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兵;哪来这么好机缘?
果然;尽管对于牛仙童如何收容了郭英又这通缉犯的事情什么说法都有;可杜士仪却仿佛根本不知道有他这么一个人;一直都没人来见过他。既然没抱希望;也就没什么失望;他暗笑幸亏自己没有贪得无厌;做了分内事却奢求褒扬拔擢;于脆把事情丢到脑后去了;继续安分守己当自己的守卒。
可这一天午后时分;他再次敏锐地捕捉到了急促的马蹄声。联想到如今传言说郭英又混入了牛仙童身边;险些在镇西军中激起将帅不和;假传军令调动兵马图谋不轨;他立刻紧张了起来。
“又有兵马;至少数百骑;全力戒备”
这次是数百骑而不是数十骑;再加上之前那次廖登科的警惕意识被证明是极其正确的;城门内外城楼上下全都不敢有半点马虎。等到那一行人近前;看清楚那些军马全数都是大唐军马的装束;而且旌旗飘荡赫然是一个王字;廖登科心头稍稍一松;但还是跨上刚刚小卒牵来的战马;策马上前去问道:“来者何人?”
“临洮军正将;陇右节度左厢兵马使;王忠嗣”
见那排众而出的将领说出了如是一句话;又认出了对方确是王忠嗣无疑;廖登科顿时又惊又喜。但他还是一丝不苟上前查验了军符;这才滚鞍下马行了军礼参见;起身之后想问些什么;可他这官衔连镇西军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那会儿钦使牛仙童的人说是要去夺盐泉桥;于是张了张嘴后;最终却只是吩咐人移开拒马让路。很快;王忠嗣一行数百人风驰电掣地进城;待到河州刺史署门前下马时;内中早有高王二人迎了出来。
“王将军;此行可顺利?”
王忠嗣听到这话;敏锐地一挑眉;再看到远处那些将卒全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露出了一丝微微笑容;气定神闲地说道:“镇西军一支偏师在巡行途中‘迷路;;正好遇到我;我就把他们带回来了。”
第八百一十七章 事后算总账
迷路……这话也就王忠嗣敢说
当杜士仪还没见到王忠嗣;就听到一溜小跑进来的吴天启禀报了这么一个理由和借口的时候;他忍不住哈哈大笑。于是;等到王忠嗣最终来到了书斋;他就又好气又好笑地问道:“忠嗣;你这迷路的借口若是传扬出去;这些将卒可就没办法做人了”
“只因为听了郭英又的挑唆;竟然不知高低;带着兵马出城前去奔袭盐泉桥;简直是从上到下全都利欲熏心;愚蠢透顶;只是让他们丢个脸;已经是最轻的了”王忠嗣丝毫不以为意;拱手行礼后就如实说道;“大帅;我是在盐泉桥西边的峡口附近;正好堵住了那拨兵马;所幸我还有些名声;再把大帅的大旗掣出来;又点出了恐是郭英又潜伏在牛仙童身边伺机为乱;这才把他们给带了回来。路上一度和吐蕃军马对峙;但见我们往柏罕城方向来了;他们也就退了。”
随行进来的高适和王昌龄听到没有趁机夺下盐泉桥;顿时都露出了几分疑惑。别看两边兵马会合之后;也不过七八百人;可是;以王忠嗣当年数百骑兵就敢冲击吐蕃赞普本阵的勇武锐气;竟然会放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
王忠嗣顿了一顿就解释道:“此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盐泉桥容易;但两国和议至今还不到两年;大唐使节仍在吐蕃;倘若我军先行挑衅;届时反而给吐蕃留下了口实;届时兵灾再起;生灵涂炭;整个河陇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既然此次是某些人别有用心地矫诏行事;总不能上了此等恶当;所以我就自作主张将他们平安带了回来。倘使有违大帅心意;都是我一人的罪过。”
见王忠嗣说到这里便躬下身去;杜士仪立刻起身双手将其搀扶了起来。端详着年纪轻轻却已经大将风范十足的王忠嗣;他不禁笑道:“放眼陇右;也只有忠嗣你会在这种时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区区一座盐泉桥;倘若真的要夺;不过易如反掌;然则毁约进击;又是在我大唐使节正在吐蕃探视金城公主的节骨眼上;让金城公主和大唐使节如何自处?既勇且智;不行无义之战;你这番措置没有半点谬误;深得我心”
“多谢大帅体谅”
一旁的高适咀嚼着王忠嗣和杜士仪的这番话;顿时觉得深有体悟。而王昌龄就没想这么多了;攒眉沉思了一阵就开口问道:“听大帅和王将军这番话;异日若有战事;夺盐泉桥就仿佛探囊取物一般。可不是我泼凉水;牛仙童毕竟是朝中钦使;来日大可将此事全都推到郭英又身上。而且;等到他醒过来之后;一定会上蹿下跳再次搅动风云;咱们难道能一直扣着他?”
