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绝对是能够看得出来,但是他们就是不说,甚至不让别人说,为什么?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自主的依靠手下军队爬上权势最顶端嘛!
    袁世凯兴许也是知道的,但是他有着绝对的自信掌控手下的那些军头大佬,而且他也这个能力,兴许还为了笼络手下将领也故作不知了。
    其中真正的原因就不是赵东云所能够猜测的了。
    当赵东云派出了人去招收兵员,去购买军械、那些手下人都忙得团团转时,赵东云也终于是略微空闲了些。
    编练机枪部队的事情已经走上正轨,剩下的就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走,急不来也不用急,这个时候赵东云也是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向上了,比如说自家产业的发展。
    赵东云和这年头的大部分官僚一样,自己当官然后家族有其他人经商,只是和其他家族不太一样的是,赵东云所在的赵家二房里,除了他这个当家人外,母亲不懂商事,而下面的一个弟弟过于年幼,所以这家中产业经营的事情也是得他亲自来打理。
    于是乎趁着这几天稍微空闲一些,他就是把福元纱厂的总办赵晨滨给叫了过来,准备就纱厂扩大规模的事和他谈一谈!

第三十六章 福元纱厂
    福元纱厂,这是赵东云去年整合了家中其他产业后所开办的一间纺纱厂,当初的想法只是想要让家族进军实业,免的一直依靠老家里的那些土地以及传统商铺过日子,那样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地主老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且资产上也很进行大规模扩张。
    所以赵东云一咬牙就是把老家的诸多产业给变卖了,另外把家中老宅埋着的诸多银子也搬了出来,凑足了十万两银子收购了天津的一家纱厂并进行购置设备进行扩张。
    那纱厂原本是英国洋人所开设,不过那洋人因为年纪大了,想要回英国享清福,所以就折价售卖给赵东云,随后改名为福元纱厂。
    由于是收购,所以原有的工人、设备、甚至买卖渠道都还在,赵东云只是换上了自家人当总办就没怎么管过了。
    收购后的福元纱厂总办名为赵晨滨,看他这姓就知道他是赵家的一份子,其人乃是赵东云的一个远方叔伯,以前就是赵家二房的大掌柜,管理二房的诸多商铺,如今那些商铺没有了,他也就被赵东云弄到福元纱厂去当了个总办。
    其人虽然年纪较大,而且属于老派之人不太懂那些机器纺纱之类的,不过这都不要紧,他过去实际上就是管钱和管人的,而工厂的实际事务还是有原来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那纱厂由于一开始就是洋人所开办,一群高层管理实际上也是洋人所担任,管理体制自然也是西式的,并没有这个时代华人工厂的诸多弊端,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当初赵东云接受了这间纱厂后,并没有对行政和业务管理层进行更换的原因,因为没那个必要而且换了他们赵东云也找不到更好人来担任。
    再说了,如果福元纱厂里没有原来的那群中高层管理人员,他赵东云也不会花费巨资收购了呢!
