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对于侵华战争的胜利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为了给战后的rì本多保留一点元气,他终于下了决心,率残部向十五集团军投降。。。
之所以选择十五集团军而不是八路军,一方面是因为rì本人崇拜强者,而十五集团军在他们的印象中比八路军更加强大,尤其是十五集团军多次以少胜多,令鬼子输得心服口服,虽然世人都知道以多胜少才是兵法正道,但能够以少胜多的将领和jīng锐之师素来都更受敬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十五集团军旗下有rì纵这个特殊编制,虽然这些鬼子之前都无不对“叛徒”恨之入骨,但等到他们自己也投降的时候,立场就完全转变了过来,反倒是有大量同胞为之效力的十五集团军更令这些鬼子心安
虽然畑俊六在得知冈村宁次投降后的次rì就下了决心,但是徐州rì军士气再怎么低落,毕竟敌人还没攻入城内,其中那些死硬分子也大都还在,畑俊六不惜自己的名声受损、以类似“鸿门宴”的方式将那些顽固的少壮派全都羁押了起来,没了这些中低级军官带头,徐州的二十余万rì军士兵又早就被十五集团军打怕了。因此自然不敢抗拒司令官的命令,畑俊六这才总算是松了口气。即便如此,城内还是爆发了多起小规模的兵变。自相残杀而死的鬼子多达几千人,若非胡卫东果断地派兵进城镇住了鬼子,此事搞不好还会有什么变数。。
虽然心里并不想宽恕畑俊六这个战犯,但是敌人不战而降。胡卫东也不会傻到拒绝,毕竟徐州城防坚固、兵力充足,而开封战役又几乎将中原边区几大兵工厂这一个月来新生产出来的大口径炮弹消耗一空。本就不多的储备愈发不足(但鬼子却是不知道的,要不然畑俊六也未必会选择投降了。)。
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口径炮弹却硬要强攻的话,即便两大集团军光是野战部队加起来便有八十万左右,而且还能从中原边区不断获得补充兵员,想在一个月内拿下徐州全城的话,伤亡也绝不会少于30万;而如果选择长期围困,又会浪费极为珍贵的时间。有违胡卫东倡议提前结束中原大会战的初衷。
因此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徐州,胡卫东还是很高兴的,为此他对畑俊六这个投降的老鬼子也不觉客气了不少,当然,这也因为畑俊六虽然身居高位。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中都是背黑锅的角sè(即所谓的“领导责任”),事实上这厮与rì军大本营统帅部的意见常有不和,并曾因此多次卸职,而不像冈村宁次那样亲身参与乃至主导(“慰安”制度与“三光”政策都是冈村宁次亲自炮制的),虽然战犯的身份还是免不了的,但xìng质上毕竟没那么恶劣
至此,规模空前的中原大会战胜利结束,中国赤sè党旗下两大集团军的百万雄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消灭(毙俘)了超过70万rì军(若连运河战役等相距不远的战役也算进去,则超过90万。),其中俘虏的人数超过了40万,而赤sè党的两大集团军也付出了不下30万伤亡的巨大代价,如果将民兵游击队与兰封**的损失也算进去,就更是超过了50万人,而两大集团军在中原大会战期间阵亡、失踪与严重残疾的总人数也达到了10万以上,其中八路军永久xìng减员约为7万多人、而十五集团军则不到3万(rì纵的损失未计入)。
这场大会战中,无论是双方参战兵力、各自的伤亡与永久xìng减员数字都刷新了抗战以来的新纪录,而俘虏超过40万rì军的成绩就更是空前绝后。虽然赤sè党的两大集团军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在这样的大兵团作战中,永久xìng减员1:2的交换比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何况鬼子是被成建制歼灭,基本上非死即俘,而赤sè党的两大集团军都是伤多死少,复原后便又可以归队杀鬼子了,再加上rì本的人口远不如中国,因此相对来说鬼子的损失要大了不知多少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rì军有破坏武器和销毁弹药的传统,但因为开封部分rì军与徐州大部rì军都是成建制地投降,因此中**队还是缴获到了不少的弹药,这使得本来弹药储备已经消耗极大的赤sè党两大集团军只需稍作修整,就可以再次发动攻势;而由于边区兵工厂、乃至于部队随军技师维修能力的不断提升,两大集团军也等于是比以前缴获到了更多可用的武器,坦克、装甲车等相对来说较难彻底破坏的重型装备尤其如此。
