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蔺相如和廉颇对视一眼,又瞅见赵王求助的目光。面露不忍。韩王摆了赵国一道,天下诸侯都望着年幼的赵王,等着他出言献策,可这策又岂是那么好献的?!整个会盟场地鸦雀无声,所有的人的目光都看向赵王,蔺相如虽然就在赵王身旁,但在这个时候绝对无法悄悄向赵王示意。可越是这么僵持下去,赵国越是难堪。
    方才还有异议的楚王、燕王跟个没事人似得。眼神飘忽,明显想要置身事外!这也不足为奇!毕竟。涉及到分定的事情,很是敏感。一不小心就会得罪韩国或者其他国家,想要做一个好人,谁都不得罪,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蔺相如只得替赵王解围,起身向各国君王行礼。然后说道:“韩王说笑了!天下各国,论威望,论国力,论富庶,没有超过韩国的!韩国如此兴盛。足以说明韩王是一代明君!韩国以仁义著称,以信义闻名,想必可令各国心悦诚服地弭兵!赵国愿意听从韩王的良策!”
    蔺相如短短几句话,将韩国、韩王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表面唯韩国马首是瞻,但却为自己留下了退路,那就是韩国所说的计策,必定要不辜负韩国的仁义之名,信义之名,否则,不止赵国,其他国家也难以心悦诚服!
    韩王并不接招,反而笑道:“蔺上卿谦虚了!如果事事皆有寡人决议,岂不是令各国君王脸上无光,传扬出去,寡人岂不是成了张扬跋扈之人?!”
    很明显,韩王识破了蔺相如的诡计。分定这个烫手山芋韩国坚决不愿意接,赵国不敢接,双方互相谦虚起来,不惜绑架列国诸侯,争的就是一个大义。燕、楚、秦、齐、越五国君臣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颇有些看热闹的意思。
    蔺相如清楚,待会韩国若是搬出大义又或者秦、齐两国声援韩国,要赵国先表态,赵国无论如何都是要想出个计策的,而不是继续谦虚下去。否则,会被韩国紧抓着不放。趁着短暂的混乱,蔺相如将心中涌出的一个念头,迅速告知赵王,赵王显然有些犹豫,但在蔺相如坚定的眼神下,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也许是要看赵国的笑话,四周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下来,赵王抢在韩王开口前,说道:“以寡人来看,韩国为当世第一大国,也以信义著称,何不效仿晋楚弭兵之盟,以韩国为盟长,监督天下各国弭兵。若是有人背盟,韩王只需派出一旅之师,自当令宵小臣服!”
    韩王听此一言,不由斟酌起来。作为盟主,监督天下各国弭兵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提高韩国的威望,若是自己想打压某个国家,可借此发挥。坏处则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威望,需要派出一支军队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不能占据他国的土地作为补偿。长此以往,损耗国力!
    赵王的建议可谓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论国力,韩国最强;论威望,韩国最令人信服;论地利,韩国占据中原,与秦、赵、齐、楚、周接壤,与燕国不过百余里的距离,唯一距离越国比较远。无论是哪个国家背盟,哪个国家向韩国求援,韩国都可以迅速出兵。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韩国被架地很高,不好推诿!
    楚王迅速望了眼燕王,燕王也心有灵犀地回眸楚王,两人用眼神商定,支持赵国提出的计策。韩国给三国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给韩国一个虚名,让韩国疲于奔命,损耗国力,是求之不得的!
    趁着韩王没有反驳,楚王迅速说道:“寡人以为,赵王之见甚是有理!韩王乃仁义之君,韩国为仁义之邦,想要令天下各国心悦诚服接受弭兵,诸国宵小不敢妄动刀兵,也只有韩国可以做到!”
    燕王亦是出言道:“寡人附议,愿意尊韩王为盟长,辅佐韩国以令天下弭兵!”
    秦、齐两国何尝不知道赵国的心思,这是把韩国架得高高的,高到韩国不好意思再起征伐之念,保全自己!有盟约为证,韩国若是妄动刀兵,就会失去人心,各国当可结盟自保。
    “寡人附议!”秦王一脸恭敬地望向韩王。
    “寡人附议!”齐王也是有模有样地起身向韩王略微施礼。
    周国君臣以为,这未尝不是拍韩国马屁的好机会!天下盟主啊,如果周国有这个实力,更希望自己做!如今只能一脸羡慕地望向韩王,恭维韩国!
