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刘邦-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鲰生出身儒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关中地方上有名的大儒,才德俱佳,可惜都在秦始皇那场“焚书坑儒”的浩劫中丧生。

    长辈去世的时候,鲰生还在母腹中昏睡。他虽然未亲眼目睹到那场惨剧,但出生以来,母亲的含辛茹苦和忧郁含泪的眼神已使他过早地明白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理,特别是明白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给他的家庭所带来的巨大的不幸。秦始皇焚书,大多焚的是国家藏书,许多儒家典籍还流传散藏于民间。

    及至年长,坚强不屈的母亲毅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先辈的衣钵,悉心指导儿子攻读儒家书籍。

    鲰生不负母亲苦心,在秦朝的高压恐怖下艰难地刻苦攻读,他很少出门参加社会活动,整天埋头于书中,广读博学,反复咀嚼,对儒家学说由晦涩难懂到粗通,又由粗通到深明其义,鲰生成年时也成为一个地地道道但默默无闻的儒生。

    但鲰生并不是一介单纯的学士。儒家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政治思想,毫无疑问接受了儒家思想的鲰生在政治上也有抱负。

    当然这种政治抱负带有很大的复仇色彩。但在大秦王朝,他没有任何机会可以施展政治抱负。他在等待时机,而且他坚信时机一定会到来。

第128章 鸿门之宴1

    鲰生,是一个儒学世家里的人。甚至也可以这样说,他是真真正正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是当地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儒,非常有学问,可是,却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运动之中,被那残暴的秦始皇给杀掉了。

    自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运动之后,便很少再有人支持让自己的子女们读书识字了,都认为那是丧家之学。人们都很清楚的看到,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儒生们,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招致灾祸的到来。正所谓的“祸从口出,”说的就是这一种道理。

    虽然如此,可是,那鲰生的母亲却是一个目光非常长远的妇人。虽然,他的丈夫在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运动之中,被杀死了,可是,她却一直都认为,这读书永远是十分正确的事情。而且,她也是有意识的,想通过让孩子读书,来寄托自己对于自己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就是这样,那鲰生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成长起来了。当然了,由于环境所限制,那鲰生读之书,也都是自己家里所偷偷藏起来的那几本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那鲰生觉得光自己家里所藏着的那几本书,已经远远地不足以让他再长见识了,所以,他便又想方设法地通过其他的各种渠道,弄了很多的书来研究。终于,在他成年之后,也像他的父亲那样,成为一当地的一位十分有名的儒生。

    由于,那种璺学儒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入世的学问,所以,那鲰生早在青少年的学习时期,便决定:日后条件一旦成熟了,他一定会用自己所学到的那些知识,去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和理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鲰生的这种想法却被眼前的那种黑暗的现实条件所粉碎了。那秦朝的黑暗,让鲰生感到自己的理想要想得以实现,居然是那么地艰难。

    鲰生就这样,怀着一种入世的想法,还有一种复仇的心思,在平时努力攻读儒家著作,并学以致用,在周围倒是有着一定的不错的口碑。后来,秦始皇病死在出巡的路上,而秦二世又被那赵高逼死,整个大秦王朝,一时间陷入到了大厦将倾的危险之中。

    而在这个时候,那鲰生自然是感到了一种复仇的快感,尽管,并不是他亲手杀死了那个秦始皇。不过,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人,那鲰生正处在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自然不会满足于那一丁点儿的快感。于是,他便想再一次大干一番,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要这样,则自然需要一种机遇,一种条件。而现在,他听说那刘邦的义军攻下了咸阳之城,而且,这个刘邦十分地宽厚仁爱,这也很符合自己所奉行的那种儒家学说的精神。于是,那鲰生,便选择了刘山河。

