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王点了点头,赞许道:“山东各国合纵抗秦时,秦国便用此计!只是,齐国、燕国肯背信弃义,为朕所用吗?”
“臣听闻,齐太后病重,不能用事。齐国大权由田单、后胜辅佐齐王执掌。齐王毕竟年幼,后胜乃是齐王的母舅,故臣以为,相比较田单,齐王更加信任后胜。后胜此人见识短浅,见利忘义,皇上只需以重金贿赂,后胜必然反戈。”
“至于燕国,皇上只需将齐国倒戈的消息告之燕王,燕王必然权衡其中利弊。再将代郡许给燕国,燕国必然动摇。”张平笑着说道。
“楚国不臣之心久矣!赵国一心想要收复邯郸!至于秦国,对关中依然念念不忘。想要三国放弃合纵,难矣!不过,齐国好利,燕国重宝,如果两国以为合纵伐韩好过作壁上观,为之奈何?”韩王出言问道。
“五国之中,楚国国力最强,如要伐我,必伐徐州。但臣以为,楚国远在南方,不易和诸国联系,倒是不足为虑。想要破坏合纵,最重要的反而是解决秦、赵两国。秦、赵两国毗连燕、齐,四国容易互相支援,方才是我们韩国的心腹大患。”
“如果齐、燕两国不愿意倒戈,依臣之见,当先发制人。以荆州水师顺流而下,威逼江东,迫使楚国不敢猛攻徐州。对秦国,依托洛水、河水防守,削弱秦军士气,待其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再反攻。对赵国,步步为营,如有必要,放弃巨鹿、邯郸两郡,退守漳水南岸。只要让赵国得到巨鹿或者邯郸,赵国必然心生异心,不再与我韩国为敌,以免伤亡过大。与此同时,皇上集结大军猛攻齐国。齐国若灭,诸国必然胆寒!合纵自然瓦解!”张平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韩王不置可否,望向其余大臣。御史大夫范睢随即说道:“臣以为,丞相所说的先发制人极为正确。但主攻点应该不在于齐,而在于楚。一者,楚王毕竟是纵约长,灭楚方能让天下胆寒。如今各国尚未集结兵马攻打我们韩国,我们完全可以先行集结大军,水陆并进,出其不意攻打楚国。二者,齐国弱小,即使对我们韩国反戈一击,也不足为虑。秦、赵方才是我们韩国的大敌。但如果伐赵,恐秦救之,反之亦然。不论伐赵与秦,楚国多半会在南方掣肘。如果灭楚,对于接下来经略北方极为有利。三者,诸国畏惧我们韩国,皇上称帝,各国入朝请服。唯有楚国,不愿意向我们韩国屈服。皇上若能发兵灭楚,天下将无有敢违背韩国者!”
灭楚相对于灭齐要艰难得多,不仅因为楚国国力是齐国的两倍以上,更因为楚国太大,韩军一旦深入,粮草补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就是楚国的民风彪悍,远胜齐国。
“若要灭楚,当出兵多少合适?”韩王出声问道。
太尉魏辙当然明白韩王已经心动,但也清楚,灭楚决非易事。表面看起来,楚国不过二十五万精锐之师,但一旦涉及到国家存亡的大战,楚国完全可以凑出一支近四十万的大军!
因此,魏辙报出了一个保守的数字,说道:“皇上,以臣来看,至少需要四十万大军!”
“四十万?这么多!”韩王喃喃说道。
韩王自然知道,当初秦国灭楚的时候,动用了六十万大军。那个时候的楚国尚且有淮泗地区,尚且有九江郡,不过因为内讧,秦国认为灭楚时机已到。李信年轻,小觑楚国,以为二十万大军足够灭楚,在秦王夸面前下海口,率军攻打楚国,结果大败而归。最后,秦王任命老辣的王翦为将,王翦步步为营,率领六十万大军示敌以弱,方才大败楚军,斩杀项燕,并趁势攻占寿春,俘虏楚王,楚国遂亡。
现在楚国失去了最为繁华的淮泗地区,失去了西方屏障九江郡,相比较秦国灭楚的时候,韩国占据的优势更大。不过,楚国也有优势,那就是迁都吴县,而不是像历史那般迁都寿春。如果楚国都寿春,韩国只需发动大军渡过淮水就能马上包围寿春,现在嘛,只能是一步步打到吴县。不俘虏楚王,算不上灭楚。(未完待续)
。。。
第六十八章 用兵方向(下)
ps:今晚三更!前两更可订阅,第三更晚上一点以后了!