    越国不知晓其中的厉害,只是觉得如此一来,楚国若是敢欺负自己,那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找韩国来帮自己。甚至,因为韩国是盟主,越国可以欺负楚国,只要不给楚国留下什么把柄,韩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楚国有理也没地方说去!因此也是附议!
    韩王不由苦笑一声,自己的反应只不过慢上一拍,结果就成了秦、赵、燕、齐、楚、越、周七国尊自己为盟主,做监督天下弭兵这种看似风光其实没多大好处的事情!如今自己可谓骑虎难下,拒绝的话显然说明自己别有用心,不拒绝的话,又殊非本意。
    赵王以晋楚弭兵之事做比,殊不知,弭兵不过是一种妥协。晋楚先后两次弭兵,皆是由夹在两国之间的宋国一力促成。第一次弭兵之后不过四年,晋、楚便爆发了鄢陵之战,撕开了虚伪的面皮。第二次弭兵参加的国家众多,规定除秦、齐两国,会盟的各国都需要向晋、楚两国朝贡。如果不是因为晋国出现卿大夫专权,楚国忙于和吴国争霸,会盟的国家绝对不可能出现十多年没有爆发战事的奇迹,晋、楚两个大国四十多年没有爆发一场战事更是难以想象!
    韩王不确定,如果自己不动刀兵,这弭兵可以维持多久!如果是三年之内,这个亏自己吃。如果是五年以上,则需要权衡。
    望着各国君王殷切的眼神,韩王忽然意识到,这未尝不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如今时间站在韩国这一边,韩国并不着急,休养生息十年甚至二十年,韩国都等得起,自己也等得起!其他国家却是坐不住!因为时间越久,他们和韩国的国力差距就越大!何况,自己如果可以制造其他国家的嫌隙,假借盟主之权,扶植弱者,打压强者,倒也不失为妙计!
    想通了这一点,韩王也就没有推诿,而是谦虚了一下,就接受了七国国君的请求,正式成为弭兵之盟的盟长。(未完待续。。)
    。。。
 。。。  

第七章 犒赏功臣(上)
    人性本是自私的,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各国合纵抗秦,所图的不过是一个“利”字。于韩赵魏而言,乃是为了收复失地。于齐、燕而言,图的不过是弱秦,秦弱则无法威胁到自己,自己可以安心发展。
    论实力,以各国之力,联合起来远胜秦国!但各国每一次合纵攻打秦国,都是无功而返,原因就在于各国都存了心思,希望他国出力,自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丑恶之处,也是真实之处。
    就像这一次弭兵,原因就在于弱国想要自保,强国想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谁都清楚,弭兵这不过是一个幌子,只要有人愿意,这个脆弱不堪的盟约经不起轻轻地一击。但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一回事。
    韩国是强大不假,但其他国家也不是待宰的羔羊。等韩国强大到各国请服,韩王但有所命,诸侯无有不从的时候,那才是韩国真正强大的时候!现在的韩国,距离做到这一步还差的很远。
    和平终究不是谈出来的,统一也不是!韩王愈加清楚,想要避免今天这种妥协的情况,唯有将自身的实力再次提高,提高到各国生出无法匹敌念头的时候,那才到了结束这个乱世,实现真正和平的时候!
    当然,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公心,为了不让这次弭兵之盟成为完全华而不实的东西,韩王在后续的几天,还是和秦、齐、楚、赵、燕、周、越七国达成了非常详实的盟约。
    其一、盟约的时限为三年,三年内,各国必须遵循盟约,三年后。各国再召开会盟,对盟约加以完善或者彻底作废,后者意味着各国撕破脸皮,天下再次进入合纵连横的阶段!
    其二、约束韩、周两国的关系。因为周国只余下一城之地,韩国完全包围了周国,周国是完全无法威胁天下任何一国的。因此盟约主要规定了对韩国的要求。韩国允诺,绝不攻打周国,若有违背,天下各国可联合起来讨伐韩国。
    其三、约束韩、秦、赵三国的关系。三国彼此接壤,又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因此盟约规定的很详细。首先,三国搁置争议,以目前的疆界作为分界线。赵若伐秦,韩则攻赵;秦若犯赵。韩则伐秦;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