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国血腥排犹事件层出不穷。如1903年4月,在俄国基什尼奥夫,有至少1000多名犹太人被屠杀。
俄国的排犹政策引起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犹太金融财团的极大不满。长期代俄国政府办理财务的银行家、一直帮助俄国发行国债特别是西伯利亚铁路国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在1891年便和俄国断绝关系。犹太金融财团认为,除了发生政治大变革,没有办法从苦难中拯救俄国的犹太人。他们热切希望日本一定要战胜。只要不发生军费拮据的情况,日本一定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俄国战败了,出现政治革新,俄国的犹太人便能摆脱苛政的压榨。因此,他们帮助日本筹款是理所当然之事。
在日俄战争进行时,作为筹款负责人的日本银行副总裁高桥是清前往欧美举借外债。在德皇威廉二世、罗斯柴尔德家族、美国犹太金融家希夫和德国犹太金融家华伯格(希夫与华伯格是连襟)的帮助下,连续4次顺利发行了共近10亿日元的战争国债。与此同时,流向俄国的资金渠道也被切断,俄国战争经费出现短缺枯竭,大大改变了日俄战争的态势。
最后,在美国的调解下,日俄议和。俄国只同意了割让南库页岛,坚决按照尼古拉二世“不赔一个卢布”的原则谈判。当时日俄两国国债充斥欧美证券市场,很多金融家都同时握有两国债券,他们都不希望任何一方趋于破产。尤其法国金融家最害怕俄国破产,当时法国对俄战争贷款高达70余亿日元。俄国已经一穷二白,如果日本索要赔款,结果势必要由向俄国长期提供贷款的英法两国负担。就他们的内心而言,不愿借更多的钱给面临危机的俄国;实在不得已时,他们与其借给俄国,不如借给日本。也就是说,把钱借给俄国,俄国不能归还时,转由日本偿还。罗斯柴尔德家族也规劝日本说:“日本要求赔款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数额不宜过大,而且不必一定要付现款,可以公债代替,这样做将是无可非议的。”
最终,日本放弃了赔款要求。但日本以超出自身国力所能支撑的军力与俄国作战,政府财政已濒于破产,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鉴于日本的状况,法国决定向日本长期开放巴黎金融市场,再次募集日本国债。这样对日本要比暂时的赔款更为有利。经过高桥是清的运作,终于在英、法、德、美四国主要在法国发行了5亿日元的国债,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主要认购者之一。
日俄战争虽说是两大国之间的纷争,但实际上是由国际金融资本尤其是犹太金融财团所左右。当俄国扩张势力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就给俄国提供资金。当他们不满于俄国迫害犹太人时,则改弦更张支持日本,报复俄国。
失去国际金融资本支持的沙皇统治,不到10年的时间便被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所推翻。而日本经此一战正式加入强国俱乐部,同时将中国东北和朝鲜纳入势力范围,为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埋下伏笔。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在日俄战争中的伤亡比日俄两国都要惨重,仅就东三省部分地区而言,“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烽燧所至,村舍为墟,小民转徙流离哭号于路者,以数十万计”。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当时在日的鲁迅先生就曾看过日俄战争的相关纪录电影。当他看到强健的国人麻木不仁地围观砍头时,愤恨不已,弃医从文,终成为一代大文豪。
俄国,被国际财团分食的美味
表面上看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一个远比日本强大的国家。俄国自1861年农奴解放以后,经济与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881年到1894年,长度增加了40%,到1900年增加到约5万千米,到1914年达到7。4万千米。钢铁产量从1900年的220万吨提高到1914年的480万吨,超过了法国与奥匈帝国。煤产量从1890年的600万吨提高到1914年的3600万吨。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工厂,拥有300多万产业工人。
