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奉系江山-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堵上财政的窟窿,又要大举借外债,让列强控制的更严密,这样无异于饮鸩止渴结果就是债务却打着滚儿的往上升,政府几乎变成了替列强收税的过路财神,不只奉天如此,整个中国都是如此。

这种双赤字的局面,在后世都是一个致命的难题,出路只有两个,要么就是老老实实做实业,改善外贸状况,要么就是干脆把外债直接赖掉,历史上苏俄就是这么干的。

可是对于奉天来说,第一种办法太慢,而且列强还会趁机破坏。而第二种就算张廷兰再胆大包天,也不敢这么干。不过张廷兰还是想到了一个和赖账类似的办法,那就是走私,向俄国疯狂的走私,用暴利把奉天财政缺口硬生生堵上。

然后还能利用其他资金发展奉天的工业,增强经济竞争力,把奉天财政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

这一点实际上奉天已经早早开始做了,王永江已经给兴业贸易公司等走私企业提供最大的便利,甚至奉天政府都帮着他们组织物资。

现在张廷兰又把规模扩大了,要联合张勋,被西北通往俄国的商路也控制住,这样一来,巨额的贸易利润,就都落到了奉天的手中。

“拙言,走私的事情要知道的人越多,越容易走漏出去,我还是有点担心啊!”

“我看暂时不用担心,毕竟俄国国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饥荒十分严重,各地农民起义多如牛毛,在这么干混乱的国家里,想要弄清有多少走私货物,恐怕是神仙也弄不清楚。而且我也不准备让张勋了解贸易的核心,他只能在外围享受一点利益而已。”

“有什么具体的锦囊妙计?”

“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奉天银行作为贸易的结算银行,所有贸易金额都经过奉天银行,这样他们赚多少钱,都攥在咱们的手里了。”

在张廷兰的规划之后,将走私分成两种,第一种是热河等地直接的走私,这部分由张勋直接控制,双方就按照五五分账,不过赚到的钱要先放在奉天银行存储,暂时保管。

第二部分就是经过热河等地的晋商走私的货物,和张勋合作之后,要严格禁止单个商人的走私,他们必须把商品交给奉天银行指定的贸易公司负责,所有收益都要经过奉天银行结算。

这种方式对于那些商人来说,也是好事情,毕竟他们势单力薄,往俄国走私,风险很大。采用新的方式之后,他们只需要把货物运到中俄边境附近就可以了,俄国境内的那一部分由专门的人负责,而且他们也不用担心俄国人抵赖,因为有奉天银行提供担保。

他们的收入或许会减少一些,但是风险更小,而且不用操心出售的问题,他们可以贩运更多的商品,利润就能补回来,甚至赚得更多,对商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看起来对他们有利的条件,却隐藏了巨大的陷阱,因为所有交易都要经过奉天银行,所以他们不论赚了多少真金白银,都要压在奉天银行的金库里面,他们能得到的就是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奉票。

而且通过他们的买卖,还能把奉票的使用空间扩张开,一种货币流通的越广,得到的铸币税就越多,所以后世的美元能够全球吸血,奉天不求别的,只求能占点西北的便宜。

毕竟西北这些军阀还都是土包子,根本不懂金融操作的奥妙。看起来他们捞到了不少钱,但是连一点汤都算不上。

王永江把这些张廷兰的计划彻底理解之后,也忍不住由衷的伸出了大拇指。

“拙言,要是按照你的办法,张勋基本上就是给咱们管理西北商路的打手,堂堂巡阅使落到这步田地,这有点可怜啊。”

“哈哈,岷源先生,不管他可不可怜,和咱们合作,他一年至少有三五百万的收入,足够让他手下的士兵过得舒舒服服了,要是不和咱们合作,热河、察哈尔、绥远三地加起来,他也榨不出这么多的军费来!”

