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有刘永志现身劝降,沿余的夷陵州(宜昌)、归州、巴东等地的大西军抵抗都极为软弱,刘永志不但挺进的速度十分神速。一路招降之下,军队人数有增无减,很快就达到了上万人,直逼夔州。
这时在石柱的王焕然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在没能说服秦良玉表态支持秦牧前,就透露了夜不收正在加紧分化张献忠四个义子的消息,以至石柱提前有所准备,迅速出兵攻打重庆。
眼看如何游说。秦良玉就是不松口,甚至提出要求秦牧拥立朱家子孙。王焕然心中大乱,急追秦翼明与马万年到重庆城下。试图说服二人归附秦牧,二人虽然心动,但却不敢违背秦良玉。
王焕然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放弃游说秦翼明与马万年,紧急绕道广安、南充,再赴成都,以求与李定国、艾能奇达成最后的协定。
消息传回到武昌,秦牧暗暗皱眉,派王涣然去游说秦良玉,是想在分化孙可望四人后,利用秦良玉在四川的崇高威望,迅速争取四川官民的支持,为此他甚至恬着脸去和秦良玉攀亲戚了。
对王焕然的表现秦牧虽然不满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不能要求每个手下永远不会出错,更不能奢望他们个个有苏秦张仪那样的口才。
现在的他对手下人的功过赏罚必须慎重拿捏,必须做到客观合理,至少不能再凭自己的喜怒行事。
王焕然未能说服秦良玉,这本身有其客观因素在,秦良玉为大明征战一生,忠心耿耿,要说服他本身就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王焕然错就错在没能说服秦良玉前,就透露己方的行动计划,这个责任以后再追究。
现在形势很被动,秦翼明和马万年能不能攻下重庆,万一攻下重庆后对己方是利还是弊,目前这些都难以评估。
好在现在秦牧一直封锁着消息,秦良玉还没得知朱聿健在福建称帝的消息。只是纸终究包不住火,秦良玉迟早会得到消息的,到时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还真难说。
秦牧一时没有计策,便问左右:“司马先生,四川乱局当如何收拾?”
司马安沉吟道:“在臣看来,能分化孙可望四人,这第一步已经走好了,接下来紧要的就是将李定国与艾能奇拉笼过来再说;
至于秦良玉,若不能说服,就先听之任之,还是先不要与之撕破脸面为好;
若是刘永志能顺利拿下夔州,可让其绕开石柱,直接向西挺进达州、广安,这样一但王焕然说服李定国与艾能奇,咱们同样可与成都连成一片。”
李源接着说道:“秦王与秦良玉毕竟源出一支,秦良玉虽然没有表示支持秦王您,但对秦王您称王也没有大加斥骂,可见她还是有所保留的;
臣下看来,我王不妨绕过秦玉良,派人直接授秦翼明为四川总兵,马万年为副总兵,不管他们敢不敢接受,咱们先表示出自己的诚意,这样一来,至少能让秦翼明不至于与我军为敌。”
何亮想了想说道:“殿下,咱们还可以从福建方面试试,让咱们的人在福建宣称秦良玉已经投我秦国,朱聿键若因此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对咱们争取秦翼明和马万年将十分有利。”
“好,就按诸位说的办。”
四川虽然重要,但根据目前的布局,秦军当务之急是夺取“制江权”,刘猛与赵寒对李自成余部及关宁军的整编已基本完成,现在十万大军已集结,准备东取安庆。
所以秦牧与司马安等人讨论的重点很快转移到这方面来,这时燕高飞快步走进崇政殿,并报道:“秦王,惠登相和金声桓的黑旗船队已经到九江,二人要求面见秦王您,才同意商谈归附事宜。”
李源当即阻止道:“秦王您不可以身涉险,以防二人有诈。”
秦牧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惠登相与金声桓手下六万人马的行为虽然值得怀疑,但有大小船只数百艘,都是当初清君侧时从南京附近各州县抢来的,这些船正是秦军现在最需要的。
为了顺利接收这支军队,秦牧说道:“反正咱们的重心也要东移,本王顺便去会会惠、金二人倒也无妨,你们放心,本王不会孤身涉险的,到刘猛军中之后,让他们二人其一个上岸洽谈,这总行了吧?”