“启禀皇上,臣以为太尉所言甚是!楚国民风彪悍,若我们大举进犯,楚国必起倾国之兵。而且,灭楚速度要快,否则,一旦为各国所知,各国难免发兵救楚。四十万大军只可使我们韩国立于不败之地,若有六十万大军,臣有把握,三个月内灭亡楚国!”白起语出惊人道。
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韩腾、乐乘、王翦等人皆是一脸惊讶地望着白起,韩王也不例外,显然被三个月灭楚的言论惊到了。
“三个月,爱卿确定?”韩王问道。
“臣有把握!”白起语气不改。
“九江郡以东多山,楚国于山隘之处修建营寨,完全封锁了通往江东、会稽的路上道路。又将所有水军屯兵于松阳一线,防止我们顺流而下深入楚国腹心之地。因此,从九江郡发兵伐楚,费时耗力。楚国又于淮水南岸屯驻大兵,防止我们渡河攻打寿春。淮水一线,是楚国大军防备的主要方向!这也是细作们核实确定的。加之我们韩国在淮水南岸只有信阳、西阳两座城邑,兵力施展不开。楚国在期思驻兵两万,想要从信阳、西阳发兵攻打寿春,必先破期思不可。期思可是完全由水泥加固翻新的,城高五丈,粮草不可胜数,攻打不易啊!”韩王有些忧心地说道。
楚国在丢掉九江郡后,就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因此不遗余力地加固边境上的城邑,在要道上修建坚固的营寨,派遣重兵把守。兵力上的优势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有时候,面对坚固的城防。也有让百万大军呼之奈何的时候!
白起深知,韩王在担心自己的计策是强攻楚国,如此伤亡太大。如果攻下楚国的代价是折损三四十万大军。韩王肯定是不愿意的。
“皇上,看似楚国封锁了通往楚国腹心的所有要道。实则还有一条小道,楚国没有设防。”白起笑着说道。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是用兵到极致才能达到的效果。如果真的有白起所说的,楚国没有设防的小道,那韩国大军可以借此深入楚国,楚国在边境上囤积的大军就完全失去了作用。楚军军心大乱之下,灭亡楚国也就简单了。
“哪条小道?”韩王迫不及待地问道。韩王实在想不出。还有哪条小道被楚国忽略。难道是大别山的小径吗?又或者是黄山?
“彭蠡湖!”
白起的回答让韩国君臣犯起了嘀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彭蠡湖因为湖如大瓢而得名。乃是自古以来的险要所在。
在占据荆州后,南阳、巴蜀的舟师都被调到了彭蠡湖,将彭蠡湖作为训练之地,合并为荆州水师。楚国的舟师就驻扎在下游百余里外的松阳,监视、防备荆州水师。彭蠡湖虽大,但边缘却尽是沼泽。根本就无从借道。而且,从彭蠡湖到松阳的南岸,皆是山林密沼。多瘴气,人畜皆不能行。至于北岸,视野倒是开阔,但沼泽更密。所以,楚国才能安然在松阳布下了铁桶阵,锁死了韩国江水上的通道。
荆州水师有四万余人,楚国将所有的舟师集合起来,置于松阳,刚好五万。人数上占据优势。正是楚国的依仗所在。而且,论及经验。韩军也确实赶不上生于江水死于江水的楚人。单单是从彭蠡湖到松阳的河段,楚军舟师便放置了不少沉船、水下陷阱。就够荆州水师有的忙活了。
“六、七、八月份,彭蠡湖附近的区域会下暴雨,若遇到不好的年份,整个彭蠡湖的水深都会上涨*尺,普通的年份,也会上涨四五尺。原本不能通人的沼泽会淹没在湖面之下,只要我们派遣小船,足可将一支数万大军渡过彭蠡湖,踏足江北!整个松阳,舟师有五万人,步卒却不过千人。这支大军既可以奇袭松阳,也可以一路东去,至少在抵达昭关前,绝对不可能遇到什么阻碍。我们韩国选择的余地也就多了!”
韩王大喜,如果真的如白起所说,败楚就简单多了。一支数万人的韩军精锐深入江北的楚国腹心,楚国再如何大度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威胁。想要解决这支大军,楚国必须从其他地方抽调大军!无论是从松阳调集精锐,还是从寿春抽调大军,都可以打乱楚军的部署,方便韩军主力突破楚军防线。等击败了楚军,韩军的主力完全可以在昭关和这支奇兵汇合,然后兵发江东。当然,袭占松阳的诱惑更大。只要全歼了松阳的楚军舟师,楚国将再无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