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师。
使得第三师和第九师在短时间内人数暴涨了两千多人,成为了秦林军心中的所谓理想型编制部队。
这种理想型编制在正式文件里也被称之为1908年型编制,这个编制对于去年才施行的1907年型编制而来,战斗部队完全没有变动,一个步兵班还是十四个人,一个排还是只有一轻轻机枪,一个步兵连依旧只有两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
一线战斗人员以及技术兵员没有变动,但是却是极大的增加了炮兵、辎重等兵力,进而让1908年型编制的一个师总兵力增加到了一万八千人。
由于战斗编制不动,增加的只是后勤人员,所以哪怕是对于正处于战斗当中的第三师和第九师来说影响不大,直接补充人员就行了。
只是短短数天时间,加入了众多军需部后勤人员的第三师和第九师其兵力就是膨胀到了一万八千人以上。
由于影响不大,同时军需部那边的运输团还有不少,所以赵东云就是迅速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就是把前线作战的第四混成旅、第一师、第十四师这三支部队也扩编为1908年型编制。
当上述的几个师膨胀到一万八千人的满编制时,其之前只有五千多人的第四混成旅直接补充进入了一个运输团,其总兵力膨胀到了七千九百多,将近八千人。
当然了,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上述增加的绝大部分都是后勤人员,战斗人员依旧保持原先的规模。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奉军把原来诸多归属军需部的后勤部队调入野战部队而已。
对于奉军的总规模并没有影响。
采取1908年型编制的奉军部队编制和以往变动有些大,其一个步兵班依旧辖有十四人,一个步兵排辖有上述三个步兵班,此外辖有一轻轻机枪以及一个六人的排部。每个步兵连辖有三个步兵排,连部辖有两个迫击炮组以及连部,每个步兵连满编制为一百八十三人。
一个步兵营辖有上述四个步兵连,此外还辖有一个迫击炮排,一个辎重排,一个重机枪排,总兵力为九百零三人,营部辖有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以及两挺重机枪。
步兵团则是辖有上述三个步兵营,此外还有一个卫生排,一个辎重连,一个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的迫击炮连,一个拥有九挺重机枪的重机枪连。总兵力为两千七百零九人,全团的技术兵器有轻机枪三十六挺,重机枪十五挺,六十毫米迫击炮为二十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为十门。
步兵旅则是辖有两个步兵团,旅部除了一个指挥部外,平日不辖有其他附属部队,正常情况下一个步兵旅为六千三百六十八人。但实际战斗中,往往是会把师部的诸多辅助部队配属给步兵旅,进而形成一个混成旅规模的战斗部队,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战事,所以根据情况的不同,一个旅级战斗支队在战时的总兵力有可能达到八千到九千人之间。
步兵师的话,则是辖有两个步兵旅,此外还辖有一个拥有三十六门野战炮、十六门过山炮的炮兵团,一个拥有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的迫击炮营,一个拥有三连总数六百骑的骑兵团,一个拥有三营总数一千八百人的辎重团,一个拥有六百人的工程营,一个卫生连,一个通讯连,一个师部卫队,一个师指挥部。总兵力达到一万八千零六十一人,乘骑战马一千余匹,后勤用马三千余匹,西式重型运输马车千辆。
全师用有骑步枪一万三千多支,左轮以及半自动手枪三千多支,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过山炮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十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四十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一百门,重机枪六十挺,轻机枪一百五十挺。此外还有炮兵较射气球、望远镜、兵工铲等众多辅助性的装备。
