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产!”刘兴华告诉他。原来,为了营救他,冯玉兰最终还是动了胎气,在张贤离开武汉不久,便早产了,但是那一次她却没有如此幸运,产下了一个女儿后,最终大出血而死。
“孩子呢?是不是由她爷爷看着呢?”张贤问着他。
刘兴华却摇了摇头,眼睛里已经有些泪光,却有些无奈地道:“那一次他给我输的血可能过多了,就一直没有缓过来,后来又得了一场重病,然后就再也没有起来。”
在这一刻,虽然张贤最终也没有听到刘兴华管刘之杰叫一声父亲,但是却可以看出他内心里无限的愧疚。他没有再往下追问。但是刘兴华却主动讲了出来:“阿贤呀,虽然你我之间此时是敌人,但是说实在的话,我欠你的太多了。你可能还不知道,我的女儿此时就在你家里养着呢!”
张贤愣住了。
刘兴华向他解释着:“我本想着把女儿带在身边,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还是娜娜主动提出来,她要收我女儿做干女儿,她说她已经失去了你们的一个孩子,所以想再得到一个。当时我也没有其他办法,自然乐不得地同意了!呵呵,没有经过你,你不会怪她吧?”
“怎么会?”张贤也有些心酸,如果不是当初自己非要王金娜来救刘兴华,他们的那个孩子也不应该失去。当下笑了笑,道:“你赔我一个女儿,这买卖我也没有亏什么!”
刘兴华当然知道他在说得什么,但是同时提醒着他:“那个女儿可还是我的,阿贤,我可跟你说好了,他将来是要跟我姓刘的,不是跟你姓张的!”
张贤却并不以为意。
第三章 避实(二)
整编十一师只在信阳做了短暂的休整,便奉命向大别山区搜索前进,以配合华中国军各部队围剿此时进驻到这里的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解放军。
第一站是罗山县,罗山县城位于信阳东面五十公里处,相对来说地势比较平坦,胡从俊带着整编十一师小心翼翼地来到了这里,并向四面派出部队以搜索解放军的踪迹,但是数日内各方的回报都是没有发现敌踪。当下,胡从俊又带着整编十一师向东开进光山县。光山县城又位于罗山县城以东偏南五十公里处,一一八旅作为整编十一师的前导,在进入光山县城的时候,与解放军发生交战,这个县城里有小股的解放军部队稍事抵抗后,便弃城而去,向南进了大别山区。
十八旅与十一旅随后也到达光山,在这里,胡从俊把三个旅长再一次召集起来,研究着下一步的进剿行动。
“看来,我们已经步入到了敌人的外围,可能很快就要和共军接战,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希望大家都在打好十二分的精神,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胡从俊面色严肃地对着自己的属下这样告诫着,他以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会场中所有的人,接着又道:“我们的敌人是刘伯承,他的指挥很有水平,我们许多的国军都吃过他的败仗。”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的确,在所有的国军将领中,刘伯承的名字是令人畏惧的。
“但是大家也不用害怕!”胡从俊接着又道:“我们与刘伯承也打了几仗,刘伯承的指挥虽然很有水平,可是他手下的部队却不怎么样。呵呵,当初在张凤集,刘伯承千算万算,最后集中那么多兵力想吃掉我们的十一旅,可是他手下的那几支部队却不争气,不但没有能够吃掉我们,反而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还不是无功而返?”
听到他如此一说,众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但是张贤无论如何也笑不出口,张凤集之战他是亲历者,其中的凶险绝不是如今胡从俊所说得这么简单。
见大家笑完,胡从俊又接着动员着:“其实共军也就这么回事,陈毅的部队里倒是有几支能打的部队,呵呵,可是陈毅这个指挥者却不怎么样吗!所以,虽然在这里我提醒大家不要过于轻敌,但是我们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太把这些共军当回事。虽然他们在此时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是我相信这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所有人的能够团结一心,以党国利益为重,众志成城,我想我们最终还是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众人一齐鼓起掌来。
胡从俊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才道:“这一次,刘伯承所部逃蹿到大别山区,这根本就是在自寻死路。民国二十年的时候,共匪曾在大别山区猖獗一时,不过没多久便被我们赶了出去。呵呵,这一次刘伯承妄想重现当年的景象,他这是痴人作梦!这回桂系的几支部队在南,我们整编十一师在北,对其进行夹击,敌人定然无处逃遁。就让大别山成为刘伯承的坟墓!”
