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于七所部终于可以得到大批的枪械,开始了整军训练,山东师的头批三千人的火枪兵在栖霞成军,指挥官为副将杨衍锋,于七则被任命为山东师的师长。
登陆作战的不仅仅是一个师的陆军,水师陆战队也从袭扰中脱身而出,转至渤海,协助陆军攻掠胶东。
栖霞光复,招远光复,龙口光复,蓬莱光复,莱阳光复……明军攻势如风,猛烈扩大占领区。这其中,奉命潜伏的人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明军一至,或是制造城中混乱,或是里应外合,使很多县城不攻自破。(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 综合实力
当南明从大厦将倾之际喘息过来,并逐渐稳住阵脚的时候,这场战争便开始转向比拼国力和民心。或许战争还将持续,但有朱永兴的领导,若论综合实力的较量,明朝已经胜券在握。因为,没有人比朱永兴更熟悉国内和国际的大事,也没有人能象他那样走出捷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与满清抗衡。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当朱永兴将战争的模式越来越象这句理论靠拢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几乎已经确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登陆山东之后,来往于光复区和登州,以及其他将要稳固占领的登陆港口的船只便络绎不绝。足足有五百多艘船只,在山东与崇明、福州、潮州、广州,甚至西贡之间来往航行,将粮草物资源源运往山东。
这是一场综合性的考验,民众支持的积极性,百姓的动员能力,海上运输、物资调配……
前线的将士在拼杀,想不到,或者也不去想,他们每天吃的粮食、消耗的弹药,是从数百里之外通过几百艘海船运来的,参与后勤供应的人数成千上万,是他们的好几倍。
明朝的后勤保障能力借助于海船,比满清更快捷,消耗的成本更低,但也有一点是处于劣势,那便是筹集物资的手段和方式。
满清可以劫掠百姓的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个铜板,可以无偿地驱使百姓,甚至虐待他们。但明军不行,王师便要有王师的风范,解放者便要有解放者的仁义。所以,在凋弊的北方,就地筹集粮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为了救济百姓,还要从后方运送大量的物资,这无疑加大了后勤的压力。
困难是有,但有利之处也不少。面对满清的横征暴敛,北方汉人百姓积郁的不满和怒火,使明军所至。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拥护和支持。而且,无数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海军便没有海防。靠着制造无人区,靠着修筑边墙,是抵挡不住来自海上的强力侵袭的。沿海迁界,那只是封锁,作用不大;连万里长城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何况草草修筑的边墙?
显然,满清并不意识到这些。或者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加以改变。一是财政窘迫,装门面的惠政一个也无法推出,只能是涸泽而渔,以失去民心为代价,与明朝进行并无胜券的抗衡;其二便是沿海布防的虚弱和分散,从江淮至辽东,漫长的海岸线成了他们补也补不上的漏洞。
战略优势因为明军水师的强大而不可逆转。江淮如此,山东如此。直隶如此,辽东亦是如此。但满清却只能硬撑,与明朝展开消耗战。因为他们退不得,一退便是不可收拾,与他们联合的强盗集团会分崩离析,现在服从于他们的绿营也不再会为一个行将失败的政权而效死力。要退。便只能尽数退回辽东,成为一个割据政权。
而山东,在位置上正处于满清统治区的中部,如果丢失,那在江淮前线布防的军队就有被明军切断退路而包围的危险。这与明军横断长江。尽歼江浙清军是相似的战略。所以,满清不能弃,只能增兵作战。
可要增兵,从何处抽调又是一个难题。从离得最近的直隶,或者京师调兵,便不得不担心明军来自海上的袭击;若从江淮前线抽兵,又担心抵挡不住明军沿着运河向北推进。
……………
“加强绿营的装备,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调禁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增援山东。”朱永兴将情报看完,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第二批参战部队一定要在半个月后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山东战局的主动。”