这样的一个奉军步兵师,乃是当代列强军队里典型的两旅四团制部队,而这样的一个师,单单是维持费用就得每年花掉四百多万圆,这还不算战斗的各种弹药花费以及装备费用了。
以目前的苏系财政而言,顶多也就养几个这样的师而已,多了根本养不起。
对于目前的苏系奉军而言,还需要更多廉价部队,比如说像第八师、第十一师、第十三师这种部队,第三军所辖的这三支部队虽然说战斗肯定无法和第三师相提并论,但是组建的价格便宜,而且打打其他军阀的省军那是绰绰有余了。
依照上述这几个师的规模,赵东云也是开始命令奉军统帅部开始着手组建第十七师。
对于第十七师,他并没有说直接抱有太大的期望,而且为了加快成军时间,他也不打算重头开始编练,而是用现有的几个部队整合组建。
为此,赵东云以部署在石家庄的第七混成旅为骨干,然后补充了新兵员和装备,以求让这个新的第十七师尽管成军。
继第十七师之后,赵东云又是以部署在奉天的第十混成旅为骨干组建了第十八师,同样是补充少量兵员后以扩大奉军对奉天的掌控能力。
赵东云先后以第七混成旅、第十混成旅为骨干组建第十七师和第十八师,也是让很多奉军将领们看出来了赵东云对未来奉军的一些规划,那就是逐渐取消混成旅这个编制,让奉军部队逐渐慢慢转变为诸多步兵师为主的部队。
混成旅这种编制本来就是临时措施,在军费和装备不足的情况才有存在的必要,现在的奉军军费已经较为充足,并且着眼整个国内局势的话,组建并保有太多混成旅已经不适合当代奉军了。
因为混成旅的兵员基本上有一个师的一半左右,但是技术兵器尤其是火炮远远不如一个步兵师的半数,然而当代奉军养军最为花钱的并不是说武器的采购价格,而是人员的薪资开销。
目前来说,哪怕是战争期间,奉军的人员薪资开销也是占据了军费开支的七成以上。
一个混成旅的花费足以有半个师那么多,但是说实话就算两个混成旅一起上,其实也是打不过一个同等编制的步兵师的。
综合考虑这些之后,就不能理解赵东云为什么要把大量的混成旅升级为步兵师的心思了。
赵东云在后头大肆整顿奉军,力图继续扩大奉军规模,提升几个主力部队战斗力的同时,奉军和皖军在金陵,当涂一线的激战还在继续。
当涂方面,奉军的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打的非常辛苦,目前已经是只能固守当涂以及马鞍山的外围地区,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都比较大。
相对于当涂的困局,金陵方面的战事进展虽然说缓慢,但还是比较顺利。
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这四支部队对金陵发起了持续长达十多天的外围攻势后,已经是成功突进到了金陵城区里。
第四百一十九章 猛烈炮战
段祺瑞的第四师等部队在逐步抵抗,但还是连接丢失了诸多的外围阵地后,已经是撤退到金陵城区之内,并且依靠金陵城市本身的建筑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皖军在金陵城内以及外围地区,已经是陆续汇集了将近七万人,比起进攻的奉军还要多,然而抵挡起来却是依旧非常吃力,尤其是火炮方面的劣势让皖军吃足的苦头。
奉军在金陵一线汇集了一百多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身管火炮以及数百门的迫击炮,加上炮弹供应还算是比较通畅,所以这炮弹打起来就不要钱一样,从战役开始到现在,奉军就是朝着金陵发射了超过十万发炮弹,平均下来每门七十五毫米的身管火炮打出了超过一百发炮弹,而迫击炮,尤其是八十毫米的迫击炮每门平均打出去超过两百发炮弹。
也许这个数字对于后世二战以及现代战争里动则数百万上千万发炮弹的战争来说不值一提,但是你要知道,这会才是1908年啊,而且这还是国内的奉军,能够打出这个火力密度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金陵战役的火力密度,已经差不多可以和去年的直奉战争的唐山战役相比了,而当初的唐山战役可以说是代表了当代中阀部队的最高水平,由于双方都算得上是在家门口作战,补给通畅,加上上方之前都囤积了大量的弹药,所以当初的直军和奉军双方都是炮弹不要钱一样打出去,其火力密度直追日俄战争。
而唐山战役后,哪怕是奉军自己也是没有能力复制当初的火力密度。
如今的金陵战役由于是奉军准备多时,事先可以说是囤积了小半年的弹药,这才能够在开战半个月内打出去这么多炮弹。
如此多的炮弹落在皖军阵地上,足以给皖军造成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