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州虽与河北接壤,可辽东未定,袁绍不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样的话,地盘太多,兵力势必会变得单薄起来,这样就容易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于是,李贤麾下的青州、徐州拥有了片刻喘息之机。

击退曹‘操’之后,徐州大局已定,李贤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了。

原本犹豫不定的士子、贤才终于走出家‘门’,开始前往招贤馆报名遴选。

与此同时,微山湖畔的探矿事宜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在刘才的引导下,大批大批的流民没日没夜的在地上挖掘、敲打。

刘才发现铁矿的地方是一处埋藏极浅的矿藏,经过流民三日的劳作,李贤终于见到了纯度不下于牟平铁矿的矿石,他大喜之下,赏了刘才一百贯钱。

刘才原本就是戴罪之身,没想到竟然还有赏钱,大喜过望之下更是卖力指挥。

术业有专攻,这刘才做别的事情一事无成,可偏偏在寻矿的事情上有天赋。

按照李贤的提醒,刘才又在铁矿之外找到了一个煤矿。

有了黑煤,一下子可以节省一大半的人力物力,起码,流民们不必再上山砍柴了。

一批熟练的工匠从牟平紧急赶来,他们将负责教导徐州匠工营的匠工们熟练流程。

分工协作这等差事,既可以增加效率,又可以确保机密不曾外泄,可以说是一项历史‘性’的创新。

匠工营迁到铁矿场之后,李贤让于禁派人重兵把守,严禁他人窥探。

这天下名义上依旧是大汉天子的天下,如果郭汜等人以天子的名义命令李贤进贡铁石,那他是进贡还是不进贡?

进了,徒有虚名,毫无实质‘性’的补偿,可若是不进贡,只怕李贤苦心营造的忠君爱民的形象,很快便会毁于一旦。

因而,矿场的产量可是个机密,只要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算天子下诏索要铁石,李贤也可以随便进贡一部分,搪塞一番。

反正铁矿的真正产量只有李贤知道,进贡多少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一排排木房拔地而起,一堆堆煤石连绵不绝。

相对于木火,煤火的温度更高,也更持久,这样打造出来的兵器、盔甲更加坚久耐用。

也就是李贤不懂得机械技术,不然的话说不定他还要搞出水力机‘床’这等大杀器,当然了,过于高深的技术李贤一窍不通,只能干干地意‘淫’一番过过瘾。

说起来,如今李贤麾下装备铁甲的比例已经到达了惊人的一成,也就说,十个军卒当中,起码有一个人装备了铁甲。

要知道,占据徐州之后,李贤可是有兵马七万人,而一成的比例,这就是七千具铁甲。

若不是铁甲分布在各个军营之中,只是这七千人的铁甲军便足以所向披靡,令人闻风丧胆。

在没有火‘药’武器之前,铁甲作为防御力极佳的防具一直经久不衰。

当然了,由于成本、做工的缘故,各家兵马当中,铁甲的数量一直不多,

吕布倾家‘荡’产,也不过从李贤手中淘换出两千副甲胄出来,至于辽东的公孙瓒,只买了一千五百副,当然了,袁术曾经数次‘欲’求之而不得,这且不提。

吕布凭借这两千铁甲军,多次击败了曹军的誓死反扑,而公孙瓒也艰难地抵住了袁绍的大军。

曹‘操’率军回转兖州之前,吕布早已经知难而退。

寒冬腊月,大军已成疲军,曹‘操’没有丧失理智,试图报复,,而是第一时间厚葬了戏志才。

三征徐州,一事无成,反而葬送了戏志才这等大才,这让曹‘操’很是心痛。

听说吕布麾下的铁甲军曾在城下大发神威,曹‘操’更是勃然大怒,他对李贤恨之入骨,多次夜间大声呼喊李贤的名字。

“李贤小儿,我誓杀汝!”

