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8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斟酌着说道。

杨士奇虽然是李云天的恩师,与李云天关系密切,但杨士奇同样也是宣德帝赖以依仗的重臣,故而他不可能打包票说李云天没有涉及刘仁所说的事情,又或者刘仁是在诬告,故而只能按照流程来处理此事。

“皇上,臣觉得杨大人言之有理,镇国公以交趾、广西总督之尊给大明镇守西南,不可轻动,否则势必引发两地的混乱,因先派人前去彻查而后再做打算。”

随即,杨浦向宣德帝一躬身,对杨士奇的提议表示了赞同,毕竟李云天不是普通的臣子,而是主政一方的大员,对交趾和广西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臣附议!”杨荣和陈山对视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他们也不赞成单凭一份状子就大张旗鼓地查李云天,还是私下里循序渐进为好。

这并不是杨士奇等人刻意维护李云天,他们是在维护朝廷的秩序,如果李云天身为堂堂的朝廷重臣因为一份状子而被朝廷严查彻查的话,恐怕会引得人们争相效仿,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朕也正是此意。”宣德帝闻言点了点头,开口沉声说道,“诸位卿家觉得派谁去交趾比较适宜?”

“皇上,臣觉得应该派南京三法司前去探查,一来可以威压广西、交趾总督府,使得其配合彻查,二来也能稳定京师的朝局,不至于引发猜忌。”

杨士奇沉吟了一下后想出了一个主意来,让南京三法司的人前去交趾密查,这样既在级别上压广西、交趾总督府一头,同时也可以使得此次探查尽量免受外界干扰。

通常来说,遇到这种重要的事件,宣德帝肯定会派遣三法司的官员前去彻查,不过李云天与三法司的关系都很好,无论派谁去都无法避嫌。

其实不止三法司,李云天近些年来与京城大大小小衙门的关系都比较和睦,即便是曾经与李云天有过纠葛的户部也因为李云天在与南洋诸国海外贸易中赚来的那些银子而变得越来越紧密。

如果按照一般的流程,宣德帝会让监察御史巡按交趾,不过李云天时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那么为了稳妥起见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肯定就无法启用。

因此,从查案的能力以及避嫌等因素上来看,也唯有选择南京三法司的人去查。

“好,就依卿言。”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认可了杨士奇的这个提议,咳嗽了几声后向杨士奇说道,“给南京三法司下文,让他们即刻派员前去交趾探查此事。”

“皇上,派何种官阶的人去为好?”杨士奇向宣德帝一躬身,开口请示道,这种大事自然要让宣德帝圣裁。

“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和南京刑部左侍郎,派三人前去交趾。”宣德帝沉思了片刻,开口向杨士奇说道。

广西、交趾总督府的级别要高于大明的布政使司,但具体什么级别还没有最终定下来,不过由于李云天以镇国公的身份担任总督府的总督,那么就使得总督府的级别与各大都督府类似,而各大都督府是与六部平行的朝廷衙门。

因此,广西、交趾总督府可不像大明各布政使司那样好对付,南京三法司去的人级别低了根本压不住,但是又不能太高,否则会引发外界的猜疑,故而还是派出三法司的二号人物去比较合适。

“臣遵旨。”杨士奇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沉声答应了下来,心情显得有些复杂,看来是有人刻意在针对李云天,否则不会接连两天都会有涉及到李云天的事情发生,对方此次来势汹汹,也不知道李云天能否安然度过这一关。

不仅杨士奇,杨荣、杨浦和陈山都和他一样已经意识到李云天遇上了麻烦,毕竟三人阅历丰富这点儿苗头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只是不清楚究竟是谁想要对付李云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京城会随之变得热闹起来。

包括杨士奇在内,谁也没有注意到宣德帝的双目闪过一道凛人的寒芒。

第758章争贡

虽然宫里封锁了刘仁告李云天御状的事情,不过登闻鼓一响,那些消息灵敏的人士还是很快就得知了详情,对此无不倍感震惊,谁能想象到此次事件的主角竟然是李云天。

晚上,讲武堂。

“国公爷,已经弄清楚了,敲响登闻鼓的人名叫刘仁,自称是交趾的布商,应天府已经查验了他的路引,路引是真的,状告你以权谋私,欺压良善,只是不清楚他状子里写了什么。”

