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帅请讲。”
赵石笑了笑,直接道:“你是汉中人,汉中如今的情形你都知道,我来问你,如今汉中残破至此,现应做的是什么?”
这下宁向岳到是抿嘴笑了,“大帅,恕我直言,当务之急,应是剿匪,安民,不过,北山以为大帅要问的当不是这个,容北山猜上一猜,大帅可是想问及农事?”
赵石不动声色,心里却是满意,别说,这人脑袋还真的很是灵光,“不错,正是此事。”对于聪明人,一些细节也就不必再提了,没必要问人家是怎么猜到的。
那宁向岳此时却是肃容站起身来,深施一礼,“大帅恕罪,北山想当面问大帅一句,北山背主之人,像张将军,郭将军等虽留了北山性命,却皆不齿北山为人,为何大帅却还以政事相询……若北山为大帅参赞,大帅可愿还北山***之身,脱了这郡王府牢笼?”
赵石笑了,看来这位怨气也是不小,重要的是,此人好像胸有成竹,虽说农事之类其实他未必意,那是朝廷该管的事情,他不想多插手,问起这个,多数也是临时起意,想看看这人到底奇何处,此时却真的起了好奇之心。
摆手让宁向岳坐下,这才道:“听说你自己曾言,自己有大功于我大秦,这话我深以为然的,不说张将军等如何,但我这里却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若你想就此离去,我也不拦着你,送你黄金百两,良田千亩,总归能让你作个富家翁就是。
但你若能将此事办好,将来蜀中平定之时,我这里亲自给你向朝廷请功,你看如何?”
宁向岳站起身来又是一礼,“大帅之心胸,果然非是常人可比,北山愿为大帅解忧。”
说到这里,伸手从怀中掏出一物,上前桌子上展了开来,赵石探头一看,却是一副手绘的山川图志,心中兴致浓,此人竟然早有准备,还真是让人有些惊异。
“大帅请看。”宁向岳挽起袖口,指点着道:“汉中府辖下八县,共有良田四十余万亩,其中多为水田,自古以来,这里便有汉中天府之称,得之,今后必为大秦粮仓。
所以大帅所重之事,乃是汉中经此战乱,百姓十去五六,空有良田,却无人耕种罢了,今北山有一策,不但可解大帅之忧,可为大帅添数千兵甲,大帅可愿细闻?”
赵石抿了抿嘴,心里有些腻歪,文人都这个德行,喜欢不停的卖关子,陈常寿如此,南十八如此,眼前这位也有这个毛病,不过听到竟然还能多出兵甲?这却是意外之喜了,于是点了点头,示意其快说。
宁向岳却是脸上放光,指着图上两道黑线道:“汉中被临秦岭,南依巴山,身处群山之间,大帅可知道这山间都有些什么?”
赵石恨不能一脚将他的话都踹出来,还好的是,这次宁向岳接着便道:“别处北山知之不详,但南面巴山之下,有金花,银花,顶花三处土司,此处乃蜀国平帝时所设,驻于此间的都乃蛮族,金花蛮,银花蛮,顶花蛮三族此已逾数十年。
而群山之间,有长洞蛮,明山蛮等蛮族村寨数十,就五年前,蛮王阿律曾请命于安平郡王孟……孟信,设土司于浦县之南,孟信以蛮族不服教化,屡生事端为由拒之,由是与蛮族交恶,再无往来。”
“但北山少时居于浦县,曾随父入山采药,偶然救得一蛮人性命,那蛮人便是蛮王阿律幼子,此人不但说得一口汉话,且言谈之间,深慕我汉家风物,曾言其父阿律,早想率族人下山,为蜀中治下。
以北山想来,汉中蛮族声息相通,几个蛮王皆出于乌衣蛮,若能说动阿律,则其他人也必意动,几家蛮族出山为民,不光汉中能添十数万百姓,大帅这里也可蛮族中选取健儿从军,这样一来,蛮族子弟皆大帅麾下,其余人等也必为大帅所用,不敢造次,岂非两全其美?
