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岩砸涠獾絩ì军重兵集团的围剿,只要鬼子得逞一次,损失就难以想象了。。。。。。
相反,抗联留在东北打游击的话,鬼子至少得有十倍兵力才能限制住,但关东军目前、甚至以后也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充裕的兵力,因而抗联完全可以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虽然无法和关内同志直接联系上令人遗憾,但是相隔千里的遥相呼应却更让鬼子防不胜防,抗联如今获得的发展良机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注1:按rì军自己划分的档次,特设师团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武器配备都仅次于最jīng锐的常设师团,但事实上由于特设师团的兵员普遍都已成家,往往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勇于赴死,所以战斗意志反而不如那些被认为是三线部队的jǐng戒师团、新设师团乃至补充师团。再加上特设师团装备好,同时因为战意不足的缘故,战败后毁坏武器的比例也相对最低,因而打败他们的缴获明显要比别的部队多得多。这个规律自从当初胡卫东总结出来之后,早已成为赤sè党旗下各支部队的共识,高原这位老部下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注2:超过这个数目,来援的rì军就有可能是一个步兵联队,他们拥有shè程上完全压制抗联火力的山炮,并且可以直接呼叫关东军飞行集团进行空中支援,虽然只要兵力优势足够大,一样可以获胜,但伤亡肯定会增大很多,目前还以发展为主要任务的抗联暂时还没这个余力。(未完待续。。)
s
第二百三十六章 暴风骤雨(上)
而且目前抗联退出那些老游击区还没多久,那些地区多少还有一点群众基础,如果抗联迟迟没有回去,当地群众就很可能因为绝望而彻底屈服于rì本人的统治,到时候再想将人心拉回来可就难了,在大别山根据地经历过类似情况的高原对此可是深有体会的。其实那些老抗联的指战员对于昔rì的游击区普遍都很有感情,高原这么明确一说,大家的态度立刻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过高原可不满足于恢复游击区,他下达的任务是,杨靖宇领导的一纵主力前往长白山建立南满抗rì根据地、赵尚志率二纵主力挺进三江平原建立东江抗rì根据地,周保中率三纵向东南方向扩大现在的北满抗rì根据地,并负责总部与二纵之间的联络工作,而抗联司令部直属部队和三个纵队的二线部队则在高原的亲自指挥下经营北满根据地并继续向南开拓。。。。。。
其中,杨靖宇的一纵任务最重,只要能把根据地建立起来,哪怕现在跟他南下的这五千多人的队伍始终没法壮大起来,都足以定住十万rì军,让他们根本不敢离开南满,但是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也是最大的。
首先南满是鬼子在东北的重心所在,兵力远比北满更加雄厚,这是第一个困难;南满经济相对发达,当地群众纵然遭到鬼子残酷压迫,生存压力相对北满还是要小一些,因此抗rì的决心相对也就没那么足。发动群众抗rì自然不像北满那样容易,这是第二个困难;南满的道路交通比北满便利得多,这就意味着鬼子很容易就能迅速调集出大量兵力围剿南满纵队,而且rì军遇袭后援军也来得更快,这就要求南满纵队解决战斗的速度要比其他地方更快,否则就很可能被鬼子拖住,到时候轻则被迫牺牲部分同志断后。重则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这是第三个困难;南满工农业、尤其是军工基础很好,鬼子在这一带可以就地获得足够的补给。后勤运输的压力比其他地方小得多,这就意味着rì军出动的频率更高,扫荡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因此南满根据地将要承受的压力必然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其他的根据地,这是第四个困难;南满根据地肯定是发端于长白山区(虽然平原地区也可以建立敌后根据地,但山区始终都是最有利于游击战的地形。),然而这里刚好被rì本关东军主力与朝鲜rì军天然地钳制住了,而且鬼子从哪个方向都能派来大部队,无论是防御要点还是跳到外线,都比别的根据地更加困难,而南满纵队的活动空间则大大受限,这是第五个困难;其他几块根据地只要发展得好,应该不难联成一片。而且在此之前也因为距离较近而容易呼应,相反南满纵队却完全是一直孤军,等到他们能与友军会师的时候,整个抗战形势大概也差不多胜利在望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是第六个困难;因为这个原因,一纵南下后将只能通过缴获来补充弹药,为此他们被迫忍痛放弃了所有苏式武器以免配套弹药用尽后成为废铁,但这却也不可避免地一纵的战斗力大为缩水,这是第七个困难。。。。。。
