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恪守职责,现在,我夫蒙部有难,不知道大汉朝廷能否援助一二?”
太史慈知道,鲜卑人根本不像夫蒙青冉说的这么老实,不过眼下可不是拌嘴仗的时候,他只是笑道:“夫蒙部遇到了什么事情?朝廷的事情我做不了主,不过,我已经得了使君允许,可以酌情给予帮助”。
这就是诱饵加许诺了,夫蒙青冉不是傻子,自然听懂了其中的寓意,“我夫蒙部心向大汉,可近年来却常常受到乌桓人的欺压”。
“为何蹋顿偏偏与你们过不去?”
“蹋顿一心想要统一乌桓各部,再与中原为敌,自然看不惯夫蒙部”
“如此说来,我帮你便是在帮自己了?”
“都尉所言极是!”
“蹋顿麾下有多少人马,夫蒙部又有多少?”
“蹋顿有部众五万人,其中,青壮两万,我夫蒙部敢战者五千,可缺乏军械盔甲,不敌蹋顿”
太史慈瞬间了然,怪不得夫蒙部拼死南下求援,感情他们的部落已经到了生死危亡的关头。
一旦蹋顿腾出手来,想必下一个目标便是夫蒙部。
游牧民族间的吞并厮杀可不像中原的王朝更替那么文雅,失败者,妻女都会沦为他人的禁脔,而成人丁口多半会被处死,就算有存活的,也是作为奴隶存在下来的。
夫蒙部可不想被人吞并,可是,放眼天下,唯一能与蹋顿为敌的只有汉人。
鲜卑虽然强大,却不愿为了夫蒙部与强大的蹋顿为敌。
思来想去,除了向大汉求援之外,夫蒙部别无选择。
太史慈明白,夫蒙部是可以借重的力量,当下沉吟道:“临来的路途中你应该看到了,我麾下步卒举世无双,可是却缺乏能征善战的马上勇士,如果你想让我们抽调兵马援助的话,只怕要失望了”
夫蒙青冉原本就没指望大汉朝廷能够抽调兵马援助,她其实只想要大汉朝廷能够援助些军械财物,“部落里军械匮乏,不知道都尉能否赏赐一些?”
太史慈这时候没有再打谜语的兴趣,他直接了当地说道:“军械、财物、甚至米粟盐粒我都可以给你们,不过,这一些可不是白给的,你们须得拿出相应的物资来交换。”
这是题中之义,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如果真掉了,那也一定是陷阱。
夫蒙青冉兴奋起来,只要太史慈开口相帮,那夫蒙部就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能够击败强大的袁绍,那神秘的李贤李使君一定更加强大。
草原上弱肉强食,夫蒙部落在蹋顿的威胁下已经没有了独自生活的资本,只有投靠强者才可以继续生存!
只是,夫蒙部有什么东西是汉人需要的?
夫蒙青冉转动脑筋,仔细思索了好一会儿,忽而醒悟道,马匹!马匹是汉人最需要的。
夫蒙部马匹虽然不多,但只要有充足财物、盐粮,随便与别的部落交易一下就可以获利颇丰。
通过源源不断的交易,夫蒙部便可以重新在鲜卑人中确立话语权。
那时候,有了其余部落相助,夫蒙部将不惧乌桓人!
蹋顿部为什么能够在乌桓人当中一家独大,靠的还不是他们独有的盐粮渠道吗?