李云天正皱着没有看着手里的一份公文时,一名穿着佩戴着上校军衔的讲武堂武官快步走了进来,沉声向李云天说道。

这名上校名叫陈慕义,是陈凝凝的堂哥,当年李云天在江西九江府湖口县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跟着李云天,深得李云天的信赖,因此得以担任李云天身边的卫队队长。

“北镇抚司那边有什么消息?”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冷笑,这种雕虫小技简直就上不了台面,要想用这个把他整下来难于登天,随后他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问道。

“忠武伯那边传来消息,吴欣并没有被关在北镇抚司衙门的诏狱,而是在北镇抚司的左千户所里,没有皇上的谕令即便是忠武伯也没法见到他。”陈慕义闻言沉声回答,他口中的忠武伯指的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司李满山。

“哦?”李云天不由得感到有些惊讶,眉头微微地皱了起来,他本来想让李满山在审问吴欣时打探一些消息,没想到李满山竟然连吴欣的面都没有见到。

随后,李云天向陈慕义摆了一下手,陈慕义就躬身退了下去,只剩下李云天坐在那里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良久,当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时李云天这才回过神来,一名护卫进来给屋里的火盆上添加了一些炭火后离开了。

李云天望了一眼手头的公文后起身来到了窗前,打开窗户面无表情地望向天空中的一轮弯月,一股清爽冰凉的寒风随之从窗外吹来。

“争贡!看来日本国内就要爆发一场大乱。”莫约一盏茶的工夫,李云天关上窗户重新回到案桌前,拿起面前的公文看了看,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份公文是浙江布政使司上奏给的朝廷,后来被内阁转到了他这里,通常与海外贸易有关的事情都会交给李云天来处理。

浙江布政使司所奏的事情与宁波市舶司有关,来自日本的两支朝贡队伍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引发了一场冲突,最终导致在浙江宁波爆发了一场骚乱。

历史上,直至明朝中期以前,日本国内朝野仍对大明以上国之礼相待,大明的朝贡贸易史称勘合贸易。

所谓的勘合指的是大明发给海外诸国的朝贡凭证,一式两份,一半为勘合,一半为底簿,是朝贡贸易的许可证。

其中,大明颁赐给日本的勘合百道,系由日字号勘合100道和本字号勘合100道,以及日字号勘合底簿2册和本字号勘合底簿2册组成。

日字号勘合100道、日字号与本字号勘合底簿各一册存于明朝礼部;本字号底簿一册置于福建布政司,而本字号勘合100道、日字号勘合底簿一册则送至日本。

按照规定,由日本刀大明朝贡的船只每船需带勘合一道,与福建布政司存放的底簿核对无误后,始护送至京,再与置于礼部的底簿核对。

而由明朝派往日本的船只,亦需带礼部的日字号勘合与日本的日字号底簿核对无误后,才准予入口贸易。

每逢大明朝廷改元时,即将新勘合和底簿送到日本,把未用完的旧勘合和底簿收回。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终明一世大明一共颁赐给日本的勘合有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6种。

只有凭借这个凭证才有资格向大明朝贡,否则只能落下被驱逐的命运,彰显了大明恩服四方的威望。

这种朝贡贸易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却有着极其繁琐复杂的规章制度,有一整套完善的流程要走。

而且,为了显示大明作为天朝上国的恩典和魄力,明廷往往高于市价十倍乃至数十倍的价格收购贡使带来的“贡品”,因此吸引了大量海外人士争相来大明朝贡,进而有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由于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因此导致大量假朝贡队伍浑水摸鱼,这个时候就需要来查验队伍的勘合。

永乐年间以来,随着日本各地守护大明的崛起,室町幕府将军所掌控的地盘已经只限于京畿附近,不仅那些势力强大的守护大名,就是那些有实力的中等守护大名也不再听从将军的指挥。

大名的称呼来自于“名主”一词,七世纪时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学习大唐的租庸调制,创立了“班田制”,可惜班田制没能维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