李源欣然答道:“如此甚好。”
“秦王,秦王。。。。。。。。”户部尚书刘伯全一脸狂喜的进来,努力压住了自己的情绪后,小声地说道,“秦王,成了,成了。。。。。。。。”
“什么成了?”
“秦王,云端果然没有说谎,大扒沟的东西挖到了,凌将军用两夜时间,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东西运回襄阳。”
“哈哈哈,好,咱们不是有大批粮船给马永贞他们运粮草吗,回程的时候安排粮船把东西尽快运回武昌,尽量掩饰好,以免消息传到洛阳那边去。”
“秦王放心,嘿嘿,这回秦王要造多少条船,臣也不皱一下眉头了。”
刘伯全说完,殿中诸人无不露出喜悦的笑容,七千万两啊,就算不收湖广江西的税赋,也足够挥霍一两年的了。
当然,不收税赋这是不可能的。
第301章 内外交困
阿济格大败所引发的政治风暴在燕京持续扩大着。
尽管多尔衮已经将阿济格革职问罪,并多方努力想平息事态;
但事态的严重性还是超出了多尔衮的预测,这场政治风暴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大清自立国以来,就没有经历过如此惨重的失败。
不算王光恩、王光泰兄弟俩刚刚归附的四万多人,阿济格与尚可喜这次率领的满蒙旗军加上吴三桂的关宁军共有六万多人,结果最后只逃回一万四千人。
几乎算是全军覆没,面对如此重大的伤亡,光是追究阿济格一个人的责任就可以了吗?
当初战略是谁制定的?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满清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相反,其内问的权力斗争极为激烈、残酷。
两年前皇太极猝死,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谭泰、拜音图、何洛会、塔瞻等八大臣在清太宗庙前发誓,要全力扶保豪格上台。
索尼和鳌拜等人还调用正黄旗的最精锐部队--巴牙喇兵(护军)守住皇宫,大喊:“我等但知先帝子孙,不知其他!”誓死保护豪格。
多铎、阿济格也不示弱,准备调动正白旗精锐进攻。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后来多尔衮退让,提出拥立六岁的福临,避免了一场大分裂的危机,摄政之后,又对两支黄旗进行过分化,谭泰、拜音图、何洛会三人先后叛投多尔衮;
但问题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这四人至今没有屈服,由于入关正在用人之际,而这四个大臣都是极为能往善战的大将,多尔衮一时也没法下手。以免影响大局;
现在螯拜、图赖、图尔格等人都率大军在外征战,并非没有一点反击之力。
各掌一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对多尔衮的专横独断也心怀不满,只是多尔衮势大,一直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另一方面,当初何洛会叛变时诬告豪格“悖逆”,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都表态要处死豪格,最后,由于年幼的福临涕泣不食,豪格这才得以免死。
入关后再次即皇帝位时。又是小皇帝提出恢复豪格的爵位。
六七岁的小屁孩知道什么,多尔衮猜测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怂恿小皇帝,留着豪格以让自己有所顾忌;
而这个在背后怂恿的人,极有可能是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看似软弱可欺,但别忘了她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有科尔泌部在背后支持。
如果真是大玉儿在背后怂恿小皇帝,问题就更复杂了。
现在军政大权虽然都掌握在多尔衮手上,但小皇帝毕竟是大家公认的主子,掌握着大义之名。
若是有人以小皇帝之名聚拢那些对多尔衮不满的势力。再有代善和济尔哈郎支持的话,情况将极为不妙。
朝堂上的大臣每天在打口水战,目前暂时没有人敢将矛头直指多尔衮,但对范文程和宁完我这些人却没有这么客气;
当初是他们怂恿入关的。入关后的战略也都是他们帮着多尔衮一手谋划的,现在大军惨败,请诛这些始作俑者的呼声越来越高,范文程和宁完我等人现在根本不敢上朝。因为上朝的话常会遭到满臣的殴打。
多尔衮当然明白,攻击范文程等人就是攻击他自己,因此他力保范、宁等人。
然而现在就连远在江南的多铎。也来私信要多尔衮用范文程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