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对苏联严加戒备,但那些苏联派来的人员,对于目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边区和人民军队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考虑到工资由苏联zhèng fǔ支付虽然令边区zhèng fǔ节省了大笔开支,却也令这些苏联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于是吃起了大锅饭,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xìng,胡卫东不但在谈判期间费尽唇舌要到了给他们记功和评功的大权,更通过让亲历者讲述rì军暴行的方法激发这些苏联人本能的义愤,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另外,胡卫东还给他们开设了汉语速成班,以方便这些人与中**民的沟通交流,不想学自然也可以,胡卫东直接写个差评将其打发回国,在苏联国内大清洗进入白热化的现在,这些家伙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这下其他人学习汉语的主动xìng果然大为提高,而其中的一些聪明人更是由此意识到这次来中国正好避开了国内的风波,多少对胡卫东和中国赤sè党生出了一点感激。。。。。。
太祖让胡卫东带马仲英回来是让他带装甲兵的,而马仲英被任命为装甲旅旅长后也没有让他失望,他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民军队的现状,充分发挥自己擅长骑兵战术的优势,提出了“装甲骑兵”的概念。。。。。。(未完待续。。)
s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七千伤兵

简单来说,就是装甲部队的机动xìng》火力》防护力,作战方式也以突袭敌军的侧后为主,尽量不从rì军正面发起强攻,“闪电战”虽然取得过巨大成功,但已经吃过大亏的鬼子要是还学不乖的话,他们就未免太弱智了,须知中国可不比欧洲,平坦地形还不到总面积的两成,可以进行装甲集群突击的地域十分有限,很容易预先进行针对xìng的布防。。。。。。
基于同样的理由,马仲英指出“装甲骑兵师”的主要作战对象是rì军的轻装部队,除非是情报优势下的伏击战,否则一般不与敌人装甲部队对战,因为中国坦克太少,装甲兵的数量也严重缺乏,即使是取得1:5的交换比都是亏本的,而1:5的交换比又哪儿有这么容易打出来?
马仲英的这一设想十分符合伟人的战略思想,也即是所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由于国力的限制,中国的坦克拼不瀛rì本的坦克,但是我们的坦克打鬼子步兵骑兵还是没问题的,而我们的步兵反坦克能力随着各种新战术的深入人心和火箭筒等步兵反坦克利器的装备部队,目前也堪称是世界第一,既然优势摆在这里,为何不充分利用呢?而这一思想进一步阐发开来之后,又衍生出“咱们的飞机太少,打不过rì本的航空部队,但是利用情报上的优势,抓住机会突然出动轰炸鬼子的陆军、尤其是天生害怕空袭的鬼子装甲部队,却总是有机会的。”等更多的新思维、新战术。使得人民军队在其后的抗战中越来越得心应手。。。。。。
马仲英的加入,无疑令本就兵强马壮的十五军添了一员猛将,而更令胡卫东高兴的是,他前后追了好几年的**名将孙立人也终于放下坚持加入了十五军。这事情还要从淞沪抗战说起,其间孙立人所在的税jǐng总团英勇作战而蒙受了惨重的伤亡,就连孙立人自己也一度重伤昏迷,可战后这支jīng锐部队的残部却被区别对待。健康和轻伤的官兵和被zhōng yāng军各部当作宝贝瓜分得一干二净,而包括孙立人在内、伤势较重的七八千官兵却被丢下无人问津,甚至就连部队番号也被撤销了。连归队都成了奢望。历史上这些人中只有五千多人撑了下来,孙立人伤愈后走宋子文与孔祥熙的关系,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后才得到了重新带兵的机会。那五千伤兵也即是后来威名赫赫的新38师、驻印军和新一军的最初班底。而胡卫东一直都在关注孙立人,又怎么会放过这个雪中送炭的机会?
