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还好,一入夜定要找娘,故而张歆都是早间送去,晚上接回。其实,小强留在百草园,自有薛婶照顾,也有阿晨阿旭做伴。

    程启不是个多心的人,可就是觉得张歆将小强送到同知府,是为了避开他。程启心里怪郁闷的,可也没法责怪张歆。她对他,对程家有了戒心,还怎会放心宝贝儿子与他亲近?

    程启不知怎么同张歆相谈交心,只好更加事事询问,样样听从,怕她积蓄不多,带着两个孩子花销大,能不让她掏钱的地方就找借口自己掏了。

    于是,改造酒楼的投资,程启一力承担。桌椅家具,装修摆设,餐具瓷器,都是遵照张歆的想法置办,程启一人付的钱,还找了种种借口安张歆的心。

    程启想让张歆感觉到,他很珍惜她这个合作伙伴,很需要她。可惜,他的心意没能传递到张歆心里。在张歆成长的年代,点子主意很值钱。花时间学习,自己画图,为了兴趣,为了合意,也是想省下请设计师买图纸的钱。假如程启不看重她的设计,认为不值钱,张歆无法。程启看重,认为值钱,她也理所当然。

    程启姿态放得越低,张歆越会想起一位好友控诉变心老公的话语:“人都是会变的!男人一旦变了,能变得你认不出来。”

    而张歆把小强送同知府日托,也是有防他的意思,却与生意无关,而是程启无论如何想不到的缘故——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75章200加更。JJ统计正好200条,却只给俺看其中67条。俺没能读到200条留言,貌似可以赖掉这次加更滴。可俺一诺千金啊!

    另外,小夏同学,你到底灌了几桶水?

    上次可能没说清楚,根据留言数加更是对正常一周两次更新而言,简单计息。利滚利的话,老大们暴发起来,俺累死还还不上。

    本周应该还会有第二次正常更新。俺还要抽时间写游记,再不写就写不成了。


小字辈(上)
 

    阿松阿兔阿云兄妹三个第二天就来了。

    听说张歆缺人手,家里的长辈连夜给几个孩子收拾好行李。一大早,孩子们就带着父母祖父母的反复叮咛上路了:要听阿姨话,勤快多做事,去帮阿姨,不是去享福偷懒的,与共事的人好好相处,不要同别人争,更不能吵,不可让阿姨难做……

    阿松还带来阿金的口信。头天,张歆走后,阿金才想起来,农场没办起来前,鸡鸭菜肉,也可以供货。

    这时候,没有大型农场,更无养鸡场养猪场之说。一般都是农家利用空闲地方,种些菜自家吃,有多的拿去卖,再用剩饭剩菜,谷糠野草,养上一些禽畜,回头换些银钱。不少大饭庄,需要量大,就从菜贩鸡贩那里进货。菜贩鸡贩走村串户,或是在集市上,收购的也是农家种的菜,养的鸡鸭。猪羊之类大型牲畜,屠宰是门手艺,买的卖的都知道去找屠夫。

    如果张歆希望福寿阁日后从自己的农场供货,在农场办成之前,可以考虑收购供货。阿金的一个儿子以前帮人收购过鸡鸭,可以办这事。屠夫也可请到。

    张歆大喜,正好宴席的大致菜单已经有了,已经送同知府请潘氏过目,得到首肯,便与顾实顾嫂穗娘商议,连夜/炫/书/网/整理出一个单子,让阿松再跑一趟,拿回郑家村交给阿金去预备。

    这些日子,张歆忙着解决场地设备,顾实与穗娘几个也没闲着。

    闽南的气候水土与江南不同,食材更是与淮扬一带相差甚远。张歆对此有些概念,可没准头。毕竟后世交通方便,包装保存技术精进,物流发达,哪里的特产都买得到,对本乡本土的东西反而印象不深。顾实这阵子忙着调查市场,新食材要去了解,一样的东西也要弄清风味成色的不同。这事情到泉州后就开始了,本来可以慢慢来的,被这寿筵一催,不得不加紧步伐。青青机灵仔细,记性好,又同小羊一样学了点闽南话,正可给她爹做小秘书。

    人手不够,接手酒楼后,张歆就买了十个下人,准备放在厨房做帮手。厨房重地,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只准备用“自己人”。张歆带着穗娘顾嫂一起挑的人,铁的标准是本分肯干,背景清白,不笨得令人发指,蠢得自作主张就好。张歆准备借鉴麦当劳的成功经验,在厨房实行流水作业,控制质量,提高效率,需要螺丝钉类型的工人,不用太聪明能干。