草原上是不产盐的,而运送盐粒的商贩根本不敢进入乌桓人的营地,于是乎,拥有盐粒的蹋顿部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只要夫蒙部与汉人建立了盐马互市的交易渠道,夫蒙部很快就可以发展壮大起来。
。。。
第六百零八章军堡
双方各取所需,于是,在冀州,鲜卑部夫‘蒙’青冉与青州都尉太史慈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圆满结束了。
太史慈答应耶律青冉,会为其提供足量的米粟盐粒,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第一次‘交’易成功达成,青州军会派出两千步卒护送这些财货北上,直到夫‘蒙’部成功接收了这些货物。
夫‘蒙’青冉也许诺,接收货物之后,鲜卑夫‘蒙’部会为东莱军筹备军马,以物易物,侦查敌情,必要时候甚至可以赶赴前线。
箭矢六千支、弓箭六百张、盾牌三百副、大刀两百柄,这是军械清单。
米粟一千斤、食盐八百斤,这是生活物资清单。
由于时间仓促,夫‘蒙’部很是需要这批军械财货,于是,当太史慈把物资准备妥当之后,翌日一早夫‘蒙’青冉就出发了。
送走了夫‘蒙’青冉,冀州重新恢复了原来的轨迹。
不过,两千步卒护送的军械已经成为一个甘醇的‘诱’饵,不停地散发着香味。
自从那一次与乌桓人硬碰硬地对拼了一次,太史慈便意识到了骑军的好处。
后来,趁着乌桓人麻痹大意,赵云率领青州军夜袭大营,取得斩首八百,俘虏两千的战果。
蹋顿勃然大怒,意图围歼赵云,赵云却避而不战。
青州骑军是太史慈麾下唯一一支机动力量,一旦损失惨重,青州军在与乌桓人的对抗中便完全丧失了主动,这可不是太史慈想要的。
为了对付来去如风的乌桓骑军,太史慈‘抽’调苦力,正在兴建军堡。
步骑结合,步军以军堡为依托,骑军围绕军堡活动侦查,两者紧密配合,最大程度上压缩了乌桓人的活动空间。
新的军堡选址已经确定了,俘虏的乌桓骑卒成了最佳的苦力人选,在两千名乡民营青壮的监视下,乌桓人逐渐停止了逃窜的意图。
之前,曾经有乌桓人试图逃窜出去,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成功,失败者都被砍下了头颅,高高地悬挂到了木杆之上。
渐渐地,乌桓人也发现了,只要他们按时完成进度,汉人便不会多加责骂,而食物更是不曾短缺过。
这一来二去的,竟然有不少乌桓人萌生了不愿离开的意向。
要知道,乌桓人以游牧为生,一旦遇到寒冻灾害,牲畜大量死亡,以家畜为身家‘性’命的乌桓人便损失惨重。
对乌桓人当中的贫者来说,****有饭吃已经是难得的好日子了。
至于出卖些力气,只要能够换些米粟果腹,又算得了什么?
青州、徐州,李贤创建的战争机器全面开动起来。
有了足量的铁器补给,匠工营全力开工,箭矢、刀具、长枪,各式的冷兵器源源不断地从作坊生产出来。
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之后,一座座水车沿河而建,灌溉出了大片大片的良田。
冀州境内有多条河流,土地也很是‘肥’沃,之前,只是为了躲避战‘乱’,所以百姓才四散而逃,现如今,太史慈凭借一座座军堡将战线一直往北推进,留在军堡、县城内的乡民百姓们当即壮了胆‘色’,他们开垦荒地、畜牧养殖。
以军堡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地方开垦出了连片的田地,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省工省力的曲辕犁完全派上了用场。
太史慈采取的是类似于军屯的方式,他将乡民十户编为一甲,五十甲编为一里,五十里编为一乡,每一级设一头领。
开垦出来的田地按照人头发放,完全免去了繁重的人头税。
这些日子,太史慈一直在苦思冥想,他在考虑究竟该如何扩充实力。
袁氏兄弟尚在苟延残喘,冀州人心未附,即便太史慈有心征召本地乡民入伍,只怕也车水杯薪,难以足数。
在这种情况下,太史慈只剩下了一个选择,从少数民族当中征召骑卒。
李使君说的很清楚,以夷制夷!
不管是乌桓还是鲜卑,匈奴还是氐氏,只有能为我所用,那便大胆一用!
近年来,赵云麾下的外族骑军大出风头,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太史慈决意借鉴一番,建立一支外族骑军。
当然,俘虏的那些冀州军、乌桓人太史慈也不想放过了,能够废物利用的话,何乐而不为?
这种事情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第一次,很快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去掉了心理负担,乌桓人会发现,原来做叛徒也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有了这打算,太史慈很快就动手着以实施,他让陈宫动用锦衣营的力量,先期挑选出五十人的小队作为试选。
如同日本人引‘诱’汉‘奸’那样,太史慈会逐步提升这五十人的待遇,然而慢慢让他们加入到巡护商队、驱逐马匪的战事中去。
众人患寡而不患均,区别对待之后,乌桓人自然会为自己鸣不平,那时候,太史慈便会采取分而化之的手段,根据乌桓人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那些叫嚣的最厉害的,多半是**十足,不容易满足的家伙,只要给予足够的好处,让这些人改换‘门’庭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至于那些闭口不言,静观事变的家伙,要么是真的胆小鬼,要么便‘精’明过人有自己的算盘,当然,还有一部分忠于蹋顿的死硬分子存在。
太史慈相信,只要让这些俘虏尝试到跟随青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