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昌的曾国荃深切盼望着秦军、捻军能在德安府碰撞出一片激烈的火花。不管刘暹是胜还是败,他都将高兴的很。
原因很简单,刘暹无论胜负,损失的都将是他的实力。
曾国荃是一个莽撞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不顾大局,只纠结于自己一片小天地的人。所以,当捻军找上刘暹的时候,他屁股都要做歪了。
但是事情发展出乎他的预料,事情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捻军大部队与秦军在德安对峙了七八日,小打小闹,近乎于相安。暗地里,任化邦带领的五千精骑,人配双马,沿桐柏山北麓,日行百里的疾奔新野,沿途过桐柏、唐河两县而不入,兵马克新野,马不停蹄,即直下襄樊。
从德安东到襄阳北,路程足足四百里,任化邦四日即到,行军之快速,根本就没襄阳清军准备的时间。按理说他们闪击襄阳是没问题的。但偏偏五千精骑连襄阳城的北大门樊城都拿不下,这就很不正常的了。
驻守襄阳的湖北绿营兵像是未仆先知一般,在任化邦杀到樊城城下的前一日,移兵三千余进驻。任化邦完全是一头撞在了墙上。
捻军拿不下樊城,那就休想摸到襄阳的边儿。可要任化邦拿宝贵的骑兵当步兵,强攻小五千清军驻守的樊城,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樊城外的任化邦很骨感。
这时河南境内的南阳总兵宋庆带部正疾扑新野,欲断任化邦部的退路。
任化邦只得退兵折返新野。捻军此战,正应了一句老话: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但若只是让捻军败兴,武昌的曾国荃也不那么气了。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刘暹调度的。樊城的增兵,宋庆的急援。
于是在新野外的溧河,当任化邦打算击破宋庆所部的时候,刘暹领着自己全部的骑兵,恰到好处的出现在了捻军背后。一击致命!
任化邦大败,损兵折将。
刘暹单捻军精锐就抓了四百多人当俘虏,更缴获了两三千匹战马。
捻军为求速度的一场偷袭,集中全军精锐和马匹供应的人配双马,就落了个如此下场。
宋庆落了功劳,刘暹除了大功更有不可想象的实惠。
这一战后,秦军马匹的数量就能顶得上整个淮军了。
如果刘暹要大肆扩充马队,他至少能整出五千骑来。
北京似也被淮军的连连败绩糟了心,得到六百里加急送到的捷报喜讯后,授刘暹骑都尉世职,因为黄马褂和骁勇巴图鲁号之前就已加了,清廷这会就再给了双眼花翎,加太子少保衔。
这样,刘暹现在的职务官衔就已经跟湘军重将彭玉麟并驾齐驱了。
这档事就发生在曾国荃的眼皮底下,你说他心中怒气如何平?
至于跟李鸿章一样上奏北京,赞叹几声刘暹‘知军机’,那纯粹是笑话了。
自己堂堂一巡抚,把荆州将军都能当成木偶,却整治不下一提督,还让这家伙在自己面前活蹦乱跳的多么欢快。曾国荃火大着呢。
于是,打了一大胜仗的刘暹不仅没能在巡抚衙门得到一两银子的加赏,连十一月的军饷也早早被告知——没了。
虽然刘暹真的不想跟湘军对立,只是世事逼人,不得已才走上了湘军的平行线。但这个时候,他也真想向曾国荃亮一亮爪牙。
九月钱响粮秣,官文走之前已经拨给了大半。官文一走,曾国荃就给全扣了。
十月份,刘暹仅仅从曾国荃手里讨得了五千两白银,单全军将士的一月伙食都不够。
现在十一月,再被告知一文钱没有。
第一百二十八章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武昌巡抚衙门外,刘暹脸色阴沉的能滴下水。
“刘军门且慢。”
巡抚衙门处,正要翻身上马的刘暹,听到背后声音传来。
刘暹回头一看,彭毓橘为首的一杆湘军将领,正带着随从亲兵呼啦啦的从门庭内涌出。众人皆身着官服,补子耀眼,赫赫‘**‘。
彭毓橘是曾家至亲,为人轻剽,智才不出众,可一路硬仗打下来,也布政使记名,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在湘军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算不上大佬级人物,但谁也不敢小觑他。
如今湘军在湖北的一众兵马,更是以他为总统。
他年在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面含傲色。
刘暹回头见是彭毓橘说话,拱了拱手道:“彭大人?有何赐教?”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天朝太祖的这句话就是刘暹性格的最好写照。曾国荃欺人太甚,刘暹就也没必要再给湘军好颜色看了。
说话中,讽刺感,扑面而来。
“都是袍泽,何谈赐教。”彭毓橘皮笑肉不笑的一哼哼,道:“早在年前,就闻军门手下骁骑大名,惜不能一见。”看看刘暹身后亲兵,和那一水儿的健马,叹道:“今日得见,果然尽是骁勇将士,怪不得能屡胜捻匪!”
