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8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她的眼光可不低,黄四能入她法眼,可见这身板是没的多,不然的话,也不能背着百十多斤的柴禾,还能走那么远的路。

    吴小妹一边打量着这个汉子,心里有点惋惜,若是生在八百里秦川,这样一条威猛汉子,怎么可能怯懦至此?身上总归要带点彪悍之气才对。

    而后周……把治下百姓差不多都变成了磕头虫了……

    按捺住心中不喜,摆了摆手,世家出身,又在国武监中呆过,漫不经心的便透出一股子威严出来。

    “搬把椅子,让他起来坐下说话。”

    她带出来的,自然不会是晋国公身边的亲兵,不然的话,她哪能坐的这么安稳。

    而另外一位大将军府中出来的兵卒,她也支使不动,所以细心如她,自然不会找那个不自在,最终,却是请鲍勇鲍将军挑了几个人给她,供她使唤。

    这事办的巧,胡烈自然看在眼里,自然也会传进晋国公的耳朵……好处嘛,也就不用多说了。

    而这几个兵卒,支使起来就是方便。

    话音刚落,就已经有人去搬来了椅子,并一把将黄四拉起来,强按在椅子上。

    “说说吧,你多大了,干什么的?”

    黄四惊恐的擦着脸上的汗珠子,挺壮实的身板现在几乎在椅子里缩成了一团,屁股在椅子上挪着,好像针扎般难受。

    “俺叫……黄有福,今年……今年十八,是……是个打柴的……”

    吴小妹听了,又多了点失望,樵夫啊,不是猎户也就算了,哪怕是个商人呢,起码嘴巴应该能好使点不是?樵夫……

    吴小妹暗自摇了摇头,真可惜了这身板。

    不过她还是有点不死心,“会骑马吗?”

    只是随口一问,却有惊喜。

    “骑……骑过……家里曾养过马,能……能骑着跑跑……不算会……”

    家里养过马?吴小妹有点不相信,要知道,马这东西可金贵,普通人家,想养一匹马,倾家荡产也养不起。

    “驮马吧?或者是骡子?别骗人啊,后果你消受不起。”

    “俺没骗……没骗您,真是马,是战马,那会儿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有,问问就知道,俺从来不骗人。”

    黄四别看老实巴交,但乡间之人,也有忌讳,骗人几乎就相当于最恶毒的咒骂了,差不多已经辱及祖宗,这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事情之一。

    一着急,这话儿说的竟然利落了起来。

    吴小妹不但没恼,而且有了点疑惑,战马?你个樵夫还能养战马?一家子不想活了吧?

    他这么想真没错,在大秦,能够豢养战马的必定是官府,即便是金州吴氏这样的地方大族,家中的战马也少,还都是早年间吴大将军的大将军府专有。

    后来大部分交还给了朝廷,剩下一小部分,所有权也是挂在大将军旧部名下,不会是金州吴氏私有。

    战马这东西,和盐茶一样,皆属官办,别说普通人家养不起,就算是那些大族豪门,在名义上,也不敢在自己名下积蓄战马,一旦查实,那可是掉脑袋的罪过。

    这个时候,她身后的一个军兵凑过来,低声念叨了几句。

    吴小妹这才恍然大悟,后周的养马法,将战马寄样在百姓家中,代替劳役或者税赋,让百姓为朝廷养马。

    这事在懂行的人眼中,就是个玩笑,战马这个东西,放在百姓家中,就算养的膘肥体壮,但那还能叫战马吗?

    换句话说,这纯属于后周高官权贵拍脑门想出来的主意,听着好听罢了。

    家学颇为渊博,又勉强算是骑战行家的她,稍微琢磨下也就明白,所谓的养马法,不定就是后周哪位坐了大半辈子轿子的文官,弄出来的弊政。

    “会骑马啊……”

    吴小妹摸这下巴,这到算是个不错的本事,就算在大秦军伍之中,不会骑马的人也大有人在,当然,算是能耐也有限,没骑过马的人,练上些日子也能稳稳当当骑着马跑了,却根本谈不上骑术。

    想要骑马征战,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就像她自己,臀部和大腿内侧,都是厚厚的茧子,也不敢说在骑术上真就胜过了边镇那些老卒,更别提北方那些生活在马背上的胡人了。

