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凭借我赵国的赫赫威名,难道还打不过一个日薄西山的齐国?如果不是想让楚国损失些兵力,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大赵三十万大军碾压过去,保准齐王落荒而逃!”
    “呵呵,”赵王笑着摇了摇头,望了眼过于年轻的王弟,言道:“如果天下只有我们赵、齐两国,甚至是赵、齐、楚三国,你这个策略不错。但是,平阳君要记得,这天下还有秦国。哪怕没有秦国,山东的五国想取代我赵国的大大有之!”
    说完不等赵豹反应过来,赵王直接向信平君廉颇问道:“廉将军,你怎么看?”
    虽然廉颇已经封君,但赵王却还是习惯以职位来称呼廉颇。
    廉颇悄悄打量了下蔺相如一言,才从容不迫地说道:“王上,臣以为我赵国在这件事上,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
    “哦?”赵王觉得有些意思。
    廉颇随即解释道:“如果王上不想称霸于诸侯或者一统天下,大可对燕国阻挠。臣相信,燕王百般顾忌之下绝不会轻举妄动。这齐国也就成了王上您的囊中之物。”
    “不过”,廉颇语气一转,神色变得庄重,道:“王上若是想逐鹿中原,就一定要考虑燕国的感受。不过是一郡半郡之地而已,却能换得燕国更大的忠心。何乐而不为?王上切莫忘了,东胡可是一直虎视眈眈。有燕国作为屏障,我赵国可以游刃有余。不然,单单一个匈奴就牵扯了我赵国的许多精力!”
    赵王点头称是,廉颇这是拐着弯向自己直言利弊。看来。这次只能先便宜楚国了,也是便宜齐国。
    下定决心后,赵王也不拖沓。一日后,赵王就将燕使招来,告之自己的决定!燕国使者自是大喜。自此,赵、燕、楚三国伐齐的大事就这么议定了。对于这件事。除了韩国知道,齐、魏、秦三国对此一无所知。不过,楚国不知道的是,魏国、齐国、秦国也已经串通起来,打算伐楚。天下的格局,似乎愈发地混乱。
    虽然齐国不知不觉间成了漩涡的中心,其他国家却是清楚,齐国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国家。哪怕齐王再怎么昏庸,只要有田单。凭借他的威望,齐国可以拧成一股绳,共抗歪辱。
    拥有田单的齐国的赵国最为忌惮的,既然确定了伐齐,三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如何搞掉田单。远在千里之外的田单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天气越来越冷,自己怕是受了风寒吧!田单心里暗暗想到。
    十一月份,秦国。咸阳。
    整个今年,秦国所做的动作很小也很少。除了派客卿蔡泽跑了一趟齐国临淄外。秦国几乎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大动作。这一年,秦国把自己关在关内,封闭了和外界的交流沟通。犹如一个受伤的野兽,藏在深山野林,默默地舔舐伤口。
    没有了秦国的南征北战,天下一下子变得太平起来。虽然所有明白人都知道。各国之间的交锋转移到更加残酷的地下战场来。但在大部分庶民而言,这是很幸福的一年——除了夏季的那场大旱。
    秦人的认苦认劳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变法近百年,秦人习惯了自己的强大,习惯了将敌人的头颅作为自己晋升的手段。可连续两年。连战连败,损兵三十多万,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战死。秦人开始变得有些怀疑,怀疑自己所走的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法律依然严苛,赋税还在加重,秦人突然觉得日子没有了奔头。虽然三老县令一再鼓舞民心,说用不了几年秦国就会出关争霸天下。但任谁去想,辛苦了二三十年夺回的土地在短短几个月就被夺回去,这样的反差都是不容易接受的。
    如今秦王一再下令,鼓励再嫁,甚至将一村的寡妇数量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想以此来促进人口的增长。如果不是律法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的政策是不可想象的。
    “熬吧!以前的日子更苦,还不是一样熬过来了!”这是老一辈的想法。
    “等吧!慢慢等吧!这是己辈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年轻而热血沸腾的青年如此想。他们清楚,秦国现在失去地越多,到时候夺回来的时候,立功就越大!
    咸阳宫里,秦王皱着眉头在看今年的税粮统计报告。
    “今年比去年少了六十万石的粮食,这是怎么回事?”秦王不悦地说道。
    本来秦国损失的粮草就多,自己这才决定休养生息几年。哪想到,今年的粮草也不多。秦王知道干旱对今年收成的影响,但没料到会如此之大!