    自从去年收购了该厂后,由于赵东云投下去不少钱所以又添设了部分设备,进行规模的扩大,这一年来业绩非常可观,那福元纱厂的几个洋人经理和工程师说,如今形势大好,应该加大投资规模,不用多久福元纱厂就能够成为直隶第一纱厂了。
    直隶第一纱厂这话自然是虚的,如今中国的近代工业就算再怎么不济,但是纺织业里也是有好几个大厂的,几十万资产甚至上百瓦资产的缫丝、纱厂都有,自然轮不到他那间只有十来万资产的福元纱厂问鼎第一。
    但是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却是可行的。
    从市场上来说,如今中国虽然大部分地区停留在自耕自织的阶段,但是还有城市居民不是,他们也都是要穿衣服的,所以近代中国的纺织业市场不算小,只是这些巨大的市场大多数时候被外资所占据而已。
    以往国内资本虽然略有发展,不过依旧不算主流,而且大多集中在官办以及官督商办之类的企业上,真正的民资办厂是比较少的,而且这些民资也多是小打小闹的手工作坊,资产超过万两的都非常少。
    然而庚子年后,尤其是去年袁世凯上台后,不说整个中国,但至少在直隶为首的北中国里已经是掀起了一片新政改革的风潮。
    也许后世人看来袁世凯是窃国大盗,是汉奸卖国贼之类的,不过在庚子年后的中国里,袁世凯却是被诸多人寄予厚望的改革先锋,这种改革并不局限在军队上,更有教育改革、工商业的改革,官制改革、法律改革等等。
    比如说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袁世凯的主持下山东大学堂等一批近代大学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在各地建设中学、小学,形成了足以取代科举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制的,最终把科举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这工商业自然也是袁世凯诸多改革新政之一,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有弄出什么公司法、设立工商部,但是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等人的推动下已经为之不远了,历史上明年就会成立工商部,颁布公司法等一系列推动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在这之前,由于袁世凯的大力推动,同时也是朝廷在庚子年后下定了决心就进行工商改革,让很多看清政治风向的人们大举投资实业,试图在新政风潮中占据先机,如此也就让投入实业的民间资本迅速增长。
    赵东云手下的福元纱厂要进行扩张,也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
    “去年我们接收了纱厂后就花费了大约四万两现银购置机枪扩产,扩产后我纱厂产量、销量大增,仅仅今年春季的销售额就达到增产前的半年销量,如此算下来增产后的纱厂销量达到了以往的两倍,另新添机器为全新制式,需人工少出产又多,如此计较下来纯利比以往要多上两倍都不止。”赵晨滨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以前虽然只是个商铺大掌柜,但也和洋行打交道,所以为人老派,也穿着马褂拖着辫子,但是见识却是不窄。
    “来之前我和厂里的技师威尔也是商讨过,他说如能再投入四万两银子购置机器,那么产量还得再加上一倍,而经理道格尔也说,如能再投四万,加之纱厂本身之盈利进行扩产,那么我福元纱厂未必不能成为直隶第一纱厂!”
    听着赵晨滨说完这些,赵东云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意外,因为从年初开始由于福元纱厂产销量大增,那福元纱厂的经理道格尔就给他写信,希望赵东云能够继续投资扩大规模,说现在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就等投资扩大规模了,就差直接说‘人傻钱多,速来’了。
    但是有前景是一回事,拿出钱来增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赵东云又不是什么大财阀,手头随时都有几十万两银子,实际上他去年为了收购福元纱厂和购置设备,前后已经是花了将近十万两,而这些钱可是他把二房的诸多产业一一变卖,更把库存的压宅银子都弄了出来,这才筹齐的。
    也就是说,他是把赵家二房能够拿出来的银子都拿了出来,如今赵家虽然还有不少家底,但是那些都是不能动的不动产,比如田庄、宅院之类的,总不能为了开个工厂就把家底一股脑的全部填进去不是。
    想了想后他道:“增资扩产一事我前后也想过了,此事是大有可为的,不过家里这边也不好继续直接拿出现银来,那样的话,怕是老母亲要担心了!”
    和大多数谈话一样,说了前提后,一般都会有个但是,所以赵东云接下来道:“但是,福元纱厂那边也并不能坐视扩大良机,我想了些时日,觉得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可以借贷扩产,第二看看能不能和其他几个房头说一说,让他们也入股。”
    赵晨滨听罢他的话,却是面露难色:“借贷一事我们已经是试过了,不是没人借而是条件太高,我和道格尔和天津的几家外资银行谈过,说借钱是可以,不过大多要求参股,而不要参股的利息也是要的颇高,那样还不如直接找那些钱庄拆解呢!”
    “至于找其他几房入股,不说他们有没有胆量进军实业,但这福元纱厂说到底是我们二房的产业,怎么能便宜了其他几房!”
    赵东云听罢一笑:“都是赵家人,何必分那么清楚,再说了只是让他们入股而已,他们就算有胆子拿出个几万两来,也占不了多少股份,权当是给他们一条财源养家罢了。”
    赵东云之所以想要让赵家的其他几个房头也加入进来,也不是说真少了他们几万两银子而已,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