    (星期六日,有点私事,可能要断更,大家有个准备哈,唉,这几天订阅成绩不错,这个时候断更……啊啊啊啊,阿草真的很无奈,突发事件,也只能请大家见谅了。)

    。。。

    。。。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震慑

    一问一答,着实说了几句。

    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加上之前见到的各色人等,吴小妹对河洛百姓已经大致有了个印象。

    在她看来,这里的人们适合从军的可不多,血性以及勇气之类的东西不去说它,只说从军这件事本身,在河洛这里的人们眼中,就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样的人当了兵,打起仗来是个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怨不得这么多年下来,后周虽然占据着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拥有着最多的人口,却只能委曲求全,在战争当中,没打过几场像样的仗出来。

    如果大秦百姓也是这个样子,也许大秦早已亡于西夏之手了。

    因为她出身金州吴氏,金州又地近蜀中,她又和蜀人比较了一下。

    怎么说呢,她觉着两处的百姓差不多,都更愿意让家中子弟读书识字,而不是拿起刀枪保家卫国。

    这也许就是文人们所说的文风鼎盛了,所以,蜀国到底亡了国,后周也在苟延残喘。。。。。。。。

    到底是国武监出来的,所思所想也自然和大将军赵石一脉相承。

    不过让她有点不解的是,正是这些河洛百姓,在大秦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不愿意从军,却有胆子揭竿而↑起。

    很难想象,正是这些老实巴交的乡民,哄抢官府粮仓,劫夺大秦军粮,甚至合围城池县镇。

    当兵不愿意,从匪却是应者云集。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民心?

    这样的问题,在吴小妹这里。必定不会有太过准确的答案。

    吴小妹兴致寥寥的摆了摆手。终于放过了黄四。一个会骑马,又不愿意当兵的樵夫,她没兴趣花费太多的唇舌。

    懵懂如黄四,落荒而逃之余,却根本不会明白,自己失去了怎样一个机会。

    他还在惦记着田地,但今天的波折太多,已经让他胆战心惊。只想快点离开这是非之地了。

    好在,他还算幸运,遇到的是吴小妹。

    随后便有一位军汉,二话不说,拉着黄四,简简单单就把事情办了。

    虽说必要的过程不会少了,但有了吴小妹的颜面,只新安这边,就不会生出什么麻烦出来了。

    直到黄四出了县城,还有些如梦如幻的感觉。对于他这样的乡民来说,今日的遭遇。足够他念叨上半辈子了。

    幸运的是,他只记住了自己的幸运,不幸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幸在哪里。

    回到黄家村,黄四也未声张,虽说没多大见识,但黄四办事却也有着自己的章法,想到的也不算少。

    若非如此,去年时,他也禁不得旁人鼓动。

    八字还没一撇儿的时候,他不会跟旁人露上一点口风,因为他知道,一旦让村子里的人事先知道了,也许那些叔伯兄弟们的唾沫星子就能把自己淹死。

    离乡背井,带着一家人出外闯荡,这在乡人眼中,恐怕要被说成大逆不道,他这一支的老祖宗们,可还在黄家村埋着呢。

    怀里揣着新安县衙出具的文书,黄四一晚上几乎都没合眼,连衣服都没脱,就这么熬了一晚上。

    第二日,叮嘱自家老娘和婆娘老实呆在家里,他要出去一两日,帮县城一家人做活。

    就这么糊弄了过去,出了黄家村,便径直改道往西,朝渑池方向而来。

    黄四紧赶慢赶,在这日正午时终于来到渑池府城左近。

    走的累了,便找了块平地,啃了快干粮,喝了些水,之后便顺着官道,继续往渑池方向赶路。

    因为有了盼头儿,脚步如飞,浑身上下的劲儿好像使也使不完。

    不过很快他就后悔了。

    在渑池东面两里,已经能够看见府城的时候,他被拦住了。

    很多的人,成群结队的人。。。。。。。。

    黄四觉得,在新安见到的场面,和这里比起来,嗯。。。。真的没法比。

    黄四不知道这里聚集了多少人,他数不过来。

    不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