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请讲,赵石洗耳恭听便是。”

    南十八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眸光明亮,“十八以为,大帅回京之后,就不必多做打算了,请大帅听十八细细道来。”

    说到这里,走到桌旁,斟上一杯清茶,递给赵石,这才接着道:“如今蜀中初定,经此一战,蜀中已是元气大伤,必要修养生息数年,才能略复旧观,为我大秦王霸之基,即是如此,可以想见,这之后几年,朝廷定不会再轻启战端,专于内政,予百姓以休息。”

    “以十八之见,大帅之志,是要效那班霍,封狼居胥,立那绝世之功的,所以又何必此时计较眼前之得失?大帅若入兵部,便如虎狼之入牢笼,自缚手脚,为小人所制,以尺寸之利而失青云之志,智者所不取也,而大帅以弱冠之年,率兵入蜀,一载之间,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功莫大焉,若朝廷有事,众目睽睽,不须大人自荐,陛下圣明,自会想到大帅,又何必计较一时之长短?”

    “若大帅能任职羽林中郎将,虽是虚衔,但窃以为,好处有三,一来,大帅如今只是明威将军,统领大军略有不足,若任职羽林中郎将,陛下那里。。。。。。嘿嘿,必有补偿,将来便可名正言顺的统领大军,此为长远计,而观其眼前,就是第二个好处了,闲职自有闲职的好处,大帅如今年纪轻轻,虽有才干,却。。。。。。。不论才学兵法却实有不足,何不趁此机会,静心治学,让别有用心之人放心之余,也可将那泱泱大度,孜孜以求,为国效力之心展现人前,何乐而不为之?”

    说到这里顿住,轻轻抿了一口清茶,那边赵石却也有豁然开朗之感,打铁还要自身硬,说法不同,道理却一般无二,不过大道理谁都懂一些,但到了这个关头,却又有哪个人会记得?

    只听那边南十八接着道:“这第三嘛,虽说羽林中郎将不过是虚衔,但朝廷可没有明文定制,下辖四卫,却是有法可寻,有律可依,只是当年高宗皇帝等位,其弟留王殿下任职羽林中郎将,颇多阻挠,险些酿成大祸,由此,才以兵部枢密院制之,削了羽林中郎将兵权,到得宣武皇帝,又设雄武军,以制羽林军,之后帝王,皆依成法,也多有警惕之心里面,所以到得如今,虽无人改制,却也成了大家心照不宣之局。

    即无定制,便有施展之余地,以枢密院,兵部而领皇家亲军,这才是名不正言不顺,大帅自己本就出身羽林军,之后只要掌握好其中分寸,将兵权从枢密院,兵部夺回来,也非是不可能之事。。。。。。。。大帅以为十八说的还对否?”

    赵石笑着点头不已,身边有这样的人,还真是省事又省心,他也是决断之人,当即便道:“先生高见,确是让人耳目一,看来,这羽林中郎将的位置还真要争上一争的了。。。。。。”

    两人相视而笑,心里都是松了一口气,赵石自不必提,南十八这回算是第二次为赵石谋划前程,第一次却是一席话,让赵石出京随军东征,那时的他还是相府长史,赵石那时才刚刚崭露头角,还远远称不上举足轻重,所以,这一次才算得上是真正出谋划策,心里也是有些紧张,生怕这位野心勃勃的大帅不听,一心只顾眼前之利。

    还好,这位比之杨相少了许多的城府,但决断之快,也非是老朽之人能及,绝对是为人谋者愿意依附的那类人物。

    而此次相谈,也能算得上是推心置腹,有了好的开始,以后自然便能无所忌讳的进言,是个好兆头。

    而赵石这里,既然下定了决心,便轻易不会改,一笑之间,便将此事放了旁边,转念间便问道:“先生看孙文通此人如何?”

    这弯转的有些大,不过南十八心情正佳,也未深想,随口便道:“此人有干才,尤其是军略之上,造诣颇深,正是参军谋士之才,不过降之人,心意难测,大帅若想用之,还需谨慎。”

    赵石笑笑没有说话,他有意将将军府建起来,他手下将领虽说不少,但却都有职务身,又要领兵,所以没有什么官职的孙文通就成了将军府司马的佳人选,不过这事不急,以后还要参看别人是怎么建的,建牙开府不是小事,大将有了自己的将军府,不管任职何处,才能有自己的人手可用。。。。。。。

    此时南十八却是笑道:“说起孙文通,巧了,陈惜身这里还说了一件趣事,大帅可还记得李凤景其人?”