高原虽然相信杨靖宇的能力,但考虑到南满纵队将来的艰难处境。心中还是有点没底,为此,他特地把差不多一半特战队员全部派给了杨靖宇,而且其中包括士兵们口中所谓的“豺熊虎豹”四大兵王在内的jīng英几乎全派了出去,自己只留老部下徐成基和十几个教官培训新丁。
东北平原虽然是中国少有的大平原,但此时很多土地还未得到充分开发,草木十分繁盛,即使是在有人居住的地域,青纱帐里也足可藏身,因此鬼子的飞机侦查虽然十分讨厌,但只要部队规模不是太大,隐匿行军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有昼伏夜行这个在哪儿都能适用的办法呢,加之如今关东军兵力严重不足,又根本没有想到抗联居然还敢分兵穿越千里rì占区,所以三个纵队的主力都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便平安抵达各自的目的地,并迅速掀起了就连高原这位抗联司令员都没有预料到的可怕风暴,几乎席卷了几乎整个东北。。。。。。
“九一八”后东北沦陷至今,这令高原这个初来不久的南方人不可避免地轻视了东北人民的抗rì热情,事实上东北民众的抗rì热情也曾经极为高涨,当初“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就自发涌现出了超过三十万的抗rì义勇军,人口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一,这几乎都可以和很多有赤sè党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比了。只是由于其后东北抗rì武装一直败多胜少,这两年更是处境rì益艰难,东北群众看不到抗战胜利的希望,这才因为绝望而rì渐麻木。然而,高原来到东北之后抗联却一扫之前的颓势,不但屡战屡胜,更在北满建立了足有几百万人口的大根据地,而关东军居然奈何不了他们,这个事实摆在那里,鬼子是怎么都瞒不住的,东北民众受到激励之后,抗rì热情再度喷涌而出,当抗联的队伍归来之后,那些抗联本来就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地区几乎是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抗rì的热土。。。。。。
不过,在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心的少年王子才看来,抗联攻下关东军苦役营地救出无数苦工后逐渐揭开的那个可怕的事实,或许影响更大。。。。。。
注1:高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没让他们带走太多人,算下来分出去的三个纵队合计也就一万多人,但这些挑选出来的jīng兵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却都是留守部队比不了的。而每个纵队五千多人的规模,穿越rì占区的难度无疑要比几万人的大部队小得多。。。。。。(未完待续。。)
s
第二百三十七章 暴风骤雨(下)
原来,这几年中被鬼子以“劳工”的名义强征的数十万东北青壮当中相当一部分都已经因为繁重的工作而累死、病死或者干脆被鬼子打死,而更令东北民众震惊的,是这几年里鬼子居然一个壮丁都没放回去,干不动活的就直接杀掉了事,只要脑子没问题的都能想得到,鬼子这是要把东北的中国人、至少是中国农民都给灭绝了啊!本来东北农民因为被rì军以“集团部落”的方式约束在狭小的圈子里而闭目塞听,对于自己村子里出去的青壮一去不返还勉强可以用“偶然”、“不幸”之类的说法欺骗自己,但现在抗联将那一层薄薄的幕布撕开,把血淋淋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后,本就不乏血xìng的东北农民自知没有退路,纷纷生出了“宁可战死,也比这样窝囊死要强!”的想法,而赤sè党历来擅长的宣传工作在这时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光靠血xìng,来得快,去得也快。。。。。。
jīng神是一方面,物质是另一方面,后世不少史家认为,在内地还搞“减租减息”的时候东北率先进行土改,或许才是抗联迅速得到无数农民铁心支持的根本原因。东北虽然地广人稀、人地矛盾不如其他地区那么大,但是大部分土地一样集中在地主手里,而农民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