。。。

第三百三十五章海贸

下邳城一切如故,只是往返的商旅多出了几倍,自从减免商税的措施实施以来,青州、徐州已经成了各地商贾的云集之地。

青州,在各路兵马的围剿之下,流寇全无;徐州,宵小慑于李贤的威名,不敢轻举妄动,商队远行,怕的就是流寇劫掠,如今,李贤治下路不拾遗,自然引得商贾趋之如骛。

当然了,糜氏的海船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能够带来一些海外珍品,在青、徐之地这可能不算什么,可如果运到中原去,这些海货多数可以增值百倍。

有货源保证,有税务减免,还有安全保障,这样的地方简直就是商贾的人间乐土。

原本对李贤的新政持观望态度的地方豪族也忍不住‘插’手其中,没有人会跟钱财过不去,既然李贤已经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大家自然乐得坐享其成。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仔细算起来,各地商贾‘交’出的商税甚至超过了之前一年的商税总额。

这就好比养羊薅羊‘毛’,总是在三五只羊身上薅,哪怕把它们全部的‘毛’都扒下来,那也寥寥无几,反之,如果喂养的羊多了起来,即便只是九羊一‘毛’,聚少成多,这也得比得上竭泽而渔。

原本陶谦掌权的时候,各地关卡林立,商税极多,除了盐货之外,徐州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而李贤施行新政以来,高粱酒、海外珍品都成为了徐州的招牌货。

这个时代,敢于出海贸易的大族寥寥无几,糜氏一族如果不是有李贤蹿啜支持,也绝不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在,随着李贤势力的进一步壮大,糜氏在海贸上也成为一家独大的所在。

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海洋的那一头到底有什么?

如今,各地的豪族都看到了海贸的利益,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却又畏惧李贤,生怕他痛下杀手。

海上不比陆地,船毁人亡几乎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李贤一心独霸海路,谁也不敢试其锋芒,不过,悄悄的做一些小动作确实难免的。

根据哨探回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私’下里出海的船只便有近百艘,不过,多数杳无音讯。

茫茫无际的大海,没有方向,没有向导,甚至连目的地都没有,除了糜氏海船之外,其他人没有海航图,他们的船只出海,往往九死一生。

期间,曾有人侥幸寻到了陆地,又成功折返,可损失的财货却远远超过了侥幸置换来的物资。

出过海的人知道,在荒无人烟的海洋上,活着是一件奢侈至极的事情,与其冒险海贸,倒不如将货物钱财‘交’给糜氏,自己坐等‘抽’成。

糜氏的船队如果没有李贤使人造出的指南针,说不定也会损失惨重。

各大家族隐秘派人出海的时候,糜芳曾经请示过李贤,要不要出手将他们全部解决,李贤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航海工具,贸然出海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东汉末年,商队的多寡是反应地方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

徐州境内,随着商队的增多,沿途间,客栈、茶馆、酒肆也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百姓有了活路,自然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去做那杀头的蠢事。

新政实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参与商事的地方豪族还是尝到了甜头,由此以来,李贤的高瞻远瞩顿时令人惊叹不已。

自从李贤吞并徐州以来,他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瞩目,无论是北方的袁绍还是南方的袁术、甚至连兖州的曹‘操’都派出了探子再三盯梢。

曹‘操’也就罢了,他的辖区并不临海,所以只能干瞪眼,可袁绍、袁术就不然了,他们听说李贤日进斗金的消息过后,都有些蠢蠢‘欲’动。

不过,当重金打造的大船倾覆在海中,巨额投资付诸一炬的时候,袁氏兄弟才醒悟过来,这海贸是比陆贸更危险百倍的事情。

总的来说,袁氏兄弟并没有多少开拓‘性’的思维,他们只是下意识的跟风效仿,想赚些银钱罢了,当挫折来临之际,他们很快就打起了退堂鼓,只是,江东的一个人却有不同想法,这个人便是孙策。

初平年间,孙策先是依附袁术,然后假意投靠,从袁术手中借得兵马一千人。

有这千余兵马在手,十八岁的孙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初平四年,孙策在周瑜、程普等人的支持下,进军江东。

孙策的父亲孙坚有不少旧部,他们敬服于孙坚,纷纷‘抽’调人马支持孙策。

在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孙策势如破竹,很快便在江东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时候,兵马扩张过快,钱粮的消耗也成了伤脑筋的大事。

恰在这时,李贤海贸生财的消息传到了孙策耳中。

“公瑾,我想效仿李贤,使人出海生财,不知你意下如何?”

公瑾是周瑜的字号,他听到孙策所言之后,冷静地分析起来:“海上不比陆地,没有官道可循,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