    “嗯,看来,自己实现理想的时候到了。这个人,应该就是自己所想要跟随的人。不过,自己想要去他那里,自然也得拿出一点什么东西来,不然的话,那里也不会白白地给自己一个好位置的。不过,自己想要去他那里,自然也得拿出一点什么东西来,不然的话,那里也不会白白地给自己一个好位置的。”那鲰生还算是有一些脑筋了。为了能够在刘山河的面前获取一个好的印象,争取一次成功,他还是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的。

    一方面,他仔细分析了刘山河此时所面临着情况。他知道,要给刘山河送一个他最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也才会引起那刘山河的重视,让他得以认可自己;而第二方面,自然就是时机了。

    那鲰生看到其他的那些人,大都是白天去拜访刘山河的,于是,那鲰生便想道:“白天都到刘公那里去,自然不得以说到一些实质性的话。而且,自己也不愿意跟那些人同流合污,因为他凭借的可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花架子。他鲰生可不像是某些人,说起来是夸夸其谈,可是实质上却只是一个胸无点墨之辈。白天都到刘公那里去,自然不得以说到一些实质性的话。而且,自己也不愿意跟那些人同流合污,因为他凭借的可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花架子。他鲰生可不像是某些人,说起来是夸夸其谈,可是实质上却只是一个胸无点墨之辈。他一定得选择一个好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跟那刘邦好好的谈一谈。只有这样,才可以一举让其被打动。”

    而要想说动那刘邦,必须得有一些真正能够打动他的东西才行啊。所以,那鲰生便觉得,自己有必要,要好好地分析一下当前的天下之大势。嗯,当前来看,那个大秦王朝,看来已经是难以再回到当初的那个鼎盛时期了。而当今天下,是一个英雄百出的时代。正所谓的“乱世出英雄”。而数天下的这些英雄们,虽然是多如牛毛,可是,真正具有着一定的实力的,却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从实力上来看,项羽、刘邦二人,无疑是最具有实力的几个人。而这两个人,那鲰生也是进行过一番反复的比较和分析的。

    从硬实力上来看,当前来说,那项羽的实力无疑是最为强大的。本来,那楚军便是他们项氏的天下,是项羽、项梁叔侄二人一手拉起来的。后来分兵北上和西进之时,二者的战力情况也是大不一样。应该说,那一支由宋义和项羽所率领着的北上抗击章邯的部队,基本上集中了那楚军的主力。想来这下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因为毕竟来说,那章邯的实力可是摆在那里的。没有一只实力强大的部队的话,那是说什么也不行的。所以,那项羽所率领着的那一只部队,自然是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了。

    而相对来说,刘山河的那一支部队,那一支西进的部队,战斗力则明显的差强人意。不过,这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这西进之路上的艰险要少一些,所遇到的敌军的实力也不那么强大。这样的话,没有给刘山河分配足够强大的兵力,自然也是很正常的。

    特别是后来,后来当那项羽在那巨鹿之城大败章邯之后,那项羽军的实力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更加地强大起来。这当然主要归功于士气的提升。而士气,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确确实实是相当的重要的。再后来,那章邯率领着他手下的那二十多万部队,举军向着那项羽投降,这更进一步提高了那项羽的实力。由此看来,那项羽的实力,确确实实是比着那刘邦的实力要强上不止几倍的问题。而士气,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确确实实是相当的重要的。再后来,那章邯率领着他手下的那二十多万部队,举军向着那项羽投降,这更进一步提高了那项羽的实力。由此看来,那项羽的实力,确确实实是比着那刘邦的实力要强上不止几倍的问题。

    而那刘邦,虽然实力不济,可是,毕竟也有着项羽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宽厚仁爱,深得民心。这样以来,这种软实力便也比着那项羽强多了。可是,眼前马上就要面临着一个问题是,那项羽已经率领着包括章邯的部队在内的四五十万人马,正在向着这咸阳之城进军的路上。而一旦那项羽率领着他的那四五十万人马来到咸阳城下的时候,肯定会跟那刘山河的部队发生一些矛盾。嗯,现在,那刘邦所想的,一定就是这个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