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君泰不解地问道:“宗奥,你怎么对十九路军的情况这么了解?”
赵宗奥解释道:“日军开始进攻上海以后,我担心无法回国,就先到福建政府在柏林的办事处询问客轮的事情,那里的负责人不但亲自接待了我,还和我聊了很久。”
几个留学生奇怪地问道:“你为什么不直接找大使馆呢?”
赵宗奥回答道:“福建好像和犹太人达成了什么协议,派出很多船只来接被驱逐的犹太人,从德国到中国的轮船80%是到福建去的,找他们回去的会快一点,更何况,当年1。28事变的时候,我作为学生义勇军的队长和十九路军原来的总指挥蔡廷锴见过面,总要给个面子吧。”
张君泰问道:“这么说,你已经准备回国了?煤炼油的技术掌握了吗?”
赵宗奥苦笑着说道:“哪里有这么容易!德国政府对煤炼油技术的保密工作非常到位,到工厂参观的时候连厂房都不让进,只能在外面走马观花,看不到核心的东西。而学校里的老师也不愿意谈及这方面的问题,使我们很难掌握这项技术。”
张君泰说道:“如果回去了,国内的条件还不如这里,不是更没有机会成功吗?”
赵宗奥说道:“国内的条件虽然不好,可是人力资源却非常丰富,即使不包括我们这些归国人员,国内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也有很多,可以建立实验室,通过不断的实验寻找方法。”然后详细解释道:“煤炼油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个是合成,先把煤气化,再通过催化合成汽油。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煤炭直接加氢,变成汽油、柴油、高级汽油和航空煤油。目前德国人掌握的就是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
虽然德国人封锁了关键技术,但是可以从煤的汽化、净化和催化等环节间接地学习,我相信只要多做实验,肯定能够实现!”
张君泰抱怨道:“你把我的头都说晕了!我又不是学化学的,哪里搞得懂这么艰深的技术理论。”然后问道:“你们读书会的其他成员和你一起行动吗?”原来,赵宗奥接触到煤炼油技术以后,随着学习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他发现这项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不是几个人专攻一两个课题就能够奏效的,于是,在学习研究的同时,积极联络和组织留德的理工科学生,成立了中国留德学生燃料读书会,要求大家尽量全面系统地调查收集技术资料,准备日后为国家建设所用。
赵宗奥回答道:“大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于下个月初回国。你呢?”
张君泰说道:“还不着急。我上的是装甲兵学院,目前国军还没有坦克,现在回去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等你们把煤炼油技术搞出来了,可以制造坦克了,我再回去。”
赵宗奥说道:“我劝你还是早点走!你是学军事的,应该看得出来,现在欧洲的形势也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万一德国真的和英法打起来,再想回去就难了!更何况,我感觉德国政府对我国的态度好像开始出现变化了,没有以前那样友好了。”
张君泰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赵宗奥回答道:“淞沪会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很同情我们,报纸上刊登的新闻都是对中国有利的,可是现在却很少有这样的报道了,反倒是夸耀日军战斗力的多了起来,不是很蹊跷吗?”
张君泰想了想,说道:“可能真的是这样,不过,装甲兵作为全新的兵种,对中国军队来说太超前了,难得有机会学习它的战法,我不想半途而废!”
赵宗奥说道:“既然这样你就自己保重吧!”
张君泰问道:“上海已经沦陷,你准备从哪里上岸?又准备到哪里去开始你们的实验?”
赵宗奥回答道:“福建!我感觉那里应该有实现报国理想的机会!”
