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晚间,赵石才算清闲下来,杂七杂八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处置,他这里不可能错过今晚秦州赵氏为太子殿下接风洗尘的宴席。

    秦州赵氏老宅,张灯结彩,鞭炮声声,里里外外的人都是眉开眼笑,比过年还要热闹几分。。。。。。。

    一晚欢宴,没什么好说的,只太子殿下被赵老爷子强灌了几杯,差点没钻了桌子,酒量实在不成,赵石想,这还只是秦州赵氏,要是到了吐蕃,遇到归义王那里一群粗鲁汉子,太子殿下该怎么应付?

    赵石这里敬酒的人极多,但论起喝酒来,赵石真是没怕过谁,一杯杯酒水灌下去,赵氏人等,尽皆败退,大赞国公海量云云。

    实际上,赵石的酒量,在秦州赵氏族中,也非是什么秘密,只不过哪里都少不了凑趣之人罢了。

    第二天,太子殿下还在酣睡不醒,赵老爷子便找上门来,拉着赵石便来到了赵氏祖祠,上香祭祖。

    和昨日不同,这一次人数不少,但却分外安静。

    赵石上了一炷香,行了叩拜之礼。

    在祠堂之中,赵老爷子却是旧事重提,想要让赵石担任秦州赵氏一族的族长。

    这个提议,从赵石和秦州赵氏有了牵扯之后,便从未停息过,多少年过去了,下一任族长老爷子就没定下来过。

    现在赵石脑子转悠的很快,马上就有了理由,劝着愈老弥坚的老爷子,这次与归义王联姻的乃是赵氏嫡女,不如趁势让嫡支长子继承族长之位,与归义王那边往来,也便宜一些。。。。。。。。

    他这里常年不在秦州,即便登上赵氏族长这个位置,也是鞭长莫及,族中诸事,还需族中诸人来处置,何苦来哉?

    老爷子这里的考量,赵石自然清楚,他和太皇太后都老了,秦州赵氏如此兴旺,等他们一去,难免有盛极而衰之虞。

    即便是赵石挂一个虚名,也好过让族中子弟,将诺大一个家族,都折腾散了,有赵石这样一个人在,秦州赵氏便无虞将来如何。。。。。。

    但赵石这些年一直坚辞不受,显然无意跟秦州赵氏绑在一起,来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若说前两年,赵老爷子还能倚老卖老,说上几句的话,现在却是不便再强求什么了,他面前的这位,已经不是需要人扶助,浇浇水,除除草,才能生长的小树了,而是已经成为一颗风霜无法摇其枝,雨雪无法动其根的参天大树了。

    祠堂内的赵氏族人,都眼巴巴的瞧着。

    说实话,他们这里都很矛盾,有一位国公在赵氏族中,并成为族长,对赵氏一族有着难言的好处,这个谁都清楚。

    但说起来,赵石跟秦州赵氏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不提,就说晋国公赵石在巩义县族内大开杀戒的事情,也让他们有点胆寒,不愿有这么一位可畏可怖的族长在头顶压着。

    赵老爷子摇头叹息了一声,有点后悔,当初不该觉着自己身子还硬朗,赵石也还年轻,前程是有,但他看不分明,担心拖累族内,便没有强求。

    若是那会儿,多进京几次,跟太皇太后说说,想来事情便不会拖到现在了。

    而今,他这里已经老的快动弹不了了,再不定下族长之位,将来子孙们闹了分家,秦州赵氏的脸面何存?

    所以这是他最后一次提议此事了,随即,他便招收将自己的长子叫了过来,拉着赵石的手道:“柱国啊,今日在我赵氏列祖列宗面前,我便传了族长之位给长子,你辈分虽小,但才干却非吾等能及,便做个见证,想来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也不会怪罪咱们不知礼节。”

    “以后,族务便交在我这个儿子手上,但要诸般族中大事,必定要传书京师晋国公府,柱国不点头,谁要是把事情办了,一应人等,无论族长还是族老,皆都按族规处置,柱国你看这样如何?”

    老爷子的长子站在那里,有些尴尬,今日接下族长之权,是件喜事不假,但主角却不是他,真真让人哭笑不得。

    赵石这次是不好推辞了,便笑着点头道:“您老且放宽心,赵氏如此繁盛,又能发生什么大事了?”

    “只便有何难处,赵石还能袖手旁观不成?”

