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关于鲁南战事的奏折被压下了,并未送达御前。显然,袁世凯在军机处有人,买通的并非他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欺上瞒下是官场通例,每ri间如山的奏折堆满了军机处,每件事都奏报太后是不可能的,太后虽然身体康健,但毕竟是六十多的人了。一件剿匪失利的事件可大可小,不报直接批复也是可以的,但赵舒翘坚信这里面有猫腻。
礼亲王世铎是军机领班,实际上不管事,是一个没有主见的,息事宁人的老贵族,不会是他。协办大学士,汉大臣王文韶更为圆滑,此人在官场起起伏伏多少年,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负责任,更不会是他。何况兵事与他无涉。刚毅,协办大学士,一个平庸但自以为聪明的满族官员,但未听说他和袁世凯有什么交情,不像。启秀,满族,军机大臣,礼部尚书,这件事不归他管。最后只有荣禄了,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武卫五军总节制荣禄是老佛爷的真正心腹,又是分管军事的,肯定是他。
赵舒翘当然不会忘记去年的那个传言,袁世凯关键时刻把握住了自己,在荣禄的帮助下不仅摆脱了康党的嫌疑,而且还升官了。
一定是荣禄帮助袁世凯压下了这件事。
赵舒翘不准备与荣禄作对,隐瞒袁世凯战败的消息也没有损害他的利益。目前,赵舒翘最头疼的事是越来越严重的拳民问题。爆发于山东但蔓延于直隶的拳民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帝国的大问题,何况,牵涉到了另一件大事,即皇帝的废立问题。
在从前,朝廷对拳民的态度基本是镇压,这也是行事严酷的袁世凯深得慈禧太后赏识的主要原因。但在进入光绪二十六年时,朝廷对拳民的态度迅速地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由原来的防范镇压变成了支持。
原因对于下面的官吏们是吃不透的,但赵舒翘心知肚明。盖因执掌大清权柄数十年的太后有意废黜当今皇上,而洋人却坚决地支持皇上,那么敌人的敌人自然就是盟友了。打出灭洋口号的义和拳民们一瞬间便成为了朝廷所凭恃的力量了。
难怪原山东巡抚毓贤受到太后的格外垂青,甚至打赏了一个亲手书写的“福”字。太后虽为女流,但写得一手好字,极少有太后手书流传于世。被免职的前山东巡抚毓贤在进京陛见后能得到太后手书的赏赐足以说明了问题的一切:曾大力支持山东义和团的毓贤将重新获得朝廷的重用。
因为身在军机处,消息自然灵通,毓贤已经内定出任山西巡抚了。
毓贤是个酷吏,或许要算大清朝历史上数得上的酷吏,这个人并非庸官,当曹县县令时勤政事、励cao守、不贪污受贿,颇得治下民众爱戴。唯一的缺点就是用刑严酷,杀人一脸平静,跟杀鸡差不多,因此获得了“屠户”的外号。
毓贤深恨洋人,将国家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洋人,因此才有对山东义和团的纵容。据说义和团这个名字还是毓贤取的。而义和团也顺杆爬,在他们的旗帜上绣上了毓字,表明他们得到了官府的支持。
为什么支持义和团?就因为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毓贤因洋人的抗议而被朝廷革职,而太后对毓贤的启用说明了朝廷政策的转变。赵舒翘从中嗅出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赵舒翘梳理着乱麻般的政局,表面是对拳民的态度问题,核心却是废帝问题。目前,大清帝国的行政中枢,军机处的六位军机,刚毅和启秀是公开支持义和团的,而自己,则是反对义和团的。世铎和王文韶从来就不明确表态,而最关键的人物荣禄,赵舒翘认为他是清楚义和团是一群什么玩意儿的,但这位老jian巨猾的家伙深藏不露,根本不表示自己的意见。
戊戌之变后,赵舒翘就清楚光绪帝的龙椅已经坐不稳了,如果没有“围园”一案,慈禧或许可以再忍忍,毕竟维新也是为了富国强兵。但煽动袁世凯新军围园,就彻底突破了老佛爷的底线。换做自己,也忍不了。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受了甲午之辱后富国强兵的心情太cao切了些。皇帝无后,新君只能从近支皇亲中选,但老佛爷选中端郡王之子,实在有些让人无语。
载漪被授予端郡王的封号,本来是一个笑话。
