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过之余,文书又想到二哥这次转业回来后家里也不再是军属了,少了很多政策照顾,心中多少有些失落,忍不住抱怨道,“现在世界上这么不太平,上面究竟是怎么想的。居然要在这个时候大裁军?”
“你这个小子懂得什么!不打仗却一直维持着800万军队。哪个政府吃得消?而且这开销不还是得老百姓来出吗?”,二哥闻言当即呵斥道,但随即面上也有些郁郁,毕竟这次裁军不但是他个人得退出现役。甚至就连他所在的师都被裁掉了。这对一个军人来说实在是很难接受的。
这时文书又多话了。“嗳,我说哥呀,你们师被裁是不是因为以前大都是**的缘故?你看陈司令(陈明仁)现在也被打发到连预备役都不算的建设兵团去了。。。。。。”
“你给我闭嘴!不知道就别乱说。这次大裁军只有四支师级以上的部队一个兵都没裁,其中三支无论是军事主官还是大部分兵员都是出身当年的**,即使是马仲英的装甲军,超过一半的士兵和大部分的军官以前也都是在**干过的。。。。。。”,二哥厉声打断了弟弟的胡言乱语,并马上谆谆告诫说,“老三,你自幼聪明,哥哥我不如你,但光会耍嘴皮子是没用的,如今世道变了,老实人占便宜,耍小聪明的反而吃亏,你要将自己的聪明用到正路上,少说怪话、多做实事。。。。。。”
文书听后却只是无所谓地吐了吐舌头,但是见到哥哥不高兴,他还是明智地转移了话题,重新谈起苏德战争的事。二哥听着听着却不禁眼前一亮,下决心道,“我要报名去新疆参加建设兵团,像我这样刚刚退役的老兵,那里肯定欢迎的。现在苏德战争打成这个样子,如果咱们中国要参战的话,肯定西北军区是最先动员的,新疆更是首当其冲。要是这样的话,我就有机会再上战场了,而且现在接掌了新疆建设兵团的陈司令还是咱的老首长。最重要的是,现在胡总是西北局的书记,跟着他有仗打,而且总打胜仗。。。。。。”
话是这么说,但即使是胜仗,也一样要死人的,见到哥哥一心想回部队,文书心中顿时心中雪亮,醒悟到哥哥这样决定其实主要是为了自己考虑,不禁暗自有些苦涩,但劝说的话却终究没有说出口来。
新中国建立后,在胡卫东等部队高级指挥员的呼吁下,人民政府出台了一些关怀军属的重要政策,这些政策并不是给军属什么特权,只是为了防止军人既流血又流泪,比如破坏军婚要判死刑,而那些伤害到军人军属的冤案,责任人也会被从严从重论罪判刑。也正是因为这样,文书虽然平时喜欢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人际关系也并不好,但在拿不出他危害了国家人民利益的实际证据的前提下,别说没几个人敢冒着被认定为诬告的风险去举报他,就算告了那也是白告。
文书的二哥之所以急着想要重返部队,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保护自己这唯一的弟弟,虽说新中国成立后司法上比民国时期公开公正了许多,但是像文书习惯于仅凭臆测就不负责任地满嘴跑火车的家伙,想要上纲上线、罗织罪名,实在太容易了,如果再抓住二哥当初曾经当过**这一点大做文章,那后果就可能更严重了。这种过于敏感的政治气氛要到那些当年有亲人被白军杀害甚至满门被灭的老干部陆续淡出一线后才会逐步好转。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在很多年后,像文书这样喜欢造谣传谣的家伙,依然是很容易被公安请去喝茶的。。。。。。
不过,二哥这样做只是治标不治本,一个人的性格既已形成,就没那么容易改变,而文书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并且年龄还轻,却一直不愿去学技术,而是设法挤进了政府部门想当干部,却又管不住自己的嘴而难以升迁,就足以看出他的个性如何了。事实上,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保护,文书才能继续他那令人无语的为人处事习惯。直到后来二哥为国牺牲,他才醒悟过来,放弃了并不适合他的仕途,而投身于教育事业,倒是靠着自己不错的口才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二章 大裁军

ps:  感谢书友“飞雪12”与“付梁”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兄弟俩口中所说的大裁军是这一年的7月份决定下来的,主要原因是财政不堪重负,毕竟正如那位哥哥所言,对于一个和平状态下的国家,维持800万人的庞大常备军实在是太重的负担,尤其中国即使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如今依然还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1941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之比已经上升到了2:3,但距离1:1还有一段距离。),就更是难以承受,因此裁军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抗战结束前夕,赤色党中央就已经准备要裁军了,谁知后来居然与英国越打越大,一直都停不下来,结果裁军事宜居然拖到了1942年的下半年。。。。。。