大家再一次的鼓起掌来。
看到大家的士气已经提了起来,胡从俊感动满意,这才开始布置起了这次的行动。
“我们这一次到了光山,从这里开始向南就真正地进入了大别山区,地形十分复杂,所以我要大家特别得小心,千万别中了敌人的圈套!”
所有的人都纷纷点着头。
胡从俊走到了地图之前,在这张图上,他已经标出了行军的方向,他用一根棍子指着上面的光山,对着大家道:“这里是光山县城,我会在这里留下一个团为守备,作为我们行动的基地。”然后又指向东面的一个地方,道:“这里是城东二十公里的仁和镇,这里是一个路口,位置比较重要,所以一一八旅和师部就放在这在这个位置。”
他说着,目光又投向张贤和十八旅的覃旅长:“十一旅与十八旅是我们的两个拳头,作为左右两路并肩向南部的大别山区搜索前进。十一旅为右路,张旅长可以带着所部从仁和镇南下,经齐山口,白雀园到沙窝镇。十八旅为左路,绕过长岗岭从双柳树南下,走汪桥、余集,折向西到沙窝镇与十一旅会合。”
张贤与覃旅长一齐站了起来,同时回答着:“是!”
胡从俊点了点头,又对着这两个人道:“这一路下来,基本上可以扫清光山以东的共军。我们的侦察机在这片区域里并没有发现有共军的踪迹,但是你们两个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共军向来擅于伪装,所以我要求你们左右两支队伍一定要互相配合,齐头并进,千万不能孤军突入。一旦发现敌踪,一定要及时联络,哪怕是不打,退将下来,也绝对不许冒进追敌!”
“是!”张贤回答着。
覃旅长也点了点头。
※※※
也就在胡从俊调兵谴将的时候,在光山东南的五十公里外的沙窝镇,此时刘兴华的襄河纵队的指挥部便设在这里,面对国军整编十一师大军压境的态势,也正积极地作着应对。
在七月底的时候,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区,但是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却远远不是毛泽东所想象得那么乐观,相反,这一壮举在今天看来,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议。
刘邓大军从强渡黄河的十二万人,在挺进到大别山区后,路上有所减损,也有十万以上,到此时已经十一月中下旬,几个主力纵队只剩下了九万人左右,减员十分严重。到达这里以后,也没有象中共中央所想象的那样,能够开展下来。开始的时候,经过卓绝的战斗,刘邓大军在十月之前曾经先后在三十三个县建立民主政权,根据地也初具规模,但是随着四面国军的进剿,战斗形势很快被扭转了过来。在内战开始的时候,毛泽东曾有说过:“我军必须在歼灭敌人几十个旅后,方能在中原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这的确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在强弱分明的情况之下,想要开辟新的根据地,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给敌人以较大的歼击,然后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这样才能建立起并巩固新兴的根据地。
刘邓大军初到大别山,于九月的时候两次企图围歼国军整编五十八师,一次计划围歼国军整编八十五师,但都因为部队不适应山地作战,调动不及时,终没有达到目标。唯有两次胜仗,一次是在九月于皖西的张家店附近,三纵歼灭了八十八师的一个旅;另一次是在十月蕲春的高山铺附近,以两个纵队打了一个伏击战,消灭了一万两千多的国军。但是,以这两次战役之后,刘邓大军就再没有捕捉到有利的战机。
刘伯承与邓小平所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的时候,一直是威风凛凛,但是到达了大别山区之后,却并不是蛟龙入海,反而成了虎落平川的样子。为了应付刘邓大军的大别山挺进,国军先后调集了三十三个旅,八十多个团从四面夹击过来。虽然刘伯承对游击战、伏击战、攻击战都有深入的研究,样样精通,处处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