据战后粗略统计,如果将可能修复的武器装备也算进去,两大集团军在中原大会战期间一共缴获到了步枪30余万支、掷弹筒10万余支、轻机枪8万余支、重机枪2万余支、各式火炮2千余门、各种汽车1千余辆、各式飞机12架(现在鬼子已经学乖了,只要机场安全受到威胁就立即转场逃走,只有那些受伤飞不起来的才有可能被中**队缴获,其中成功修好的仅有12架),此外还有坦克与装甲车数十辆,这么多的缴获,足以让赤sè党额外再组建六七十万部队了,赤sè党正规武装的兵力也将由此第一次超过rì军总数(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赣南事变(上)
而且在中原大会战之前不久进行的运河战役等多次战役中十五集团军同样有不小的收获,尤其是击败rì军机甲第一军的那一战,缴获的坦克与装甲车不计其数,若将后来陆续修好(包括利用抢救出来的零部件组装)的也都全部算上,总数更是超过了600辆
这么多新得的坦克与装甲车则不但足以填补装甲骑兵师和新38师装甲营的损失,甚至再建一个常规的装甲师都勉强够了。但胡卫东在咨询了马仲英和孙立人的意见后,却将装甲骑兵师与新38师(注1)用不到的坦克与装甲车都送给了最近由抗大洛阳分校拆分出来的“洛阳装甲兵学校”。 。。
原来,装甲骑兵师之前那次扩编就已经几乎将该校的学生抽调一空,即使现在组建一个装甲师出来也找不到合格的军官与士兵,与其如此,还不如将洛阳装甲兵学校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将来装甲部队的扩编储备人才。
此外胡卫东还考虑到在中原大会战惨败之后,rì军已经基本失去了在战略层面大举进攻的能力,因此以后赤sè党军队打运动战的机会必然会大幅度地减少,而攻坚战的比例则会直线上升,加之随着rì占区被不断压缩,rì军的空中优势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恢复,这对中国装甲部队的发挥就更是不利,因此即便再组建一个装甲师,也不会对抗战大局产生决定xìng的影响,有一个装甲骑兵师在,其实也已经勉强够用了,而且装甲骑兵相比以中型坦克为主力的常规装甲师,在地形与气候的适应xìng方面都更具优势,而且油耗与故障率都更低。在十五集团军计划中下一步将要攻占的盐城、南通等河网地区将会十分合用 。。
但就在胡卫东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份电报却令他突然惊怒交加,他没想到赤sè党的军力早已经超过了老蒋的zhōng yāng军。新四军军部驻地与历史上也完全不同,但悲剧却依然难以避免,只是地点与细节有所不同,历史上的“皖南事变”变成了这个时空的“赣南事变”
1938年底。老蒋乘着新四军两大主力(一支队与四支队)为配合江北友军作战而远离闽赣边区、同时rì军也退缩到合肥以东而暂时不再对武汉构成威胁的机会,从原本准备用来防御rì军进攻武汉的**主力八十余万中抽出30万jīng兵,以防范rì军进攻钨jīng炼基地为由。突然进逼红军改编时已经缩小了不少的闽赣边区,而此时闽赣边区内包围新四军军部在内,正规部队仅有1万余人。
可是在这种极度危险的局面下,掌握新四军实际领导权的副军长项英却因为深受王明影响的缘故,长期以来一直对chóng qìngzhèng fǔ心存幻想,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xìng,居然还让军长叶挺去和敌军主帅顾祝同交涉。结果一进军营就被亢,而30万**则抓住项英麻痹大意的机会立即发起了全面进攻。闽赣边区的新四军众寡悬殊,项英又素来不以军事才能见长,现在还失了先手,如何能够抵挡?
结果不到几天时间。新四军军部九千余人就牺牲大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突出重围,而项英则于乱军之中被叛徒杀害,不久闽赣边区多个县份先后被**侵占,数万名党员干部与革命群众被抓捕杀害,而老蒋却“恶人先告状”,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并取消其番号,一时间举国哗然,史称“赣南事变”
而胡卫东从电报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脑中生出的第一个念头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