刘暹不说话,只两眼看着彭毓橘。
彭毓橘见状并不尴尬,也不恼怒,自己继续道:“彭某这里正好有一事与军门商议。”
刘暹面无表情,继续不答看着彭毓橘。他要瞧瞧这彭毓橘撅起屁股要拉什么屎。
“彭某知道军门在新野大捷,斩杀了捻匪两千精骑,所获骡马良驹甚多,不知能否打个商量,给让个千八百匹良马,如何?”
此言一出,巡抚衙门前本就紧张的气氛立刻变成沙场一样的肃杀。刘暹目光幽冰气消去了,再出山不迟。”
今年的三月,被恭亲王倚为股肱的曹毓英忽然病逝,朝堂洋务派阵营顿失得力一臂。
恭亲王必须选个人物填补进去。不然朝堂核心里,不仅他自己损失一重要助手,军机处理洋务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都要失衡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什么是政治斗争
曹毓英生前为兵部汉尚书,长期在军机处行走,位置至为关键。
物色许久,恭亲王终于选定了军机章京胡家玉出任左副都御使,并在军机上学习行走。此时的胡家玉刚刚四十六岁,正可谓年富力强,前途坦荡,借着恭亲王的极力扶植,胡家玉年中就升任了兵部左侍郎。
胡家玉就是恭亲王为填补曹毓英逝去选定的替补,但偏偏因曾国荃对官文的那一道弹劾,直接被牵累的革职留任,免去了军机行走。
曾国荃的那一道弹劾可以说是直接搅黄了恭亲王人事安排上的一盘好棋。
他在弹劾奏折中揭露官文与胡家玉有公款私馈之罪。原来在同治四年,时任大理寺卿的胡家玉奉密旨,查办湖南巡抚恽世临升职而原巡抚毛鸿宾被参各项事情。他查明复旨、上奏,将恽世临降级。自湖南查案归京途中路经过湖北,官文“以胡家玉为贵近之臣,乃从粮台取银四千两,作为馈送之礼”,希冀交好胡家玉,望其帮己掩盖一些不堪之举。绵森、谭廷襄赴湖北调查时,证据确凿,已经坐实了这件事,胡家玉因此交部议处。
“哈哈哈,曾国荃时运不利,活该他!”
十二月初的孝感秦军大营,荡漾着刘暹畅快的笑声。他对面的张守炎也面色舒展,感慨着曾国荃的不懂为官之道。
你弹劾上官,牵连京官,竟还不把对手的底细查看清明了,就一股脑的抵到了金銮殿,这该是有怎样的大无畏啊。
“钦差大臣沿途接受馈赠,捞点儿灰色外快,该是常情吧?我想整个大清官场都在心照不宣,这当是属于圈内的潜规则。曾国荃这个堂堂一省巡抚竟然这么的爆料,这水平还真是低的无下限。”
畅快欣喜的刘暹也不管张守炎能不能听懂自己那满口的现代调,调侃着对头的失败,让他就俩字——高兴。
张守炎确实有些不懂刘暹一些词的意思,但是望文生义,他又知道刘暹的态度,也就明白了话中的主体意思了。
“胡大人才是时运不利,无妄之灾。曾国荃那是坏规矩。”张守炎不屑的说起湖北前任巡抚,内心里深深的在为刘暹的好运气感到惊奇。
如果参奏官文这个职任天下要冲的湖广总督的人不是曾国荃,且胡家玉也身处要害位置【候补军机】,朝廷必须有所表示,否则实难服众。胡家玉有恭亲王庇护,还真的很难被扳倒。而扳不倒胡家玉,让这个恭亲王好不容易培养的嫡系就此退出政治中心,又怎么能坏了恭亲王下的那盘好棋,让恭亲王火冒三丈呢。
曾国荃运气之背,实在不一般,就像他那个一根弦的脑袋一样的不容易。
督抚对飚虽说是地方之大事件,但恭亲王是什么身份,自不会过分在意。然而痛失一位籍贯、能力、年龄、理念皆与自己心中人选相吻合之候补军机【胡家玉江西人,可与湖南帮一争南国领袖】,确确实实是对恭亲王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