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豺狼,也没什么意思,你们几个,也都留在洛阳吧。”
狄光远心情郁郁,他想不到,自己父亲好端端一个尚书左丞,副宰相这样的高位,居然只是一封诏书,便彻底的成了布衣。
不过他倒没有什么迟疑,正如自己父亲所说的那样,既然是韦后的意思,分明是故意刁难,非要让父亲远离庙堂不可,那么就算强行留下,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他心里恨透了韦家,却知道韦家现在势大,心里生出无奈之感。
………………………………………………………………………………………………………………………………………………………………………………………………………………………………………………………………………………………………
接近年关,一批批的朝廷命官和禁军开始向着长安出发,而这些日子,也出了不少的大事。
一方面,是狄仁杰的请辞震惊了许多人,大家都知道,狄仁杰乃是崔詧的人,和韦家的人并不对付,不过这才刚刚开始,堂堂尚书左丞便一夜之间成了草民,也让人难以预料。
虽然这是狄仁杰主动,不过有心人总能从中察觉出端倪,因而心里不禁对韦家多了几分惧怕。
原来韦家虽然有时候颇好说话,可是真正要整人的时候,也是绝不容情的。
狄仁杰的求去,终究让人难以捏住什么把柄,毕竟这不是罢官,而是请辞,而朝廷对于狄仁杰的‘识趣’也颇为‘欣赏’,自是少不了给予了一些荣誉,当然……这些东西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狄家彻底的从庙堂上淡出,这也意味着,清河崔家再无庙堂立足的资本了。
至于这第二件耸人听闻的大事,就莫过于是梁王、礼部尚书武三思就任河南府尹了。
堂堂梁王,居然正式成了一个府尹,这种破天荒的事,真真让人大跌眼镜。固然在后世,北宋的时候,往往太子都有就被任命为京师府尹地规矩,不过大唐朝,却从未曾有过这样的先例,更何况,这府尹不过是正三品,而堂堂礼部尚书,却比这个品级要高得多,礼部尚书至少在名义上,是六部之首,几乎半只脚,就已经踏入三省,成为宰辅了,这样的人,居然被打发到了名义上叫东都,却绝非京都的河南府。
于是乎,各种流言蜚语便甚嚣尘上,有人认为,这是韦家要收拾武家的信号,不过很快,这个流言便再无人问津了,因为接下来,武家的许多子弟,都得到了照顾,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更是升任飞骑将军,这个恩荣,显然是韦家对于武家十分放心,将一支未来拱卫长安的重要力量直接交在了武家手里。
一些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突然觉得事态变得有趣起来,因为他们陡然发现,在这洛阳,似乎有了两尊大佛,一尊,自然是即将上任的河南府大总管秦少游,此人爵位不低,乃是弘农郡王,而另一位,爵位和资历上似乎更胜一筹,虽只是拜为了河南府尹,可是河南府尹只是在大总管之下,而且是独立的机构,河南府的政令,终究还是出自于他的手里。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章:这是战争
原本一强的格局,却成了两虎相争。
秦少游固然有神策府鼎力支持,可是那位河南府尹,不但地位超然,这洛阳城里,终究还是要留守一批禁军,既然有人将他安排在这里,那么此人对禁军的影响,自然非同小可。
以武三思制秦少游……这个思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
不过一些人却不禁暗中称妙,武三思所代表的,何止是被韦氏所篡夺的皇权,更加因为他是武家的人,所以更添了几分不一样的意味。
不管怎么说,似乎‘天子’对秦少游已有了戒备。
这便是一个信号。
任何信号都足以产生巨大影响的,至少对于河南府的人来说,比如那些留守在洛阳的官吏,本来也早已想好了,既然眼下天子都走了,朝廷的百官都伴驾去了长安,接下来当家的就是秦大总管,这位殿下从今往后就是洛阳的天,作为属官和下官,当然理应俯首帖耳,就算对他心里有点不以为然,可是秦大总管一声令下,谁敢不从?大家都是属驴的,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蒙着眼睛做事总不会错。
更有一些,比如河南府的参军、司马等属官,也早就打定了主意,只要新官上任,就少不得要准备好巴结住秦大总管这棵大树,这是历来的规矩,谁在其位,谁就是天皇老子。
可是现在却是不同了,因为如今多了一个武三思,却让绝大多数改换门庭之人一下子犹豫起来。
这光景一看便知啊,武三思的背后是韦氏,韦氏握着的就是皇权,如今洛阳有二虎,跟了秦少游,就可能要得罪梁王殿下。更可能得罪朝廷,秦大总管就算真是天,难道比朝廷还厉害吗?