虽然不是太笨的人都能猜到中央要裁军,但是1942年大裁军的规模还是超出了绝大部分中国人乃至于外国人的意料。根据中央军委颁发的命令,总人数不下百万的铁道兵部队撤编,原有的官兵如果自愿,可以转为事业单位编制,继续在改名为铁道部的原铁道兵司令部辖下工作,也可以自己另找工作,这方面政府可以帮忙解决一部分,但是收入和待遇不可能比留在铁路系统更高,如果不想再吃公家饭了,那也一样是可以的,只是那样的话,政府就不会帮忙安排工作了。最终,由于中国人还是普遍喜欢稳定的工作。超过七成的铁道兵都留了下来,保障了铁道部建立初期国内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
而数量同样庞大的工程兵部队虽然没有被撤销编制,但是却不再属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而转为了所谓的“生产部队”,从此除非外敌大规模入侵、国家发布总动员令,他们都不会再接到作战任务。必须说明的是,“生产部队”并不能算是预备役部队,而更应该看成是以部队编制方式组织起来的特殊行政单位。
与更像是一个超大事业单位的工程兵部队相比,同样属于“生产部队”的建设兵团更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诸如“农x师”这样的编制与地方上的某某县其实十分类似。只是这些“农x师”是可以转移的。而在这些“农x师”里同样有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后两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两级预备役。但因为“生产部队”是实行的军事化管理,组织编制也还是部队的那一套,因此一旦开始动员,这些“生产部队”里的民兵预备役人员会比地方上的更快形成战斗力。
而随着“生产部队”、特别是生产建设兵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人称“优先预备役”的生产部队基干民兵人数也日益增多。迅速成为了新中国动员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在和平时期,他们对于国内、尤其是边疆和落后地区的生产建设,更是贡献极大。
与苏联恐怖的“影子部队”动员体制相比。中国这种涵盖“野战军…边防军…内地驻军…武警部队…生产部队基干民兵…地方基干民兵…生产部队普通民兵…地方普通民兵”的多级体制可以说毫不逊色,虽然在战争前期扩军的速度有所不如,但是后期的潜力却更加巨大,而且和平时期对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甚至还有助于经济发展。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爱好和平,国防建设的思路也以防御为主,从更加重视持久后劲的动员体制就看得出来。。。。。。
铁道兵、工程兵和生产建设兵团脱离作战序列、乃至脱离军队系统,都在大部分中国人的预料之中,但是作战部队也遭到了大幅裁撤,就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其中大约百万军人转入武装警察部队乃至复员成为民警、交警或者消防员,这可以说是确有必要,但是另外还裁掉了不下100万人,将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压缩到了300万人左右,就不可避免地让这一裁军方案的提出者胡卫东备受争议,毕竟现在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这样大幅度地裁剪自己的作战力量难道不是自毁长城吗?
其实胡卫东自己也觉得裁军的步子有些过大,但是为了减小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快国内民兵体系的完成,同时推动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大裁军却是宜早不宜迟的。此外,只有太祖和胡卫东等少数中央的高层清楚,这次大裁军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做给苏联人看的,只有他们放心了,才会大量从远东和中亚调兵增援欧洲部分啊!
虽然苏联在抗战期间给予了中国不小的支援,但是他们的小家子气以及偏向于南京政府的态度都令中国赤色党上下多少有些不满,而且因为自认为当初是出了钱购买并且还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