    这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实际上,秦州赵氏这样的外戚,难以解决的事情并不多,只要不想着谋反,赵氏就算走下坡路,其实也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多不肖的子孙,才能将这诺大家业在十几二十年内败个精光?(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结巴(求月票)

    (继续求月票)

    来秦州迎亲的吐蕃低地队伍,又赤摩率领,方半儒为辅,领兵的也都是当初西北镇军将佐,因为只是迎亲,所以带来的兵马并不多,只一千多人。

    都穿着厚厚的棉袍,披红挂彩,看上去有点寒酸,但着实喜庆。

    归义王的彩礼,早已在年前的时候,由大将军赵石送到了秦州,所以这一次只是单纯的迎亲了。

    归义王李匪并未亲至,但来迎亲的却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可见,对于此次联姻,他也分外的重视,而且,赤摩报给赵石的是,归义王殿下在吐蕃与大秦交界之处率军等候。

    赵石听了率兵两个字,就有点犯嘀咕,不是归义王想着就此冲上高地,把个婚礼弄的乱七八糟吧?

    细问之下,才知道,李匪正在聚集低地各部的勇士,但这次嘛,只是为了护卫自己的新娘,吐蕃现在很是纷乱,奴隶成群结队的跑到低地以求太阳之子的庇护。

    现在无论高地还是低地,被这些高地逃奴闹的都很不安宁,有些干脆就当起了劫道的强人,而西北的马匪在秦夏交战时,也都聚集在其中搀和了一脚,出没于西北和吐蕃交界的地方。

    赵石稍稍放下了心,想着,低地奴隶也不少,怎么会有奴隶到低地求太阳之子庇护?

    对赤摩这些人,没必要将太多礼仪,这到底不是什么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只是秦州赵氏和吐蕃归义王之间的联姻,朝廷赋予了他很大的意义,但绝对不会按照公主和亲的大礼来操办婚事。

    而归义王。显然也没吐蕃王子松赞干布那样的威势。迎亲的架势就能看的出来。来的都是些粗鲁汉子。

    赵石也不为己甚,带着赤摩和方半儒等人,拜见了大秦太子殿下,又和赵氏族人见了见,在秦州呆了一天。

    接着,抬上新娘子,带上大包小包,便开始了另外一段旅程。

    出了秦州。越往西北,地方越是荒凉,到了姚州,其实这要是在平夏以前,便已经可以称之为边塞了。

    离着京师越远,太子李珀越是活泼,过了姚州,终于耐不住好奇之心,不再坐什么车辇,骑上了战马。

    于是便跟在晋国公赵石身边。东瞅瞅西望望,见到什么稀奇的。都要张嘴问一句什么出来,面对这样的好奇宝宝,赵石有些心烦,但却不能不耐心心来,给其讲解经过的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

    其实,这也正是皇帝陛下希望看到的,大秦历代皇子,出京的机会少之又少,像当今成武皇帝陛下,最远便只去到过河中,而景兴皇帝更惨一些,只出京到过凤翔。

    所以说,皇帝们耳目虽然灵通,但真正去过的地方却不多。

    每一次出行,对于皇家子弟来说,都是一次新奇之旅,走马观花一样看一看民间疾苦,赏玩一下沿途的山川锦绣,就可以让他们十分的满足了。

    好冶游的皇帝不是好皇帝,但成长于深宫的皇帝也够呛,照这么想下去,其实,坐在皇位上的人,都可以说是一群可怜人。

    实际上,太子李珀烦赵石的时候并不多,多数是一半天,便被属官们劝着回去了车辇之中。。。。。。。。

    而过了姚州,就需要赤摩这些人作为向导了。

    进入吐蕃低地的路,绝对不只一条,蜀中那里也可以翻山越岭,去到吐蕃低地。

    但能容大队人马过去的道路,真的不多。

    这一支队伍,便沿着横断山麓一直向西北行进,一直来到黄河边儿上才转而向西,进入大非川。

    到了这里,地势已然越来越高,也正式进入了吐蕃境内。

    在大非川克鲁古木古城,终于见到了归义王李匪所率领的四千兵马。

    赵石和李匪见面的时候,在赵石看来李匪穿的像个小丑,皮袍子外面裹着红绸,还弄了个红绸子做的花儿挂在帽子上,脚上蹬着的,却是一双正经的官靴。

    见到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