载漪,满族,宣宗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的次子,是慈禧的侄子,与光绪是堂兄弟关系。承袭的是瑞怀亲王绵忻之子奕志死后的爵位,即使当上了郡王,也应该按照绵忻的爵号封为“瑞郡王”,但是,文件竟然写错了,将“瑞”,误写为“端”,皇帝也糊涂,朱笔一画就准了。帝言既出,便是成法,瑞郡王就此变成了端郡王。搞得瑞怀亲王一支竟然被“国除”了。
赵舒翘身在中枢,对宫闱秘事多有耳闻。载漪之子之所以被选为储君,是因为载漪的福晋(夫人)与慈禧的关系甚为亲密,到了可以在慈禧的轿子前晃来晃去,不时与太后窃窃私语的地步。而载漪,在赵舒翘眼里就是个狗屁,尽管他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虎神营总兵,与胞兄惇郡王载濂、胞弟辅国公、禁卫军右翼总兵载澜一道掌管着京畿部队的军权。
如果载漪成了太上皇﹍﹍赵舒翘简直不敢想下去了。

第二节光绪与慈禧
皇帝是帝国理论上的主宰,是帝国最高的统治者。 但在当下,皇帝形同囚徒,执掌帝国权柄的是太后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是咸丰帝的贵妃,生育了咸丰唯一的成人儿子,即同治皇帝。可能慈禧过于强势,导致同治与生母的关系一直不好,关系甚至不如嫡母慈安。同治是个短命的皇帝,十九岁就死了,无后。无奈只能选了近支皇亲,咸丰的七弟醇亲王的儿子为帝,即现在的光绪帝。四岁即被抱养宫中,算是承继了咸丰的香火。
光绪之于慈禧,算是血缘很近的晚辈,他是慈禧丈夫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嫡亲外甥。光绪的生母,就是慈禧的胞妹。
关于光绪与慈禧的传说很多,主流传说就是光绪极为惧怕慈禧,这个名义上极为尊贵的孩子童年和少年时期过得很惨,严重缺少关爱。甚至将他的师傅翁同和视为亲人,只有被翁同和抱在怀里,小皇帝才能安然入眠。从同治皇帝到光绪皇帝,可以折射出慈禧的性格,那是个严重缺少母性亲情的女人。
终于熬到了亲政的年龄,在中外舆论的压力下,慈禧不得不归政光绪,但最高人事权一直握在手里——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免必须慈禧点头。通过这个,慈禧仍然掌控着朝局。
戊戌变法是光绪与慈禧真实关系的一次大暴露,光绪的确希望通过一次较为彻底的顶层改革,真正摆脱慈禧的羁绊。所以,康有为官制改革的方案对他一谈,立即打动了他。光绪实在是对慈禧的那些亲信烦透了,他急切地想建立自己的班底。但权力的秘诀就在于人,长期的闲置,使得光绪几乎没有可用之人,当慈禧在百日维新前免掉了翁同和的职务,光绪更成为了光杆司令。实际上,所谓的帝党,根本就是虚构的政治集团,以帝党首领翁同和为例,这位老官僚根子上就是一书生,在中枢多年,没有形成有实力的政治班底,自然不能给他的学生以实际上的支持。所以,光绪才不得不借重公车上书形成的舆论氛围,依靠康粱几个狂生去推动帝国的政治改革﹍﹍
光绪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取得慈禧的支持。他内心太痛恨慈禧了,根本没有认清形势。骨子里将慈禧当作了改革的绊脚石。发动政治改革的理由很冠冕堂皇,就是富国强兵!这一点,其实慈禧是赞同的。甲午之败,巨额战败赔款和国土的沦丧,已经危及了大清的统治。已经掌握了国家最高权柄的慈禧一样希望国家强盛,一样希望延续大清的统治直到永远。光绪正确的作法是想办法取得慈禧的支持,但他做不到这点,因为他在公开的理由下,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夺回被太后霸占的权力,所以才演变成大家看到的结局。维新失败了,六颗人头在京城西南的菜市场当众被砍了下来,而他们的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外国人的全力帮助下逃到了日本,成为继孙文之外的另一股反朝廷势力的源头。而事件的主人公光绪皇帝,则被慈禧关进了瀛台,一个天然的监狱之中。
无数披上了华丽外衣的变革其实是权力的角逐。
戊戌事变的真相仍有无数的谜团未解。但事件对于慈禧的刺激是严重的。所以,慈禧从“交权”后一直闲居的颐和园突然返回皇宫,斥责光绪忘恩负义——竟然准备策反军队危害于我!所以,慈禧骂光绪道:痴儿!没有我,焉有尔!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光绪是她选定并扶持上位的皇帝,而是说,如果杀了我,你能控制住局面?一样得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