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è党给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制造一些麻烦。所以情况还好;反而是之前与英国人没什么过节的克里姆,在与德国谈妥之后不久便率军向英国控制的埃及和苏丹发起了全面进攻
由于土和印度都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因而中东的英军不可避免地被抽走了不少了,加之克里姆又是百年不遇(世界反殖民的几百年历史中无人能比,称其为百年不遇并不为过。)的军事天才,更出动了不下50万的大军,还有德国空军与装甲部队的配合。结果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便消灭了埃及和苏丹的英军主力3万余人和大量的殖民地部队,还逼迫亚历山大港内来不及撤离的数艘军舰自沉于港内,小胡子闻讯后大喜过望,亲自向其发来了贺电。
饮马苏伊士运河之后,克里姆并未满足,他很快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主力部队渡过运河袭取中东的英法殖民地和附庸国,同时分出一支偏师南下解放北苏丹。丘吉尔得知埃及陷落后大惊失sè。由于当时土无力派出援军,他只能从印度抽走10万英军和10万印度军队加强西亚英军的实力以尽快夺回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苏伊士运河。
但丘吉尔却万万没有想到,中东英军总兵力超过30万、还有众多附庸国和部族酋长全力支持,却还是被阿德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后世史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克里姆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他麾下官兵的勇猛善战;二是来援的德国空军和一个装甲师表现出sè。尤其是隆美尔的一个装甲师因为西亚平坦的沙漠地形而如鱼得水,在空军的配合下给予英军以沉重的打击,隆美尔也因此再次扬名,并被早就对其十分赏识的小胡子破格提拔为非洲军团司令。同时破格晋升为陆军上将;三是克里姆如今已经成为了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心中的大英雄,在阿拉伯世界尤其如此,虽然西亚的酋长们屁股普遍坐在殖民者一边,但他们的士兵却基都出身下层,而且穆斯林可没有东亚民族那样的服从xìng,结果英国的阿拉伯仆从军在与阿联军队交战时动辄哗变倒戈,这仗根就没法打了,以致于战后很多被俘的英军官兵都认为如果只有英军迎战、不带这些时不时在背后捅刀子的所谓“友军”,即便还是赢不了,至少也能输得好看一点
中东英军确实败得够冤,但即使有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改变英国失去对中东控制的现实。克里姆挥军横扫中东之后,包括苏伊士运河在内的地中海东岸全部落入轴心国之手,不久之后西班牙又在德国“多拉大炮”的帮助下艰难地攻克了直布罗陀要塞,这就导致地中海内(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南部和克里特等东地中海岛屿)的30万英军被彻底封死在了里面,不但无法获得外部的增援,甚至连补给都断绝了,这令他们的士气空前低落,再加上其它战场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来,这些英军当中的大部分都在三个月内陆续放下了武器,少数顽抗到底的部队也尽皆遭到歼灭。(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八章 伊盟成立

ps:  感谢书友“夏(⊙o⊙)殇”的慷慨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这么多精锐部队遭到全歼,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更要命的是,这对英国的外交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英国帮助下复国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慑于阿联的百万大军和克里姆在穆斯林中的巨大影响力,同意和刚刚独立的的苏丹共和国等阿拉伯世界以外的伊斯兰国家一样加入克里姆倡导成立的伊斯兰国家同盟,共同抗御西方殖民势力。
伊斯兰国家同盟的建立使得克里姆的个人威望攀上了最高峰,而改名为阿拉伯联邦(改名主要是为了避免与阿拉伯联盟混淆,国家结构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的阿拉伯联盟也一跃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这一方面是因为伊斯兰国家同盟的建立增大了阿联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阿拉伯联邦本身的国力较前有了质的飞跃。。。。。
