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征战功彪炳数其第一,让人闻风胆颤的抄家将军,大将军折木清的嫡传弟子,众说纷纭,有褒有贬,莫衷一是。

    而今,这位出使川中不及数月的年轻的钦差大臣,却又蓦然之间一跃如此?让人如何不感到有些虚幻?此诏一下,建牙开府,行节度之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国朝百年,还未有一人拥如此权柄,何况还是外戚之身,当真是使人既妒且羡,又感到不真实。

    让人加疑惑的是,这次任命下的是如此的快速通畅,朝堂上的诸位重臣一致缄口不言,让事情添了几分扑朔迷离以及难言的诡异。

    当然了,当此川中大乱,满朝束手之际,质疑和议论虽是难免,但却少有人敢此事上拖延耽搁,重要的是,谁都明白,川中战局已成泥沼,退守金州乃是必然之事,至于入川的十余万大军的下场。嗯,只有天知道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已经是好的办法了,民乱加上蛮人作乱,剑门失守等等因缘际会,即便是来春,再要调兵入川也是枉然,只会如同添柴入火一般,让人欲罢不能,却又毫无所得。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事情也就清楚了,谁要是去了南边,费力不讨好不说,一个不慎,这丧师辱国的罪名就得背身上,抄家灭族都是轻的,弄不好当了入蜀之败的替罪羊,青史标名,遗臭万年,那才真叫悔之晚矣呢。

    即使如此,但谁也明白,必定要有人去的,就是不知去的倒霉蛋会是谁罢了,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是这位横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烫手山芋抢了去,不明所以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幸灾乐祸的不会少,但惋惜的也不是没有,据闻,那位自从进了枢密院,便一言未发的魏王殿下便曾直言,赵石年轻望薄,不足担此重任,虽说说的是质疑之言,但当此之时,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片拳拳保全之心呢?

    诏书一下,猜疑之声一片,但明面上敢于上书坦言此事的却并不多,其实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不知道的乱说,知道的却不说罢了。

    能够清晰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的绝对不多,却也不少数,这些人自然都是大秦重臣了,心机城府都是一等一的厉害人物,知道此中关节,都是彷如一同般的对此事保持了沉默,沉默也是一种态度,表示自己无话可说之余,其实隐隐间,对于景帝李玄谨如此一意孤行之举,也隐含着几许不满和不以为然。

    但他们都明白,圣上之意已决,反对也是无用的了,自那赵石派心腹朝臣束手之际,送上平蜀七策,洋洋洒洒数万言,看的诸人目瞪口呆,匪夷所思,骇然无语之后,就没有人再怀疑圣上任用此人的决心了。

    当然,这之后,也有些风传之言落入旁人的耳朵,像什么天纵其才,用兵奇诡,心多狡诈,蔑以人心已亦,或是什么不为良臣,即为枭雄之类的话,像以前一般,或褒或贬多以传闻之言盛传于外,到也不需多言。

    当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蜀中之后,平蜀七策才渐渐为人所知,到了那时,颂扬阿谀之言蜂拥而至,也就不用多说了,但此时此刻,景帝李玄谨却是亲口下了禁令,平蜀七策内之言,不得有半句泄露于外,但有听闻只言片语者,,当以严办,由此,外间之谣言猜测便也可想而知了。

    与长安相比,千里之外的金州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金州兴元府,安抚使府衙。

    这里却是人头涌涌,进去的,出来的,禁军的,镇军的,团练衙门的,各色人等,忙里忙外,急匆匆来,急匆匆的去,人人都是脚不沾地一般,三九寒冬,一些人身上却冒着腾腾的热气,也可见事情之紧急了,即使是威严如许的地方,也难以掩盖那仓皇焦灼的气氛。

    川中突然大乱也就罢了,尤其让金州官吏焦头烂额的是,金州兵不满万,却囤积了数以十万计的粮草军械等辎重,本来还没有这么多的,不过川中大胜以来,陆续从富饶的蜀中运抵金州,却因人力和天气等原因,滞留于金州,而今却像大石一般压金州诸官佐的心头。

    大乱近咫尺,汉水以南已成烽火遍地之势,谁都不敢想象,这些东西要是落乱贼手里,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但北地严寒,想要将如许多的粮草辎重运走,不啻于痴人说梦,怎么办?怎么办?这是安抚使衙门里听到的多的一句话,也是让人心寒的一句话,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十余处粮仓遍布金州境内,根本无从下手,朝廷的旨意一天没到,大家也只有这么干等着,上至各金州主官,下至普通官吏将校,没人知道该怎么办。

    数千团练兵,数千不相统属之镇军禁军,打不能打,撤?往哪里撤?擅离属地,其罪当斩,你想撤去哪里?