在中原边区无偿提供的足量青霉素帮助下,那七八千**伤兵中的绝大部分都活了下来,话说现在青霉素的产量虽然不断提高,但生产成本还是不低的,而市场价格就更是吓人,中原边区提供的青霉素如果按照市价计算,甚至超过了一百万大洋,即使是伤员中那些最反感赤sè党的人,当时也无不感动。至于孙立人。其实回归税jǐng总团之后不久他就后悔了,只是他这人死要面子,现在胡卫东和赤sè党拿出了“三顾茅庐”的诚意,他的部下又反复劝说,得以顺坡下驴的孙立人没过几天就接受了胡卫东的再次邀请。还顺便带来了七千多伤兵,这些可都是一等一的好兵,十五军自己培养的话得在战场上死多少人啊?
甚至即使是那些因伤致残而无法再上战场的老兵,胡卫东也看到了他们的巨大价值,虽然自己打不了,但指导别人如何打仗还是可以的。安排他们到新兵连负责训练工作不是正合适吗?而在这七千多原来的税jǐng总团官兵眼里,这却是在为那些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战友安排工作,由此愈发感激,结果就连旧军队改造过程中阻力最大的安排政工干部与建立士兵委员会这两项,他们也无不配合,省了不少工夫。。。。。。
虽然孙立人的加入晚了一点,但红军时期很多将领都曾经听他讲过课,还有《cāo典》摆在那里,十五军上下对于他的军事才能都是普遍认可的,而亲自修改过《中国国防军全兵种cāo典》的太祖同样对孙立人的将才十分欣赏,因此特许当时还未入党的孙立人出任十五军那个新建的整编师的师长。但令胡卫东意外的是,老蒋最终勉强批下来的番号竟然是新编第38师,和历史上孙立人成名的那支英雄部队一模一样。。。。。。
不过,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十五军的新38师都比历史上那支同名的部队强得多。为了让孙立人充分发挥擅于进攻的长处,胡卫东痛下血本,将各种新式装备都优先配给了新38师,使得这支部队不但火力强大,而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摩托化步兵师。。。。。。
能够组建如此强大的现代化部队,足以说明这一年来中原边区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以刚刚建立的汽车工业为例,虽然规模与福特公司那样的超级巨无霸无法相比,但如果只论产品门类,却基本实现了汽车工业体系的完整构建,洛阳汽车厂虽然正式挂牌才半年不到,却已经形成了月产手扶拖拉机500辆、中型拖拉机200辆、吉普车100辆、4吨越野卡车200辆、10吨重卡100辆,并能制造大型拖拉机、压路机、推土机、吊车、搅拌车等各种重型车辆的强大产能,而且不需技术升级,只要有足够的投资追加,便能将产能迅速扩大形成规模效应。。。。。。
当然,汽车工业能够迅速达到如此水平,与福特公司的直接和间接支持是分不开的,相比而言,飞机制造工业虽然有胡卫东当初搞来的大量设备,也不乏优秀的人才,但因为这方面毫无基础的关系,起始阶段要比汽车工业吃力得多,(未完待续。。)
s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国航空

光是将人才和设备有机地组合起来,就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但即便如此,访苏归来的胡卫东还是错过了边区第一架飞机的首飞(意义更大的第一个风洞在他访苏之前就建好了),尽管这架飞机几乎毫无实用价值,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一步迈出去之后,飞机制造工业以后的发展便一天快似一天,毕竟活塞式飞机的技术门槛远不如后来喷气式那么高,而且即使某些方面达不到设计要求,也往往能够想到取巧的办法进行弥补。
38年3月份,洛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种定型的飞机——初教1,随着这种初级教练机的批量投产,中国终于可以开始大批量地培养飞行员了,而到了38年6月份,“初教1”的改进型“初教2”和中国自产的第一种高级教练机“高教1”也相继定型。
38年8月份,胡卫东以记忆中的苏联拉5战斗机与英国蚊子轰炸机(两者都是木结构,但却同为二战名机。)为原型提出设计思路,并经王助等多位中外飞机设计师优化后初步设计完成的两款飞机几乎同时造出了原型机并完成了首次试飞。虽然此时距离真正定型和大批量投产还差了很远,但由此开始,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飞机的心脏,即使是活塞发动机,技术含量也是相当高的。要不然历史上二战中后期的美国和苏联也就不必向英国的罗罗公司订购了。但是即便是胡卫东当初出国的时候购买了不少目前还算先进的机械设备,还挖到了部分罗罗公司解聘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胡卫东本人又懂得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