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8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之处只在于,帝王和很多人。都将此事当做了纯粹的政治任务。

    天下人奉养皇家,理所当然。

    所以,百姓徭役,无所酬答不说,还有人在中间上下其手,讨上官欢心,或是从中大发横财,规定期限,残民以逞,最终弄的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于是天下民怨沸腾。

    当然,朝廷国库也不是不掏钱,但掏钱的地方永远不是给劳役百姓的,而是给皇帝从各地征收精美物什,填充宫室所用。

    这么一来,还有什么好事可言,昏君佞臣的形象也就鲜明了起来。

    说起来,大秦这里也没那么温和仁慈。。。。。。。。。。。。。

    但这些年,罪役之法已然深入人心,一旦动用劳役,不论朝廷,还是地方官吏,都不会做的太多。

    金人降卒,草原战俘,以及攻打后周时虏获的后周军兵,就成了修建大同行宫的主力。

    其余人等,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补偿。

    而且,河东上下,没太将此事当正事儿来办,有钱有人,修的就快些,没钱没人,修的就慢些,朝廷也不来逼迫,官吏还算清廉。

    再加上来到大同的商旅,以及陆续开办的矿场,作坊,又有那么多的驻军,没多少良田可以耕种的大同地界,百姓们反而正在迅速的富裕起来。

    太子殿下这里,自然有些不满意,他来到大同,想要看到的和预期看到的,其实就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但事实上,他看到的却是这里“人浮于事”,冷冷清清的小猫两三只。

    这怎么成?

    好在,陪同人等中间有明白人,只是没有料到,河东这边做的这么过头罢了,连点掩饰都没有。

    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过来,柳世源回京述职,郑铎离任,同样回京另有任用,有如此疏漏,也就不算奇怪了。

    实际上,不光是河东上下,连他们自己,也没将大同行宫的修建当做此次北巡的重点。

    不过太子殿下有点恼怒,那就不一样了。

    此事涉及皇帝陛下,晋国公,甚至于,京师户部,工部等衙门,河东上上下下也脱不开干系。

    太子殿下一旦在这事上较真儿,吃不到好果子。

    当然,这事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太子殿下也再没对此事说什么,前因后果一旦说清楚了,除了傻子,谁又会没事得罪那许多人?

    不过,此事也给太子殿下扎扎实实的上了一课。

    大同的所见所闻,到处都新鲜,太子殿下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

    半年下来,这位太子殿下见到的人,遇到的事情,比他之前十几年加起来都要多的多。

    好在,他身边的人还算得力,没出什么纰漏。

    太子殿下见了河东宣抚使张锋聚,而河东宣抚副使种怀玉,也一直陪在他身边巡视了各部大营,对大秦军旅之事,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

    又在大同府周遭转了一圈,算是体察民情。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见到了南来内附的鞑靼部落,也看到了河道沟渠的修建,也见到了矿场劳作的罪役过的是怎样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同样,他也见识了众多奸猾的商人,而能够来到大同立足的商人群体,虽说是汉人中最具冒险精神的那一部分人,但同样,他们和大秦乡间的商人,是两个模样。

    说他们奸猾,其实都算夸了他们,很多来到大同的行商,都不是正经商人,半匪半商才是他们的写照。

    游走在大同市井之间,太子殿下观察着这座边塞大城,体会着这里与长安迥然有异的繁华。。。。。。。

    不虚此行,这是太子殿下最终的想法。

    本来,他还想在大同有所作为,最终却是没有怎么大动干戈。

    处置了几个欺行霸市的商人,拿下了几个闹事的胡人,之后也就没什么了。

    其中有他明白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之外,也无奈的发现,他一到了大同,大同这里便也风平浪静,可供他展示皇家手段的地方真就不多。

    天下间,谁也不是傻子,太子殿下北狩大同,还顶风而上,那才叫真的活的不耐烦了。

    而太子殿下在大同拖延了一段日子,其实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在大同边市上下了辛苦。