若大帅能许北山半月时日,北山这就动身南去,北山知道如今军情紧急,必会说动蛮族先予大帅数千兵马,若事情顺遂,至多六月间,蛮族也能举族迁来汉中,大帅可信得过北山否?”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五百五十七章寨子
第五百五十七章寨子
终赵石还是决定不汉中这里耽搁,第五日便拔营而来,径出汉中,临行之前将张承郭猛两人叫到一起,和两人细细商量了宁向岳所说之事。
宁向岳说的很是不错,这教化异族之功确实不小,蛮族若能下山为民,于现的汉中看来,也是两全其美之事,但其中碍难重重,也不必多说,蛮族土司自秦汉以降,一直到唐时,其实都有存,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到诸葛教化蛮越,使其知桑麻农事始,一直到大唐年间,对蛮族之策向来未怎么变过,还是那一句老话,分而治之。
但一直以来,蛮族之乱不绝,其中缘故自然是汉蛮两族差异太大,野心大些的蛮王终归不想为汉人统治,却又深羡汉地繁华,于是总想据而有之,和北边胡人的心思一般无二,即便是那些已经设立的土司以及蛮族平地的聚居之所,也不太服朝廷管束,多数都是自行其是罢了。
教化异族,向来是中原汉家的千秋大业,其间会因时代改变而有一些差异,但根本是不会改变的,想将异族融合进来的目的也不曾变过分毫。
但之所以谓之千秋功业,是因为异族的人数太少,凝聚力必然很强,想要融合他们却是千难万难,古人说的好,宣之以威,教之以礼,八个字,也是道了其中的艰辛,不过汉唐之后,对于异族,汉家却是失了底气,多数时候都是听之任之,再无宣之以威一说了。
而如今,蛮族若来,也不知会生出多少事端?其中利弊,赵石是想不清楚的,怕的还是那宁向岳私通蛮族,趁机挥兵来犯,那才叫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呢。
思忖再三,赵石本来打算只留下两千兵马汉中,供张承,郭猛调遣,但现嘛,却足足留下了七千兵马,几乎将整个中军都暂时留了汉中,又与张承等商议,一旦蛮族举族而来,却不能给蛮族许多自主之权,不然之后必要得寸进尺,留下首尾,不过这恩威并施之策,却还要张承两人自己琢磨,赵石这里也只能速报京师长安,催促朝廷派遣能吏急来汉中。
汉中等上半个月,那是等不得的,多拖延一日,蜀中战局也就不知会发生多少变故,哪里耽搁的起?
终,宁向岳走后,赵石便率领三万余兵马拔营而去,沿汉水日夜行军,不数日,便于驻扎于汉水之侧的李金花所部汇合,两日之后,将俘获之汉中乱匪留金州,大军随即拔营过汉水,终是又踏上了利州地界。
此时已是大秦景兴三年五月夏,青山叠翠,绿意迎人,一路行来,满眼都是蜀中景致,但比起往日的利州,却是少了许多的人烟,一路上,人迹渺渺,田地荒芜,偶尔碰见几个村落,也已空荡荡的如同鬼蜮。
也正如赵石所料,利州一路,乱匪几乎绝迹,而幸存的利州百姓见到大军,已如惊弓之鸟,大军还没到的时候,就都逃了的。
景象虽说凄凉,但赵石却未有多少怜悯之心,乱匪能利州一处聚兵二十余万,起初那些杀官造反,助拜火神教起事的终归还是利州百姓,不然拜火神教才几个人?哪里会有二十多万人马?
当然,这其中没有谁对谁错,此乃国战,蜀中百姓心向故国也说不出什么错来,还是那句老话,份属敌国,没有无辜一说。
大军一路行来,却未碰上什么敌人,到是一些险要之处,百姓聚集,大军一过,有的当即逃了,有的却是门户紧闭,一片的敌意。
大军到得西县,这里本是蜀中重镇,当初不但是汉水大营的粮草囤积之所,有数万百姓于此聚居,但是现,却是残垣断瓦,满目疮痍,荒草已经长出不少,进去一探,间或还能发现些死人骸骨,一片焦黑之下,也不知西县被毁当日死了多少人,若非时日还短,留下许多痕迹,不然这座千年古镇看上去就好像从来没存过一般。
看了这等惨象,不光众将默然不语,便是赵石也长长叹了一口气,就这废墟之上,赵石下了一道军令,派兵四出,纷高各处村县城镇,大秦援军已到,命各处百姓自归家园,不得有误,若再有敢手持刀兵,结寨自守者,杀无赦。
众将皆是不明所以,却是不知大帅要做什么,不过现赵石大军之中威望越来越高,解了汉中之围后,是达到了一个的高度,众军皆以其为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