    金州安抚使陈祖一夜之间就好像老了十岁,束手无策,坐困愁城,这就是金州诸官吏将佐的真实写照。

    不过和蜀中群臣大厦将倾之际的唯唯诺诺比起来,大秦的官吏这一刻的表现却足堪传诵的,所有衙门朝廷旨意未到之时都办一件事情,可能的疏散金州百姓,金州安抚使陈祖是决然下令,将官库之粮可能多的拿出来,散之于百姓,从利州逃奔到金州的蜀中流民陆续也有一些,虽没有决绝流民入境,但谁也不知此中是不是混有作乱贼子,也不可能这个关头一一甄别,于是安抚使衙门下令,使其不得金州境内有任何停留,直接送往秦凤等州府。

    这些决定无疑是明智的,而咫尺之隔的利州虽说闹的沸反盈天,但金州却还堪称平静,虽然谁都明白,金州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此时此刻,金州大秦官吏梳理之下,却还算井井有条。

    由于民乱起的诡异非常,又有传闻实据为证,有江淮方腊之余孽从中作祟,兴元府作为金州州府所,却已是戒备森严,诸官吏出行,皆从护卫,少则十数,多则数十,以防贼人趁机作乱,结果便是,还真的找出许多嫌疑之人,发生拒捕之事数起,安抚使陈祖此时一声令下,皆是人头落地,以为震慑宵小之用,如此这般下来,兴元府总算是没有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大事。

    金州安抚使衙门后宅。

    “大人,金州团练使吴得胜暗结兴州团练使谢宝,押粮都尉吴羽,兴元府知府张宪,城门尉李功等人,集结兵马,不知为何?”

    “还能为了什么?大将军吴宁受困川中,生死莫测,吴氏一族群龙无首,但金州根基却深,自不会坐视不救。”

    “但这个时候。这厮着实其心可诛。”

    “早就看这厮不顺眼了。听说,这厮以前不过是一混混儿,从军之后也没多大出息,就没离开过兴元府方圆十里,得家族之助当了个芝麻大的团练使,你看他每次进安抚使衙门,眼睛就从来不瞅人的,什么玩意?”

    “大人不会是想除了此人吧?依审言之见,还是三思而行才好,审言蜀中就曾听闻金州吴氏,乃地方大族,世镇大秦南境,门生故吏,同气连枝,如今大将军吴宁又领兵外,若是轻动吴氏一族,恐怕反受其乱啊。”

    不大的屋子,装饰也很简陋,但现却是钦差驻所,这时七八个人围坐其间,显得分外的拥挤,这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多少有些嘈杂的感觉。

    脸上多了两道创的赵飞燕偷眼瞄了一下上首的赵石,心里也有些忐忑,说起来,这次蜀中之行,真可谓是险死还生,从鬼门关打了个转出来,钦差队伍入蜀,他们一行七人也同时走的,但他们的目的不同,径自去了利州府,钦差队伍回转金州,他们也脚跟脚的回来,但同去的人嘛,就回来了三个。

    和他一同从京师来的那两位,全都折了利州府,也仗着他机警,早早察觉出了不对,感情那伙儿贼人就等着内衙这些人送上门去呢,内衙的暗点早就成了人家的贼窝子,想到那时十几个江湖好手的围杀之下,连夜逃出利州府的情形,到现他一想起来,还是一后背的冷汗。

    而同他一起从京师长安来的那两位,身手也是不差,但可能是京师呆的久了,失了警惕之心,一上来就被人射成了刺猬,想救都不成。

    其实这一趟的差事也算是办完了的,该查的夜查出来了,还能是什么?川中碟探大半都让人给黑了,主使之人都不用想,肯定是魔教的兔崽子,将这个消息送回京师也就算完了。

    但赵飞燕还是留了金州,内衙经王灵鼻之事后,已然十去其三,接着又换了主事之人,紧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