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全集(精校)

作者:刘为绾

★★严正声明:
     本书籍是网络收集而来,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




内容概要:

笔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对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以期通过学习和交流,让更多的人能正确理解、学用中医学,从而对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做出各自的贡献——这就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本书是科普类的读物,希望有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内容由浅入深,叙述力求通俗简单,只求总的概念说明。

自序

笔者先学西医,后来通过早期“西学中”的学习,又从事中医,直到退休,又已多年。在这几十年里,既待过大小医院、疗养院,也到过缺医少药的边乡僻壤;既搞临床,也搞过教学。教过正规学校,也教过短期培训的保健员、赤脚医生。更重要的是,笔者又曾是饱受多种疾病折磨的患者,既当了病人,又当了医生,因此体会特深。特别是未学中医时,也曾对中医学半信半疑,甚至也笑过中医,很不理解。后来经过深入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才感到中医学的科学。

因而也体会到,中医流传已久,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中医学的科学性呢?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去对祖国医学的科学实质宣传普及得太少了,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为什么?”解释得很不够。比如中、西医学为什么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中医先生看病要用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书上说了那么多,为什么不带我们到解剖室里去看看?老师说:“那是看不见的。”既是看不见的,为什么又说它是宝库中的“宝”?这是不是说空话?中医看病为什么只用三个指头?搭那么一点桡动脉能看准吗?等等。一大堆的“为什么”,一般书上,详细解释的不多,但这些却是人们极想了解的。纵使有的目前尚无定论,但人们也都想知道目前争论研究的焦点。因此笔者曾一再呼吁:赶快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这对继承发扬以及对中、西医学的互相理解、交流等等,都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笔者有感于此,不自量力,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对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以期通过学习和交流,让更多的人能正确理解、学用中医学,从而对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做出各自的贡献——这就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本书是科普类的读物,希望有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内容由浅入深,叙述力求通俗简单,只求总的概念说明。

本书直接、间接引用了一些各书、报、刊上的文献资料,谨向各有关作者致以深切的谢意!另外,如有引用、理解不当之处,笔者除文责自负之外,敬请赐教指正!

宋康主任医师与冯利平副主任医师在百忙之中审阅本书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刘为绾

2010年春

开场白:你知道中医是怎样看病的吗?

知道,我看见过,中医看病,简单得很。病人挂好号,轮到他了,他只要走进诊室往中医先生面前一坐,告诉医生什么地方不舒服,比如咳嗽啦,胃痛不想吃饭啦,失眠不想睡觉啦,等等。然后伸出舌头一看,又先后伸出两手往医生面前桌上的小枕头(叫“脉枕”)上一放,让医生给他切脉,医生再问了几句,病就看好了。

奇怪,中医生这样看病,能看准吗?

答复是只要这是位正规的中医生,或者是真懂中医的西医生,那么他就能看准看好。

那是什么原因?原因是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体系的医学。通俗地说,就是中、西医用的是各人自己的一套本领,方法不同,但目的和效果相同。西医用的是精细的将人体层层分析进去查看病变的方法,所以要做各种检查,而且越查越细。而中医的方法恰恰相反,它不能层层分析,用的是观察病人全身的外在表现(比如神色形态、舌、脉等等变化)以推测病人内部病变的方法。所以它要看病人外在的“全身综合反应”——中医学里称这为“证”,然后治疗。中医常说的“辨证论治”,就是此意。事实证明,只要这个全身反应的“证”治好了,那些局部的病也就不同程度地治好了。

上面中医生那么短短时间里的看舌头、切脉、问了几句等等,就是所说的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过程。比如说上面那个病人病情怎样?行动如何?有无弯腰驼背或跛行?……病人一进诊室,这中医先生就开始注意“望”其神色形态了:脸色怎么样——是红,是青,还是灰暗?脸部表情怎样?行动如何?……这就叫“望诊”。这么一“望”,在病人还未注意时,医生已都在心中一一记下,留下了初步分类印象。如果医生认真而又有经验的话,那么这一“望”,对病人的身体素质、体格、心态等都已初步有个数了(后文另详)。接着病人一般都会主动告诉医生,他哪儿哪儿不舒服,这叫“主诉”。心急的还会迫不及待地“倾诉”起来。这时医生可以听出这个病人的情况:神气如何?体质如何?他自感的病痛在哪里?他的生活环境如何?有无心情忧郁的情况?等等。另外,医生还要绕着疾病这个中心诱导性地提问。这样,医生对这个病人的内在病因就大致有数了。这一段听病人的倾诉,是医生在“听”,所以就叫“闻诊”;医生诱导性地问,让病人答,这就叫“问诊”。细心的医生还会按需要一层层详细深入地问。这时病人的病因、性格、体质、情绪、心理状态,病人所处的环境等等都已是“思过半矣!”——基本有数了,所以说“问诊”这一步是很重要的。这些在现代术语里叫“医生的临床思维”,意即站在病人床边——“临床”,面对面收集病人的资料进行思考——“思维”,这样医生所看到、了解到的病人才是一个内、外、过去、现在的“全面整体”的病人,这个整体表现就是中医学里所说的“全身综合反应”的“证”,这样看病就全面多了。好,话拉回来,接着说。“望诊”之中最重要的是“舌诊”,即看舌头。病人虽只是舌头那么一伸一缩,没半分钟吧,但中医生却由此得到了许多信息。粗略地说,比如先看舌体歪不歪,如歪了,可能是中风病。再看舌质,即舌头的质地、颜色,过红的病情属“热”,过淡的属“寒”。中医有时说你“寒”了,他“热”了(俗称“上火”),这是主要依据之一。再是舌苔,就是舌面味蕾上一层白的东西,薄白是正常,厚白是有“寒邪”,厚黄是“热邪”,都是“实证”。没苔了,又不行,说明病人属“虚”,要“补”……总之名堂多得很,也是中医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再说“切诊”,具体说是“切脉”(即俗称“摸脉”)。所谓“切脉”,就是触摸病人四肢体表动脉搏动的变化来看病的方法,后来逐步简化成只摸病人双前臂腕上的桡动脉。这两个地方的“脉象”(“象”,即搏动的变化形态)在中医生看病来说它的关系可就大而复杂了,它把这脉象先分成至少是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洪、涩等等许多种类。在部位上又分左手三部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三部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各内脏。凡是这些部位的脉象不正常了,就说明这些相应的脏腑有病……所以说来很复杂,它的内容已成了一部书。不管怎样,这“脉象”可是中医生看病的重要依据之一。简单举例:比如病人脉象是“浮”的,表示他的病在“表”,治疗就要用“表散”的方法;如果脉象是“沉而虚”的,表示病性属“里而虚”,要用“补”的方法。“散”与“补”,方法完全不同,用反了就会出问题……总之,中医学里的治病经验都和它的脉象变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所以不切脉就不行(后文另详)。

好,上面的望、闻、问、切,就叫“四诊”。中医生就将这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结论:病人得的是阳证还是阴证?是表证还是里证?是寒证还是热证?是虚证还是实证?这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字、八大类就叫“八纲辨证”,合起来就叫“四诊八纲”。但这病到此还只是“初步印象”,还要进一步深入到更细的“脏腑辨证”等等,才能确立最后诊断,然后进行治疗。比如这个病人失眠了,经过这医生如上四诊八纲地辨证,得出是“心阴不足证”这个诊断时,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