第九十章 犹太军团
1937年底,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日趋严重,不但全部没收其财产,而且命令所有的犹太人必须佩戴统一的标志,以便与其他民族区别开。另外,全面禁止犹太人离境,封住了最后的逃生之路,纳粹党内部的种族极端分子甚至提议修建集中营,把犹太人全部抓起来,然后再逐步消灭。元首希特勒没有立即批准这个计划,因为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谴责的声浪日益高涨,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借口来启动这个计划。
罗思柴尔德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请求杜周南以福建政府的名义和德国政府协商,希望可以继续对前往福建的犹太人网开一面。由于福建地方政府和德国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此前对福建大规模接收犹太人的举动故意视而不见,但是,德国政府已经调整了犹太人政策,明确告知福建政府,犹太人已经被禁止离境,无论前往哪里。
罗思柴尔德家族世代居住在欧洲,对那里的历史了如指掌,知道每隔几百年就会发生针对犹太人的迫害事件,而统治者们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更是在后面推波助澜,不但使迫害行为合法化,甚至会由政府直接出面组织参与。现在德国执政的纳粹党为了凝聚德意志民族的力量,转移公众的视线,毫不犹豫地采用了迫害犹太人的政策,历史的经验表明,目前的状况只是个开始,往后会更加严重。为了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族人,罗思柴尔德思索再三,最后再次来到省政府杜周南的办公室。
罗思柴尔德说道:“杜先生,德国政府已经禁止我们犹太人离境,而且将要讨论建立集中营,把他们全部关押起来。我请求你代表福建省政府和德国政府交涉,要他们继续放行。”
杜周南说道:“罗思柴尔德先生,我本人非常同情犹太人的处境,也非常乐意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罗思柴尔德问道:“为什么?”
杜周南答道:“虽然我们和德国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自从中日战争爆发后,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就开始出现了非常微妙的变化,似乎准备在中国和日本中间重新选择合作对象!福建作为地方政府,必然要受到两国之间关系的影响,现在德国政府已经开始把支援的军事教官和技术人员逐步撤回,同时也限制我们到德国去接犹太人。”
罗思柴尔德急忙说道:“可是德国不是对钨砂有迫切的需要吗?他们难道就不怕你们翻脸吗?”
杜周南详细地解释道:“自从还清贷款之后,钨砂出口就变成单纯的商业交易,牵扯不到政治。抗战爆发了,虽然我们福建的军工发展不错,基本上不用依赖进口,可是中央军和很多地方部队的武器装备还没有实现自给,远远满足不了作战的需要,只好大量从国外进口。由于中央军采用的是德国陆军的编制和装备,德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主要进口国,这样一来,我们怎么能和德国交恶呢?不为福建,也要为国家想想啊!”
罗思柴尔德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杜先生,我知道政府的难处,也能够理解你们的处境。但是,我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尝试一下!我建议直接和德国政府谈判,用钨砂换人!”
杜周南好奇地问道:“怎么换?”
罗思柴尔德回答道:“简单地说,德国每放行一个犹太人,我们就无偿提供相当重量的钨砂作为交换。我们犹太商会支付全部的费用,不会增加政府的负担。另外,我愿意和美国政府联系,促使其同意向福建出售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作为补偿,美国犹太人是有能力促成此事的。”
杜周南迎着罗思柴尔德热切的目光,深深地被这个犹太老人的民族感情打动了,说道:“罗思柴尔德先生,我终于明白了犹太人尽管没有自己的国家,却能够生存几千年!我会尽快和孙百里联络,如果他同意的话,福建政府会立即和德国政府谈判,讨论钨砂换人的具体事宜。”然后,杜周南望着罗思柴尔德说道:“在此之前,我还有个问题,希望罗思柴尔德先生能够给我满意的答复!”
罗思柴尔德见他说得非常郑重,意识到不是小事,急忙说道:“请讲。”
杜周南缓缓说道:“福建本来的人口是600多万,这几年虽然从周边的几个省份流入不少,但是还没有达到700万,如果和德国政府的谈判成功的话,按照目前的钨砂产量计算,每年至少要接收几十万犹太人。现在,福建境内的犹太人总数已经超过50万,按照这种速度增加下去,用不了几年,就会达到一两百万,势必对本地人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不能得到认同,很难保证德国的事情不再这里重现!”
罗思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