“启奏陛下,部队出发的时间还能够提前,但物资的调集运输恐怕有些困难。”吴三桂谨慎地说道:“若是在山东招募新兵,会减少我军后勤上的压力。”
“招募新兵倒是可以,但要具备相当的战斗力,恐怕要一个月之后。”朱永兴盘算了一下,说道:“朕已经让吏部挑选精干官员前往山东,组织百姓尽快恢复生产。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种菜、种粮,都能缓解物资上的供应。另外,朕准备从民间再借钱粮,以支撑到作物收获。”
满清可以抢掠,明朝自朱永兴开始,便一直实行有偿的借贷,并以此建立起政府的信用,然后再以信用继续借贷。一个是只顾眼前,另一个是立足长远,高下立分。
“启奏陛下,是否欲颁民爵以示嘉励?”郭之奇显然对这个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项举措颇有卖官鬻爵的嫌疑。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有特殊贡献,且品行端正、尊纪守法,朕觉得亦不为过。”
“陛下所言甚是。”礼部尚书陈绍愉赞同道:“民爵只是虚衔,只为彰显其忠君爱国之行,微臣认为可行。”
“虽是可行,也要慎重,不可泛滥。此事便由礼部、监察部、吏部共同商议,拟定章程吧!”朱永兴此言一出,算是定下了基调,而民爵作为将来与士绅抗衡的一个群体,终于开始建立起来。
对于朝会,朱永兴其实是不大重视的。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谁又不是神仙,重大的政策举措哪能听完便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这是一个传统,朱永兴无力打破,只能做些改动,或者在复杂的事情上暂时不做决定。
说到底,朱永兴并不想“金口玉言”,而是持着谨慎的态度,尽量三思而后行,与总理处和各部商议后再发布政令。
“魏君重有奏折,希望增派骑兵部队。”朱永兴有些为难地皱起眉头,“即便是龙骑兵,这消耗也比步兵要多上数倍,恐怕难以供应,起码在短期内是力有未逮。”
骑兵的消耗确实惊人,如果是战马,差不多是步兵的五六倍;龙骑兵骑的是驽马,消耗要少一些,但在目前来看,依然是有困难。(未完待续。。)

第二十四章 海外助力
历史上,从满清入关到南明灭亡,花了将近二十年,满清才算完成了对大陆的占领。而从朱永兴出缅入滇,到现在两国对峙,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抵抗异族侵略占领的战争中,仁人志士和百姓民众是尽了力,流了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的。但所有的付出,都被无能、内讧纷争等所葬送,直到人们筋疲力尽,却再也看不到一点希望,完全心灰意冷而不得不屈从于异族的统治。
现在则与历史已经截然不同,在民众心中的希望之火越烧越旺,重新建立的政权虽然还称明朝,却不再是那个令人失望透顶的朝廷。而满清的暴虐残苛也已经为民众所识、所恨。
彼以残,我以仁;彼以贪,我以义。解其倒悬,便已登之席;出之汤火,斯为沃之清凉。则天下之赤子与天下英雄豪杰,皆我繈袱之子,同气之弟,安有不合群策,毕群力,以报十七年刺骨之深仇哉?逆虏虽有神谋秘策,亦无所再施。况黔驴之技人穷,山鬼之术尽露。全为百姓勘破,毫无足惧。故知一败涂地,必不可支也。
令朱永兴感到钦佩的是,早有人看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精僻的阐述。而所谓的民心所向,一是要有希望,一个能够寄予希望的政权,有希望实现的美好生活;二是要有痛恨之敌,才能毫无所惧,并为之牺牲奉献。
这些现在都具备了。尽管因为战争,财政显得紧张,但光复区民众的生活却在日益好转,特别是象云南、广东等老光复区。遭受了苦难,又开始重新恢复的百姓,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更希望早日得到长久的太平。
“不加赋。”朱永兴有自己的底线,他宁肯透支政府的信用从民间借,也不愿将已经施行的惠政收回,“朝廷不能言而无信,虽然有困难,但朕宁愿借,也不会用一纸诏书从百姓手中去夺。至于那些自私自利的富豪士绅——朕也不会下旨劫掠抄家,但朕会记得他们。等到时机,他们将被剥夺缙绅的资格。”
户部尚书易成苦笑了一下,躬身而退。作为主管钱粮的官员,他的责任最重,压力最在,但加赋的建议被朱永兴否决了。
“朕知道现在有困难。”朱永兴缓和了下口气,说道:“但也不是不能克服。朕之前便有过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