从前的时候,大家以为自己没有选择,所以自然而然,也就存着俯首帖耳的心思,而如今,却多了一个选择,更要命的是,若是选错了。即便不会招致杀身之祸,却也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前途,那么此时此刻,应当如何呢?
有人还在观望风向,更多的人开始与梁王殿下打交道了。
洛阳的官,深知皇权的可怖之处,武三思能给的东西,秦少游不能给,跟了秦少游。一辈子也只好局限于这河南府,而且瞧着朝廷制衡他的样子,可能将来,会像打击叛贼一样的将他和他的党羽打击干净。自己卖身投靠,极有可能也成为乱党。可是武三思这儿,前程更远大,若是运气好。说不准有武三思运作,一旦离了河南府,将来更加大有可为。更何况,武三思这儿更稳当,这是大唐朝,大唐朝,有什么比天子更牢靠的呢?
一时之间,刚刚被‘贬官’的武三思却是门庭若市,拜谒的人不知凡几。
这种风潮,很快感染开来,武三思可谓是水涨船高。
而相比于神策府的清冷,更加坚定了不少人的选择。
……………………………………………………………………………………………………………………………………………………………………………………………………………………………………
上官辰的工作,就是将武三思打交道的人统统记录下来,只是越是记录,他便越是心惊。
多事之秋啊。
殿下固然成了河南府大总管,可是瞧这样子,韦家下了一步妙棋。
武三思这个人,或许没什么本事,可是他却是一杆旗帜,将这么一杆旗帜留在了洛阳,既向洛阳的官吏暗示了朝廷的立场,同时也借武三思超然的地位来团结所有非秦式的力量来制衡殿下。
洛阳城的文武官员,只是短短几天,武三思就见了四十多个,几乎上各处重要的治所主官,该去的也都去了。
当然,也有一些关东士族出身的没有去,不过这不影响大局。
这就意味着,表面上殿下得了河南府,而实际上,他的影响力怕也只局限于弘农郡,因为要治理任何一处地方,得不到下官们的拥护是断无可能的,偏偏这些人,又都是朝廷命官,想要撤换,怕也不易,武三思不需有任何动作,便自然而然的盘踞在了洛阳,足以与秦少游分庭抗礼。
上官辰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情波动,他是个很懒散的人,一个懒散的人所秉持的,永远都是在其位谋其政,自己只需要打探消息即可,其他的,该是姓秦的去头疼才是。
上官辰的密探近来忙碌的很,昼伏夜出,遍布在洛阳,通过无数个桩点,无数个眼线,不断的将消息汇拢在朱楼,而这朱楼,依然还是通宵达旦,笙箫阵阵,宛如梦境。
夜里的时候,上官辰在跟几个即将远行去长安的朋友送别,酒过正酣,却有人小心翼翼的凑到身边,低声耳语几句,上官辰不敢怠慢,告了一声饶,便起身到了宴堂一旁的小厅里,他心急火燎的道:“殿下有何密令?”
殿下传来密令,这是很不简单的事,因为上官辰清楚,那位殿下和自己一样都是懒人,平时该管的事固然会管,可是撒手不管的事却绝对是丢给别人去做,一般情况,朱楼这里会得到神策府的命令,可是以秦少游私人名义传达的密令却是头一遭。
当得知有密令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