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贵娇-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20章 弦动

    除了长隐公子和沈度外,朝中最先得知崇德帝有巡幸打算的,是礼部尚书张明德。
    因为崇德帝召见了他,询问了帝王出巡所需的法驾、卤薄等仪仗定制。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张明德立刻就领悟了崇德帝的心意。
    皇上有意出巡!
    当即,他就回道:“回皇上的话,吏部准备法驾、卤薄等,需时并不多,约一个月可。”
    礼部会要当中,关于帝王出巡、行幸的开篇就是“四时蒐狩,前王常典,事有沿革。”,既然是常典、沿革,那么礼部就不要制定章程,只需按照先前仪制准备即可。
    花时,自然不用太多。
    张明德觉得有些奇怪:皇上缘何突然想出巡了?
    崇德帝并不是一个喜好出巡、行幸的皇帝。——这或许与他曾册封为平王、迁居外地三载有关。一些位重的官员都能察觉到,崇德帝对京兆的归属感比前几任帝王都强烈。
    这种强烈,无所谓对或错,个人感情使然。是以,张明德只是感到奇怪而已。
    张明德只是知道崇德帝欲巡幸,但帝王去哪里,他却是不得而知。但这对礼部无妨,该作的准备,还是可以事先做的。
    不想,崇德帝却说道:“朕只是问问,礼部尚不用准备什么。”这话语是令礼部不宜有动,言下之意是:他欲巡幸的事,尚不想让朝官知道。
    张明德恭敬领命,心中压下了想让礼部官员准备仪礼的打算。至于他自己,参详参详某些内容,还是可以的。
    张明德离开之后。崇德帝继续翻着奏疏,却不太看得进去。——他还是在想着巡幸江南一事。
    巡幸江南,是他去年就有的打算,只是朝中各种事情不断,就一直拖到了现在。早两日,长隐公子进宫,在太液池品茗的时候。提及了江南的绝好春/色。让崇德帝心思泛动。
    长隐公子久病初愈,对山河景色自是无比向往,在茶香袅袅之中。他叹息着说道:“臣卧病之时,总想着春日早些到来。殊不知,现在身体稍微好些了,最好的春/光已经去了。还是要多出去走一走才是。”
    他的语气,带着黯然和期待。谪仙般的容颜,总能让人生出一种油然赞同感,崇德帝也不例外。
    趁着国朝山河大好,多出去走一走。的确是一件乐事。
    崇德帝登位之后,也出巡过两三次,最远都是去了靠近京兆的关内府。像江南这么远的地方。他还没去过。唔,登位之后没有去过。
    听到长隐公子这么说。崇德帝也有些怃然,略略说了去年巡幸的打算。倒不是为了听从长隐公子的建议,只是心里漏出多少真实想法来。
    “皇上,山河大好,值得一去。巡幸亦是理政之一。臣以为皇上出巡,以观风问俗,示威于四海,广布浩荡皇恩,是件好事。”长隐公子说道,点到即止。
    他时常与崇德帝品茗,还是清楚崇德帝心思的。他只说山河和理政,决口不提旁的,便是知晓有这样的诱因已经足够。
    的确,足够了。
    长隐公子的话语,已经勾起了崇德帝的想法。准确地说,巡幸江南的打算,一直在其心中,现在只是被长隐公子引出来而已。
    他有这样的打算,却还没有最终确定。多番思虑之下,他便召来了礼部尚书张明德。
    问及巡幸法驾,其实在崇德帝心中还是倾向巡幸,只是仍有顾虑罢了。他的顾虑,很简单,就是监国的问题。
    他若是出巡,京兆百官所禀,九府十六卫之事,总得有人处理。朝政中心,仍是在京兆。
    一连数日,崇德帝都在想着这种顾虑。最终,还是中书侍郎杜预的奏请,令他下定了决心。
    在宣政殿早朝之时,杜预出列,朝崇德帝禀道:“皇上,现国朝承平,太子已立,臣奏请皇出京兆,巡幸九府!臣闻寻访问俗,大化所先。故帝舜巡狩,望秩山川,遍于群神……”
    中书省为帝王出言建策,奏请崇德帝巡幸,是杜预这个中书侍郎的职责之一。但他这些话一落,仍是使殿中官员愣了愣。
    他们呆愣的原因,大抵和张明德差不多:皇上并不喜欢出巡,杜预为何会在提出这样的建议呢?若是皇上出巡,京兆政事谁来处理?
    不少官员都觉得,现在不是出巡的时机。皇上出巡,当然是由太子监国,但现在东宫属官配备尚未完成,太子监国,可行不?
    朝官们心有疑虑,在杜预之后,一时都没有官员站出来,不管是附言还是反对。
    过了好一会儿,太仆寺丞崔韶才出列,附言陆清所请:“皇上,臣赞同陆大人之言。以因行幸,振威耀武,愿皇上所幸之处,德化尽敷……”
    崔韶是顾霑的远亲,此时出言附议杜预的话,使得官员们不由朝顾霑看了几眼。顾霑也是赞同的意思吗?
    顾霑神情自若地站着,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他心底里,对此事无可无不可。崔韶会赞同陆清之言,定是出于自心,他并没有多加影响。
    听到巡幸之事,在宣政殿上的朱宣明,眼睛不由得亮了亮:若是父皇出巡,那就是自己锻炼的机会到来了。不管父皇出巡一月还是两月,这段时间,自己就能接触朝政,亲自处理朝事了。
    想到这里,朱宣明觉得血液都在奔腾,心口都微微泛热,激动得!
    这时,太常卿韩士元却出列反对了:“皇上,巡幸九府,劳师动众,六宫与文武官员随行,令得各府震动,非有利之举……”
    韩士元是怕皇上巡幸奢糜,对国朝百姓无多少益处。
    对此,陆清当场就反驳了,道是皇上巡幸的规模可以减少,所带的官员也不用那么多,就不会有所奢糜,云云。
    朝中官员各有看法,一时争论不休。而高坐着的崇德帝,心中的打算却渐渐坚定了。
    随后,崇德帝便下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令成国公府秦邑出了一身冷汗。
   