    赵石想了想,他记性不错,点头道:“是不是和孙文通一起的那个什么蜀中文坛大家?”

    南十八笑着点头,“大帅记的不错,正是此人,陈惜身说,这人到了长安,陛下宽宏,所以此人也还过的不错,翰林院中任职,专事收集蜀中文抄,诗集等事,而此人不甘寂寞,前些时作了一篇皇皇大文,名为贰臣传,专骂蜀中降臣,当中理国公赵方等人皆其上,翰林待诏李士芳专门抄录了一篇,拿去给陈惜身品评,据陈惜身说,此文辞藻华丽,文风辛辣,也不知积了多少怨气,才能做出如此一篇文章出来,和其一比,大秦文人可是逊色多了。

    不过可笑的是,李凤景其人不但大秦翰林院任职,还过的优哉游哉,据说前些时还娶了个小妾,和青楼的头牌迟小小也牵连不断,却还作了这么一篇文章出来,真真是。。。。。。。。”

    文人无行至此,确也让人无话可说,只能当笑话听,说不定后世还要给这人冠上个不忘故国的铮臣之名,反正会写字的比不会写字的,会说话的比不会说话的优势可是大了去了,不然自宋明往后,得享大名的怎么多数都是文人士子呢,即便是出上一两个将军武人,也都是文武双全的儒将,大老粗你想也别想,缘故就是这般了。

    赵石听的也笑,不过转念想到蜀中残破至此,只靠秦川一地可是不成,尤其是蜀中降臣,多数都是要用起来的,李凤景此举传到蜀中,还不定惹起多少风波来呢。

    摇了摇头,道:“回信给陈常寿,让他跟李士芳说,这文章想办法禁了,回头让去拜访一下那李凤景,多说说让他怎么写几篇文章安抚蜀中人心,别就想着弄些麻烦出来。”

    南十八一听之下,却是有些脸红,此节却未想到,不由赞道:“还是大帅看得远,时刻以国事为重,当真让人敬佩。”

    “陈惜身这里还说了一事。。。。。。。”南十八这回脸色变得有些古怪,朝外厅方向瞅了一眼,这才故意压低了声音道:“恭喜大帅,贺喜大帅。”

    赵石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喜从何来?既然是家事,那么就只能是小妹翠儿那里了,前些时得的家书中就说,京中可不只一家已经上门提亲,冲着谁来的自然不言而明,老夫人那里让陈常寿代笔,说的也只有一个意思,长兄如父,让赵石来拿主意,这事儿赵石哪里会有什么主意?

    十四五的小丫头,就能嫁人生子,想起自己那小模小样的准媳妇,赵石自己都一阵恶寒,别说给妹妹找丈夫了,说不得将皮球又踢回去给石头娘,让陈常寿,李博文两人参谋着,别轻易将妹子嫁出去就是了。

    这时听得南十八一问,不由道:“难道是我妹妹那边亲事定了?”

    南十八摇头失笑,也不再卖关子,“这喜事是大帅自己的,前些时,种家已经上门提亲,呵呵,这个。。。。。。。姑娘家嘛,大帅也认得,就是那种家七娘。。。。。。。。”

    说到这里,看见赵石脸都黑了的样子,赶紧收敛笑容,正色道:“种家派去的人能言会道,老夫人已经答应了下来,等大帅回京,再定成亲的日子。”嘴上这般说着,心里话,这里面少不得陈惜身出力,不然老夫人那边没什么主意,怎会不知会大帅一声,便轻易的答应下来?虽然想到了,但这话他却不会说,平白得罪人的事儿做来干甚?

    “对了。”南十八却又想起了旁的事情,赶紧移开话头,“临江伯李任权后日便到成都,已经派了人先行来到,早晨时,想要求见大帅,被李将军挡回去了,不过却说,临江伯到成都后,有意与大帅一会,大帅见还是不见?”

    赵石心情正自恶劣,好大的架子,这是赵石的第一个念头,身居高位日久,打交道的非富即贵,连京师的官宦之家他也抄了不少了,规矩礼数已经懂了不少,就拿李任权来说,派个下人来知会,还想面见于他,这礼数就透着轻慢,正经的做法应该是等李任权来到成都,再郑重其事的递上名帖,这才是下官拜见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