    丞相魏冉觉得很冤枉,但对秦王的不满他也只能解释道:“王上!巴蜀两郡今年的水灾很是厉害!关内又是大旱!在却人手的情况下,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秦王知道遇到了许多困难,刚才自己不过是发泄一下而已。怕魏冉觉得自己是在质疑他的尽职,秦王缓和了下自己的语气,言道:“丞相,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啊!真不知道,我大秦何时可以恢复国力!”
    魏冉很快原谅了秦王,或者说,他刚才根本就没有计较,反而安慰道:“臣派出了密探,发现无论是韩、赵、魏也好,还是燕、齐、楚也好,他们六国的收成也是不好的!相比而言,因为我们地处上游,收益还更好些。”
    秦王点了点头,如果不是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哪里会有这样的困境。如今秦国元气大伤,休养生息还不知道会是几年。
    “齐国那边有没有新的动向?”
    面对秦王的疑问,魏冉回答地很是谨慎。他知道,秦王肯定是想知道伐楚的准备工作。
    斟酌了下语句,魏冉开口了,言道:“回禀王上。如今大雪封路,加上收成不好。齐国的准备工作很不充分。至于魏国,还不知道我们秦国是幕后的主使。想必来年,齐国就会联系魏国,制造和楚国的摩擦。到时候就是我们秦国的机会。”
    “嗯!记住提醒齐国,他们切不可操之过急。步步为营,方是王道!”秦王嘱咐道。
    魏冉心中暗暗记了下来。按照当初的计划,齐国负责拉拢魏国,慢慢蚕食楚国。今天十里地明日五里地,楚国地大物博不会肉疼。这样的情况维持一二年之后,楚国就会慢慢将仇恨目标转向齐国、魏国,主力也会北上。这个时候秦国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举攻克郢都甚至俘虏楚王,楚王自然国灭。
    秦王很是满意魏冉的谦恭态度。如今宣太后已经彻底放权,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从没有召见任何大臣,包括他的弟弟——秦国丞相魏冉。这样的态度让秦王品尝了权力的味道,虽然秦国深处险境,秦王却觉得很满足。自己终于有机会大展宏图!习惯于隐忍不发的秦王故意将元气大伤的秦国姿态摆的更低,关外的六国在危机面前尚且不能团结一致,自己这一放低姿态。他们更会无法无天。如果他们分崩离析,秦王不介意提前教训一下他们。
    “楚国那边。左徒黄歇可是连续访问了韩国、燕国,丞相以为楚国是有什么目的?”秦王问道。
    对于下一个对手——楚国,秦王可是也很重视。不过,这次楚国使团的踪迹太过难寻,就连黑冰台都是好不容易追踪到,更遑论楚国使团的真正出使目的。秦国自然没有掌握。眼下也只能闭门造车,分析一二。
    “臣以为,楚国多半是向韩国、燕国求援去了吧!毕竟楚国西邻我大秦,东挨齐国。如今韩、赵、魏、燕四国联盟声震天下,楚国若想保存自己。依附四国联盟是最好的选择。”
    秦王听后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如果真是这样,魏国何必反水呢!四国联盟表面风光,实际上却是以利益聚集在一起。既然可以为利益而合作,当然也可以为利益而分手!
    他将自己所了解的信息点拨了下魏冉,说道:“燕国使者可是没有去大梁,也没有去邯郸。如果真要结盟求援,应该去邯郸,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王上的意思的?”魏冉小心翼翼地问道。
    如果按照秦王的说法,楚国的动向可是非同寻常,这里面值得琢磨的东西可就多了。最初秦国得到楚国的消息是这样的,楚王派左徒黄歇为使,前去邯郸,目的不详。
    在从邯郸回来后,黄歇紧接着一路去了新郑、蓟城,偏偏没有去大梁。难道楚国和魏国有嫌隙?为什么黄歇要来回颠簸?
    将这两件事串联起来,其中的集中可能就呼之欲出了。最可能的是楚国求援,邯郸方面不同意。黄歇无奈返回,在楚王的命令下,黄歇改变策略,先顺道去新郑游说,然后再去蓟城游说。最终的目的多半是达到了。至于绕过魏国,怕是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