在西进的过程中,克里姆不但将埃及全境和苏丹北部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并入了阿拉伯联邦的版图,还将西亚的英国殖民地全部解放,而伊拉克、阿曼、也门这三个英国的附庸国也被阿拉伯联邦吞并,甚至连沙特相对独立的国家也因为出兵帮助英国、政治制度又是克里姆深恶痛疾的世袭独裁而被克里姆派兵灭掉,进入中东后所向披靡的克里姆甚至还抓住维希法国尚未正式入轴的机会、出兵袭取了在法国投降后选择了效忠维希政府的法国叙利亚殖民地。。。。。。
由此,阿拉伯联邦的版图大幅扩张。疆域囊括了整个北非和除了伊朗和土耳其之外的整个西亚,国土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苏联,位居世界第二,同时阿拉伯联邦的人口也由此激增到1亿以上(注1),仅次于中国、苏联和美国,排到了世界第四位,克里姆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将阿拉伯联邦的国防军扩充到200万之众,总动员的话更是可以轻松超过500万人。有了这么充足的人力资源。再加上阿拉伯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和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即便该国的工业和海空军实力还严重不足,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再敢小觑了。
而在阿拉伯联邦本身强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的伊斯兰国家同盟则令阿拉伯联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大。而且军事政治同盟的性质意味着它获得的不仅仅是软实力、同时也有不容忽视的硬实力。
到1941年底的时候。简称为“伊盟”的伊斯兰国家联盟已经拥有阿拉伯联邦、毛里塔尼亚(法国)、马里(法国)、尼日尔(法国)、尼日利亚(英国)、乍得(法国)、苏丹(英国)、埃塞俄比亚(注2)和伊朗这9个成员国。总人口超过2。3亿。。。。。。
其实克里姆最想拉进伊盟的还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曾经奴役了阿拉伯人数百年的土耳其,因为土耳其拥有这个时期所有伊斯兰国家当中最为发达的工业(与欧美列强相比还是很落后的,但与德国援建完成之前的阿拉伯联邦相比还是强得多了。也比起抗战时期的中国要强一大截,人家至少有能力自造巡洋舰。。。。。。)以及对于轴心国来说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铬铁矿(历史上这是德国铬铁矿的唯一来源)。
一开始尝试外交解决却没有成功的克里姆决定改用武力手段逼迫土耳其就范,虽然拥有80万军队的土耳其想要灭掉并不容易,但只是逼迫其加入伊盟的话,克里姆认为只需要消灭土耳其10…20万军队便足以令其屈服了,这对如今的阿拉伯联邦来说并不困难。
但令克里姆意外的是,死活不愿意加入伊盟当阿联小弟的土耳其政府虽然被他的百万大军吓住了,但却想出了更加巧妙的办法来应对这次危机,土耳其出人意料地直接加入了轴心国阵营,这可是小胡子努力了很久的,自然欢迎之至。这样一来,土耳其与阿拉伯联邦这两个国家之间成了盟国关系,克里姆就拿土耳其没办法了,好在土耳其虽然没有加入伊盟,但毕竟与阿联之间化干戈为玉帛了,这就令克里姆能够腾出手来巩固其对西亚新占领土地的统治,从这一点来说,克里姆的目的还是达成了一半。。。。。。
克里姆对土耳其尚未开始便提前结束的军事进攻,虽然客观上帮助德国将之前屡次拉拢无效的土耳其拉上了轴心国的战车,但小胡子却并未因此领他的情,反而由于克里姆这段时间近乎疯狂的扩张而生出了警惕之心,为此一度大幅减小了对阿拉伯联邦工业和军事援助的力度,直到克里姆在压力下同意让伊盟成员国全部加入轴心国阵营、并与苏联一刀两断,德国才恢复了部分援助项目,但与最初的计划相比,力度还是差了很多。
其实由于克里姆的关系而加入轴心国的并不仅仅是土耳其这一个国家,之前一直自称中立的维希法国政府也终于明目张胆地挂上了轴心国的旗帜,这一方面是因为土伦湾之战和英国人将仇结大了,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不这么做,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就要被克里姆全都解放了。
要知道,现在无论是哪一个法国政府,都没有余力向非洲派出足以阻止阿拉伯联邦南下大军的强大部队,一旦那些殖民地被其“解放”而成为独立国家,那可就很难再回来了。。。。。。
注1:二战时期阿拉伯世界的总人口难以考证,只能由现在的数据反推,目前阿拉伯世界的总人口大约为3。4亿,综合考虑到穆斯林生育率较高、战后却又有大量人口流出(主要前往西欧),二战时期阿拉伯世界的总人口应该在1亿上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