☆、第421章 秦邑的害怕

    崇德帝就巡幸一事,下了诏书,曰:“古者帝王观风问俗,皆所以忧勤兆庶,安集遐荒。如今国朝承平,尤其是江南百姓富庶、文道兴盛,今欲巡幸江南府。令礼部备法驾、卤薄……”
    人主行幸,礼必有名,以晓示天下,这诏书已将行幸的名目说了出来。法驾、卤薄这些,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江南府”这三个字。
    江南府,百姓富庶、文道兴盛之地,在大定九府之中是有特殊位置。这些年来,江南的士子和大商越来越多。自然,江南府在朝廷和民间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崇德帝登位已十一年,巡幸江南是为了体现对江南府的重视。会选择江南府,也是应当之事。
    有关帝王巡幸的事,之前在宣政殿已经有了一番争论。以中书侍郎杜预为首的赞同派,和以太常卿韩士元为首的反对派,就此几乎在宣政殿中打起来了。
    别看杜预是个喜好音律的儒雅文人,却是火花性子,韩士元说的那句“为免劳民伤财,皇上不宜行幸”的话语,他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杜预建议崇德帝巡幸,固有沈家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出于他在中书侍郎位置上的责任。
    在他看来,帝王不应总是在皇宫之中,巡幸九府,才能对百姓民情有所了解。劳民伤财,那是针对皇上出巡的规模大小而言,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宫中的含元殿前,还立着巨大的望君出呢,意在警戒帝王不可耽于后宫、宜出访民间。又怎能因噎废食?
    况且,崇德帝上一次出巡,已经在三年多前了。时隔这么长,也应该出京巡幸了。
    最后,还是崇德帝发话,阻止了这两个人的激烈争论。退朝之后,政事堂的官员就齐聚紫宸殿。经一番商榷之后。就有了这份诏书。
    朱宣明及东宫一系的官员,对这个诏书的态度是心喜的。毕竟,太子监国。是亲自处理朝政,是对太子的最好锻炼。
    不管皇上巡幸的地方是哪里,这都没有多少关系。
    但是,心喜的人之中。并不包括成国公秦邑。事实上,在听到帝王欲巡幸江南府时。秦邑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所想的,都是如何阻止崇德帝的出巡。
    因为,江南府不仅百姓富庶、文道兴盛。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江南银库!
    江南银库,是大定原三大库之一。将近两年前。皇库爆发出贪渎之事,后来朝廷下令裁撤银库。三大库之中,就只剩京兆国库和江南银库了。
    在皇库贪渎事后,崇德帝采纳了朱宣明当时的建议,下令彻查京兆国库和江南银库,最后不了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