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类就是跨国洗钱,即利用国内外市场日益密切的联系,设法把黑钱转移出去,或者在境外收取赃款并洗白。虽然国内腐败分子的国际洗钱活动还未形成规模,但在国际洗钱中已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某些领导干部已开始在国外打基础,把子女、资金都弄出去。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将来出境当富翁,趁大权在握时狠捞一把,胡长清和成克杰都属于此类。成克杰的巨额赃款都转移到香港情妇名下或存到境外银行里。胡长清全家都办了化名身份证及因私出国护照,准备送孩子留学,妻子陪读,没办成又筹划让他们办投资移民。自己则把假护照揣在身上,准备一有风吹草动马上逃走。
可见,洗钱活动离我们并不遥远。
☆☆;
☆‘‘☆;
☆‘‘☆;
☆‘‘☆;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十章 金融学前沿课题——关注金融学发展应懂的金融学
第一节 大众情人和“最大笨蛋”——行为金融学
“选美理论”和“最大笨蛋”
一年一度的世界小姐大赛收视率很高,除了这项赛事佳丽云集,让人十分“养眼”外,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最美”,猜测桂冠最终花落谁家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很多往届赢得了冠军殊荣的外国姑娘,按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乍一看上去也没美到哪儿去,怎么能和我们中国女子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相媲美?而如果让我们做个赌局,下注哪个姑娘会赢,1000元一注,你可就得琢磨琢磨了。一些人大概会很有自信,一不做二不休——“我看谁漂亮我就赌谁赢!爱咋咋的!”可我知道,有些人这个时候就不会去根据自己的审美品位去判断,他们在揣摩,揣摩评委的心思,凯恩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Tips: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其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进而引起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美理论”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研究不确定性时提出的,他总结了自己在金融市场投资的诀窍时,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他的投资理论,那就是金融投资如同选美。在有众多美女参加的选美比赛中,如果猜中了谁能够得冠军,你就可以得到大奖。你应该怎么猜?凯恩斯先生告诉你,别猜你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能够拿冠军,而应该猜大家会选哪个美女做冠军。即便那个女孩丑得像“恐龙”,只要大家都投她的票,你就应该选她而不能选那个长得像你梦中情人的美女。这诀窍就是要猜准大家的选美倾向和投票行为。
再回到金融市场投资问题上,不论是炒股票、炒期货,还是买基金、买债券,不要去买自己认为能够赚钱的金融品种,而是要买大家普遍认为能够赚钱的品种,哪怕那个品种根本不值钱,这道理同猜中选美冠军就能够得奖是一模一样的。
把凯恩斯的选美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股票市场,那么投机行为就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上。打个比方,你不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花二十块钱一股去买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马尔基尔(Burton G。Malkiel)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最大笨蛋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金融市场投资方面,凯恩斯的选美理论其实是用来分析人们的心理活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这有别于传统的金融学家往往专注于基本面分析或固守“市场交易行为都是理性的”这样一个定式,拒绝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
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动机各不相同。他们的心智、动机、思维方式、风险偏好和交易视野可能完全不同。虽然大家普遍认为人们在自愿交易时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人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理性。基于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展的非线性效用理论,一些金融学家开始引入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一些观点,来解释金融产品交易的异常现象,比如从众心理、噪音交易、泡沫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行为学派,被称为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理论试图刻画决策人真实但常常是直觉的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貌似合理还是不合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情形作出预测。这与行为评估紧密相关,尤其是对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评估,由于决策行为可以预测,也就对其他人有了可资利用的经济价值。
就像猜选美冠军不仅要考虑参赛选手的容貌、观众的喜好等正常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贿赂、丑闻等异常情况一样,行为金融理论除了研究信息吸收、甄别和处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外,它还研究人们的异常行为,从而观察非理性行为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市场交易者各种行为的研究,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理论的三个假设提出了质疑。对于有效市场理论中的投资者是理性的假设,行为金融学提出要用投资者的正常行为取代理性行为假设,而正常的并不等于理性的;对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学认为,非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并不总是随机的,常常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套利可以使市场恢复效率,价格偏离是短暂现象,行为金融学认为,套利不仅有条件限制,套利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因此不能发挥预期作用。
行为金融学尽管已经提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成果,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和思想也在广泛应用之中,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技术分析是建立于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即去分析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结论,再结合上基本面分析的长处,金融投资理论就会更加实用。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避开心理陷阱
行为金融学专家指出了几种常见的心理陷阱:
◆羊群心理
一个人很难做到遗世独立,与众不同。在因特网股票狂热的鼓动下,不少投资者尽管有顾虑,还是购买了这些股票。促使他们购股的未必是社会压力,而是他们不相信这么多的人会犯错误。他们感到,当大家都这么看好因特网股票时,自己不买,会丧失一个很好的机会。的确,当媒体的头条新闻,华尔街股票分析家,同事朋友的话题都是因特网股票的时候,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思维适应流行的观点。
当大家都听信相同的谣言时,就会发生集体性判断失误,产生集体性非理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朝一个方向走,不存在随机性,所以不见得有彼此抵消的可能,也限制了市场套利机制发挥影响力的效率。
羊群行为不一定是非理性的行为,但结果不一定好。金融史上不乏整个社会都会发疯一般地追逐某些股票的先例。发疯是集体性的,而从疯狂中清醒过来却要靠自己。
◆过度自信
有的投资者很频繁地买卖股票。可是除了给自己增加忧虑和亏损以外,一无所获。一项研究表明,频繁买卖股票的人投资收益率比不频繁买卖股票的人要低7。1%。即使极其聪明的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股票买卖,也很少能获得优秀的绩效。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经常买卖股票呢?这是因为多数人都过于自信,以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如果他们的股票因股市上涨而受益,他们会把股票的上涨归功于自己选股选得好,而不是客观地承认市场因素占主导地位。
投资者过于自信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投资者总是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