刊载于杉井老师个人官网“NEET TEEN”的“离别的钢琴奏鸣曲1。曲目介绍”内容。


后记

世界上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种。
    也许有人看到这句话会以为我要发表什么伟大的作品论,其实我说的不过是“开始写之前就已决定书名”和“开始写之后才决定书名”这两种罢了。老实说,这种分类法其实只对作者本人有意义而已。
    以前我一直觉得,写作完成之前自动浮现在脑海的名字才是最理想的,若是交稿前仍旧没有灵感,那之后再怎么努力思考也想不出最好的书名。这恐怕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毕竟想不出来的时候就是想不出来。
    顺带一提,这部小说的书名就是之后才取的。从我写完初稿到决定书名,中间大概经过了两个礼拜。
    “那这样吧,反正女主角的名字叫真冬,就取名《真冬的恋歌》如何?感觉很好卖啊,还可以简称《冬之恋歌》呢!”‘啊哈哈,请给我认真想!(喀锵,嘟……嘟……嘟……)’(注:作者刻意模仿韩剧“冬季恋歌”命名)
    ……编辑大人这通温馨的电话,如今仍令我记忆犹新。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史上第一位试图光凭音乐的力量与世界对抗的音乐家,他希望不透过语言的形容,让大家接受纯粹的音乐本身,所以所作的曲子都没有命名。《命运》或《月光》这些著名的标题其实都是后世擅自命名的。
    另一方面,贝多芬偶尔也会为自己作的曲子命名。也许是因为不常命名,决定名字时也特别执着,使得这些曲子往往附带有趣的轶事。例如他原来要将一首交响曲献给拿破仑,却因为拿破仑最后称帝而忿怒地将写有献词的封面撕破,这个故事(恐怕经过后世的加油添醋就是了)相信不少人都听过。
    至于这本小说书名参考的曲名,也是贝多芬本人取的。或许因为是写给挚友的曲子,命名中的情感也特别深厚。传说贝多芬得知原本的德文曲名被出版社擅自改为法文时,还曾写信去强烈抗议。
    而这个隐含着贝多芬深刻情感的名字,在他去世的两百年后被一本出版于极东岛国的小说改成书名,小说的内容还是一段跟三个女生一起组团的温吞高中生活。他要是知道这件事,恐怕也会气得暴跳如雷吧。如果他能笑着原谅我就好了。
    话说回来,关于这部小说主角所使用的电贝斯Aria Pro II,其实我以前也曾经拥有过。距今六年前,我隶属的乐团解散后的一个礼拜,我便冲动地跑去买了它。结果几乎没怎么弹到,现在仍窝在我家走廊的一角接灰尘。
    如果有人想问:为什么要买一把几乎完全不弹的乐器呢?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许多少还是跟乐团解散有点关系吧。
    我以前的乐团其实没有贝斯手。演奏的时候都是由我这个键盘手先在编曲机里输入整首曲子,然后让它自动演奏,鼓的部分则是戴上耳机,配合着按键音敲出来的。也因为如此,能够表演的曲子实在非常有限,现场演出的时候也非常吃力。
    事到如今,我常这么想:不必先在编曲机里输入,我直接以左手弹奏低音部分不就得了?或者我干脆改当贝斯手,就什么问题都没有啦?
    也许我就是受到这股后悔的念头驱策,才会迷迷糊糊地走进乐器店拿起Aria Pro II吧?
    话说回来,乐团解散的原因应该不只是没有贝斯手,女1男3这种团员组合好像也不太妙。虽然这样的组合十分常见,但大多玩不久就面临团员变动、或是乐团解散的命运,堪称是某种受诅咒的黄金比例。当然,我绝对不是为了弥补年轻时的想望和失败而故意将主角设定为贝斯手,还把其他团员都写成女的。我可以对天发誓,这是真的。对现实生活有所不满的文字工,在二次元的世界里自我满足,这根本是幻想。真的只是幻想喔?如果再继续这个话题,我恐怕又会掀出自己当年干过的蠢事,所以就此作罢。何况篇幅也不太够了。
    
    这次也很感谢责任编辑汤浅大人,从企划的阶段就让您费心了。尽管每次都这样,您还是愿意接受我这种任意妄为的想法。在此也要感谢为本书绘制完美插画的植田亮老师,人物发型的部分让您伤神了。还有容忍我(三更半夜)写稿时以超大音量播放CD的公寓邻居,真是非常对不起。谨藉着这个机会,向各位致上十二万分的谢意。
    
    二〇〇七年九月 杉井光
    
    
    致中文版读者
    
    这是我第一次为了两年多前写完的小说追加后记。
    现在的我正试着翻阅以前写过的东西,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心情。那时候的我,正陷入一种“在小说后记里谈论自己的作品很丢脸”的莫名想法。
    尽管过了两年,现在的我依然抱持着一样的想法:说起自己的作品,我还是习惯用半开玩笑半吐槽的态度去谈论。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太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