王永江也不住的点头:“控制了东北和西北,咱们对俄国黑市的影响力又会增加不少,这个主意简直是一起吃两头啊,不只那些商人被算计了,就连俄国人也跑不了。”

“相对于算计,我更喜欢双赢两个字!”张廷兰还是很在意名声的。

“不管是什么,既然你制定了这个计划,就由你实施吧。”

“岷源先生,我把计划送来,就是让你和大帅出面,说动张勋,至于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啊。”

“还有什么事比这个还重要?”

“当然有了,我现在是屯垦厅的一把手,自然要管理屯田的问题了,我要安排人手进关,去拐卖,饿不,是引进人口!”

第一百九十七章水稻育秧

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一块是北美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乌克兰大平原,一块就在东北,这是蓝星最适合农耕的地方。而这三块黑土地造就了三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似乎也说明了农业和国运之间的冥冥定数。

按照后世的标准,东三省供养了一亿人,而且还提供了全国百分十四十以上的商品粮,可见东北农业的潜力。当然目前的亩产没法和后世相比,但是东三省养活三五千万人还是可以的。

因此东三省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说是地广人稀,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张廷兰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东北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填补空白,这样才能把东三省的潜力都挖出来。

日本目前人口是五千万出头,另外占据了朝鲜半岛和台湾等地,要想对抗这个岛国,至少要有相应的人口规模,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有了人口才有了一切。

张廷兰早就筹划着要大量引进移民,现在老张一统奉天,主要的精力已经转移到了发展上面,张廷兰又监管着屯垦工作,顶着这个名头,自然要干出一番业绩来。

张廷兰已经准备甩开膀子从关内划拉人了,他笑着对王永江说道:“岷源先生,万事以人为本,有了足够的人口,才有足够的工人农民,才能组建足够的军队,有稳定的税收,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赚钱和移民大业相比,还差得太多了啊!”

“拙言,也有你这么一说,不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这个财政厅长要是一点资金不给你批。我看你怎么从关外移民!”

“岷源先生,不带这样的啊,这可是关系奉天兴旺发达的根本,你怎么能不支持呢?”

“拙言,移民固然重要,可是要是没钱也什么都玩不转,俄国那边的事情你别想都推给我,你也要承担起来,当然移民的事情你更要管起来。你们年轻人身体好,连轴转都没有问题的。正所谓能者多劳,你别想推卸责任。”

王永江摆明了是不想放过张廷兰,他和张廷兰共事一段时间以来,也知道张廷兰的本事。当初对俄国走私就是他一手促成的,想在想要捞到更多的好处。肯定少不了他的参与。

“拙言,你不能把事情简单的分开。而应该联系到一起。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咱们向俄国走私,和你从关内移民其实是一个事!”

王永江笑着说道:“咱们在辽阳搞了一个以工代赈,说实话花费比起平时的救灾多了数倍,但是我认为这些钱花的有价值。正好现在冰雪消融,辽阳一带的灾民早早的就开始了重建工作。各组的组长都在积极筹划着农耕的事情,他们比起别的农民,更有效率,办事更有规划。这一点就十分难得。”

王永江向张廷兰讲起了辽阳救灾计划的好处,通过分组负责的方式,老百姓不再是一盘散沙,全都被组织起来了,这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政府第一次不用通过地主,就能把政令直接落实给每一个老百姓,这种变化堪称天翻地覆。

而组织起来的老百姓已经不是传统的佃农,而是具备了一些农业工人的雏形,按照张廷兰的计划,五年之后,老百姓重新获得土地所属权的时候,他们直接转为农场化的经营,彻底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

生产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大的抗风险能力,这些老百姓也不会因为一场水灾,就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同时张廷兰还利用各种手段鼓励他们进行多种经营,这些老百姓之中可能会出现商人,手工艺者,养殖户等等职业。有了他们的存在,农村经济就会发展起来,而且由于采用了这种方式,还能避免藏匿土地的情况。

长远来看,这些农场肯定还会发生变化,现在所有人的土地数额都差不多了,在未来肯定会发生兼并的情况。农场内部兼并,农场之间兼并,出现规模更大的农场,这些农民或是彻底变成农业工人,或是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不管走向哪个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