    这是他北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牵涉到的也是朝堂上对大秦商事的争论,若是不能在此事上有所见地,回到京师之后,不好交代。。。。。。。。。。。。。。。

    所以,大同商旅聚集的所在,成为了太子殿下最常去的地方,同时,也苦了他身边的护卫之人。

    不过,收获最大的也就在此处。

    可以说,历代帝王,甚至加上历代朝臣,能像当今太子殿下这么深入了解商人所行所为的,可谓是绝无仅有。

    而回到京师,甚有所得的太子殿下,建言的几件事,跟李之问所上可谓是不谋而合。

    语言,银钱是重点,而且,太子殿下更进一步,进言想要朝廷厘定物值,如此,边市交易会更加便捷,朝廷收税也能有所借鉴。

    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不能任由边市自己衡量物价,除了有人欺行霸市的原因之外,边市乃和异族往来之重地。

    一旦胡人物值太低,会让胡人反叛,而同样也不能让胡人坐地起价,使生骄意。

    太子一番进言,让皇帝陛下非常满意,然后,招赵石入宫商量了一下,再与中书众臣商议之后,诏由太子主持鸿胪寺,后又下旨,诏太子入户部,主持大秦厘定商税诸事。

    实际上,还是偏重于与外国交易事。。。。。。。

    这下,太子殿下就有点坐蜡了,也后悔了。

    试想一下,大秦历代帝王,有谁像他一般,在太子位上的时候,过手的事情皆与异族有关?

    这么下去,在太子李珀看来,那座金灿灿的宝座,好像离自己是越来越远了。

    不说太子李珀作茧自缚,陪同太子北巡大同的张世杰回到京师,立即接任了御史中丞之职。

    张世杰的仕途到了这里,来到巅峰之余,却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因为自大秦立国以来,御史中丞再择他任者,还没有这个先例。。。。。。。。。

    而张世杰也是典型的言官出身,虽然有六部的任职经历,但从大理寺少卿,掌都察院事走上来,其实走的是正经的言官仕途。

    到了御史中丞这个位置,到顶了,同样也到头了。

    接着,吏部侍郎郑铎,接任掌都察院,刑部郎中赵桓,晋大理寺少卿。

    不过,当张世杰来到人生最得意之时的时候,这位皇帝宠臣,却病倒了。。。。。。。。

    (嗯,阿草还是再求点月票吧,又要退出三百名了,竞争很激烈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行路

    和太子李珀长途跋涉,最累的不是太子殿下,而是周遭的陪同之人。⊙,。suimeng

    其他几位大人,垂垂老朽,到了潼关就一个都不剩了,之后太子从人,皆以张世杰为首。

    张世杰身体其实不错,不过一来一回,不说旅途上风吹日晒,光辅佐太子,就让张世杰精疲力竭。

    他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等到一轻松下来,这病也就来了。

    不过,御医诊治,没多大的事情,就是身体太虚了些,都是累的。

    赵石到张府瞧了瞧,听了这个,心里就乐了,男人得病不可怕,但身子虚?那怎么成?

    张世杰也算赶上了好时候,杏林大会刚过。

    其中有一位名医,拿出一个调养身体的方子,据说很是不错,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制成成药。

    不管太医署那里怎么诊治,赵石却是让国武监那边儿,按照方子,制了些药丸,给张世杰送了过去。

    本来,张世杰回京,还有很多事想跟他商量商量。

    这下省事了,张世杰在家调养身体,身虚体…⊕弱,也怕过了病气给人,只能过后再说了。

    实际上,对于太子回京之后的建言,赵石也是不置可否。

    即便他经历不同,却也知道,在这个年头,商人想要占据主流,只能是做梦。

    交通,信息传递,以及货币的流通,等等的限制。都让商业无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而且。商人的本质。绝对他们自身有着很多的问题,和商人走的太近,不是什么好事儿。。。。。。。

    就像太子殿下,如今可不就有点自找苦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