    挑人那日,叫了小羊青青两个旁观,既让孩子们见识见识,也让她们从旁观察,做出自己的判断。张歆相信直觉,也相当相信孩子的敏锐。果然,两个女孩校正了两处大人疏忽偏颇的地方。

    见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采纳,发觉自己也有比大人正确的时候,小羊和青青十分欢喜,处理起事情越发有信心。

    那十个人交给穗娘和顾嫂,学习帮厨的手艺。经过半个月,各自的性格长短清晰起来。穗娘顾嫂与张歆商议过,把他们分做两下。四个归顾嫂带,以后就是顾实顾嫂的下手。四个归穗娘带,跟着学做冷盘和甜点。年纪最小的两个女孩交给小羊和青青,却不是给她们做丫头,而是她们这支机动部队的小兵。

    在调研的基础上,顾实拟出主菜菜单。张歆从中选出十二道,加上穗娘拟出来的冷盘点心甜汤单子,拿给程启和薛伯看。他二人加了几道这边宴客少不了的套路菜。添添减减,修修改改,反复了一次,定下初稿,送同知府审查报批。

    拿回来的菜单,再让顾实和穗娘,一样一样铺写开,列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调料,要多少,哪样自家做,哪样外面买。

    记录清单,从详细单子里/炫/书/网/整理出采购目录都是小羊和青青在做。这工作听着高深,技术要求其实不高。两个孩子一开始吃力,战战兢兢,一会儿这个字不会写,一会儿那个数记错了,好在两个人一起做,有事商量,互相也有个对照,再有自家大人不厌其烦的指点教导,慢慢也就上手。最后交出来的单子,张歆一核算,除了该合的一些项没合起来,竟没什么错。

    张歆大力称赞一番,又特意让顾实穗娘做了她两个爱吃的,摆了一桌,一大家子一起给她们庆功。

    小羊青青兴奋的小脸发红。小羊腼腆羞涩地垂着头。青青则高高地仰着头,两眼亮得发光。

    小强乐呵呵地替姐姐高兴,抓起一根他自己爱吃的卤鸡腿放到小羊碗里,借花献佛。小羊爱吃鸡翅膀,可还是高高兴兴地接受弟弟的好意,吃了那根鸡腿。可惜,她胃口小,等妈妈特地做的粉蒸排骨上桌,小羊尝了一口就吃不下了。

    阿福懂事了不少,见两个姐姐帮着做事,那么有成就感,也要求帮忙。

    张歆想让自己的班底专心于“特色菜”,就同程启商议又找了个本地厨子,负责宴会的本地菜。后勤部也开始招人。择菜洗菜,洗碗刷盘,这些外围活计,做得不好要拖厨房后腿,得派个自己人去盯着。

    四个大人顾不了那头,张歆喜欢青青伶俐泼辣,有小管家婆派头,准备派她去管临时工。丫头小红和阿福跟着去,给她添四只眼睛四个耳朵,也给她壮胆帮腔。

    虽然张歆亲自到场,为她立威,话说青青刚上任,还是遭遇了严重的年龄歧视。好在小丫头见过世面,又得张歆打气指点,母亲穗娘薛家阿公撑腰,有思想准备,没给哄得迷糊,也没给气得哭,吓得跑,稳稳当当地呆住了,揪了两个闹事不干活的,报告张歆开除了,又给情节不那么严重的几个记了过。那些人意识到张歆真把这孩子当大人用,不是闹着玩,方才老实了。

    张歆也不是由着小孩子胡闹,自己隔一阵会突击巡查一下,大面上对那些人的表现有数,因而有纠纷时能处理得公平。程启薛伯有时看到青青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样子,也觉得有趣,意味不明地称赞张歆:“知人善任。”

    张歆惦记着找陈大少奶奶买塘泥的事,却总抽不出空亲自走一趟。

    还是薛伯偶然说起,张歆才知道陈大少奶奶手中有六七十亩鱼塘,一两年总要放干水,挖一次塘泥。薛伯种花种草,每年都要向陈大少奶奶讨些塘泥回来。这挖塘泥,往往都在新年前,塘里的鱼卖得差不多的时候。

    陈大少奶奶要管家,又逢事多繁忙的季节,不会到泉州来。买塘泥,事情不大,可连熟人也算不上,先前找房子,还承了陈大少奶奶一份大情,这事那事的,还没登门好好谢谢人家。毕竟是求人的事,不好托人传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