俄国金融机构也早在18世纪末就诞生了。1769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几家银行率先开始发行银行券。1786年,这几家银行合并为俄罗斯国家发行银行。1817年,俄罗斯成立国家贷款银行,以推动工业发展并为贸易融资。但是,俄罗斯有一个其他列强都没有的金融机构——成立于1810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国家偿债委员会。这个机构主要负责偿还外债并调节货币流通的资金来源。1824年,还成立信贷局,专门负责国家债券的运作。
俄国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对外借债。政府借到外债后,再来推动工业化,尤其是与军需相关的产业,如铁路、钢铁、武器装备等。1887年,俄国债务达62。5亿卢布,相当于166亿法郎、6。25亿英镑或187亿马克,其中1/3是外债,外债中的3/5~2/3是欠德国的。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德国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内也急需大量资金,投资到俄国的资本撤回德国。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法国资本站了出来,向俄国大量发放贷款。1889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认购的17亿法郎的俄国铁路债券就是在巴黎金融市场发行的。
1894年后,法国动辄向俄国贷款10亿法郎的数额。究其原因,在于俄国向法国大量进口军火,用国债来支付货款。1889~1914年,俄国共在巴黎金融市场发行了价值60亿法郎的卢布证券,法国金融家共承销了124亿法郎的俄国债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人总共借给俄国185亿法郎的资金,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达8亿法郎。结果,所要支付的利息比留在俄国企业的利润还要低。
外国资本对俄的直接投资一年比一年多,1880年为1亿卢布,1890年增加到2亿卢布,1900年则达到9亿卢布。在1916~1917年间外资更增加到22。5亿卢布,大约占俄国工业总投资的1/3。1900年,仅法国在俄投资就达130亿卢布。1904年,仅德国电力工业在俄国就投资6200万马克。结果,国际资本完全控制了俄国的各项重要产业。1900年,外资在全俄股份公司总额中占50%以上,控制了俄国的冶金、煤炭、石油、金融等部门。到1914年,90%的采矿业,近100%的石油业,40%的冶金业,50%的化工业,甚至28%的纺织业所有权都归外国人所有。法国拥有俄国2/3的生铁工业和半数的煤矿业,德国控制了化工和电子工业,英国则控制石油产业。严格地讲,俄国这样的所谓强国实际上不比亚非拉国家强多少,不过也是一个国际资本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
俄国的金融系统也完全被国际资本渗透并控制。圣彼得堡最大的一些银行的全部资本约为82。35亿卢布。但是,这些所谓的俄罗斯银行却被国际金融资本所统治,其中法国银行的股份占55%,英国银行占10%,德国银行占35%。比如德意志银行直接或间接、全部和局部拥有87家分行。其直接拥有8家作为子公司的银行,其中2家是挂俄罗斯名字的银行,分别是西伯利亚商业银行和俄国对外贸易银行。
当时俄国最大的19家银行分别是:西伯利亚商业银行、俄罗斯银行、国际银行、贴现银行、工商银行、俄英银行、俄亚银行、圣彼得堡私人银行、亚速海—顿河银行、莫斯科联合银行、俄法商业银行、莫斯科商人银行、伏尔加—卡马银行、容克股份银行、圣彼得堡商业银行、莫斯科银行、莫斯科贴现银行、莫斯科商业银行和莫斯科私人银行。这些银行在1913年10~11月共有40亿卢布资金的流动。其中3/4以上,即30多亿卢布属于实际上是作为外国财团子公司的那些银行,它们主要是巴黎著名的三大银行—巴黎联合银行、巴黎荷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柏林的德意志银行和贴现公司。
俄国两家最大的银行俄罗斯银行和国际银行,总资本由1906年的4400万卢布增加到1912年的9800万卢布,准备金则从1500万卢布增加到3900万卢布。但其中有3/4是德国资本的注入。实际上,俄罗斯银行归德意志银行所有,国际银行则隶属于柏林贴现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国外资本可以在俄罗斯大赚其利。比如德意志银行在柏林发行西伯利亚商业银行股票时,将这些股票囤积了1年多,然后以193%的市场溢价售出,净赚约600万卢布。此外,国际资本还通过金融系统严密控制住了俄罗斯的各项重要产业。在俄罗斯的银行总资本中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