“为何不能?”高适挑了挑眉道;“现在人证物证确凿;郭英又是牛仙童自己安排在身边的;又使左右杀向导意图嫁祸吐蕃;而后又到河州;扣留镇西军中正将副将以及偏僻将校;欲图谋夺军权;图谋不轨。这一条一条全都是圣人绝对不能容忍的罪行;大帅既然全数洞察;焉能坐视不理?”
杜士仪见王昌龄仍然对扣留钦使这一点有些犹豫;他就看向了王忠嗣;而这位年纪轻轻的大将斟酌片刻便低声说道:“大帅扣留牛仙童固然有道理;怕就怕朝中有人借此做文章。不过;道理都在我等这一边;就看朝中阉宦会不会因为牛仙童而生出兔死狐悲之心;众口一词为他辩解。”
“牛仙童此人;骄横跋扈;仗着陛下恩宠;渐渐连高杨二位都不放在眼中;同侪更是对其此行河陇颇有嫉妒;这一点忠嗣不用担心。”
刚说到这儿;杜士仪就听到外间传来了吴天启的声音:“大帅;宇文郎君回来了”
宇文审去了凉州见牛仙客的事;杜士仪并未声张;因此这会儿屋内王昌龄高适以及王忠嗣三人都有些奇怪。等到杜士仪出声请宇文审进来;他们见这位昔日宰相长子一身风尘仆仆;显然是连日赶路不停;不禁都有些纳闷。而宇文审不顾疲惫上前匆匆一礼;就从背上解下包袱;拿出一个封口严密的铜筒双手呈上道:“杜师;幸不辱命;这是河西牛大帅的回文”
杜士仪平日和牛仙客往来书信;大多都是以信笺的形式;如此密封的铜筒却还是第一回。他不敢怠慢;立刻接过小心翼翼打开了;取出那一卷纸后飞快扫了一眼后;登时神情大振:“好;有了牛大帅这回文;那就万事俱备了牛仙童着实是贪得无厌;他竟密遣心腹前去河西;请牛大帅指证我的种种民政军务有失;更向牛大帅索贿;而后又暗示;事成之后可出力助其异日兼知河西陇右二节度他真的以为;凭借他这钦使的身份;就能够无往不利?”
牛仙客这一封信;顿时打消了众人心中最后一点疑虑;全都为之大为振奋。只不过;对于苗延嗣在关键时刻药倒了牛仙童的事;每一个人仍不免思量不同。如王昌龄;顶多只觉得苗延嗣是生怕事后惹出大麻烦自己要顶缸;王忠嗣只当做苗延嗣是老而弥坚;固然和杜士仪不和;但终究维持了必要的警惕心理;唯有高适在出门的时候禁不住悄悄打量了杜士仪一眼;见其正在亲自草拟那道拜书天子的表疏;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这两年杜士仪和苗延嗣看上去水火不容;不会是装出来给人看的吧?否则;一贯顽固守旧的苗延嗣怎会在大好机会送到面前的时候;却那等当机立断?
当牛仙童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只觉得浑身上下酸软无力;脑袋昏昏沉沉。支撑着坐起身的他张口叫了一声;却发现自己的声音低沉沙哑;仿佛根本传不出多远。这一刻;即便他还有些闹不清楚状况;却忍不住生出了一种汗毛根竖起的感觉。
不对劲自己仿佛是因为一时困倦在苗延嗣的书斋中眯了眯眼睛;怎么现在这样子却仿佛生过一场大病似的而且这地方不像是苗延嗣的书斋
“来人;快来人”
他竭尽全力提高了声音;这才终于看到了屏风外头人影攒动。可足足过去许久;方才有一个人绕过屏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一见到那张脸;他顿时瞳孔猛然一收缩;竟是失声叫道:“杜十九”
“是我;牛钦使;久违了。”
尽管杜士仪的笑容一如之前;可牛仙童仍是不禁战栗。他强打精神;提醒自己是口含天宪的钦使;万万不能被对方的气势压倒;可话到嘴边;他却仍然弱了七分气势:“你身为陇右节度;理当镇守鄯州;到这河州来于什么?”
“牛钦使这一觉睡的时间太长了。此地哪里是河州;正是鄯州都督府”见牛仙童那张脸登时变得铁青;杜士仪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之前牛钦使巡查河州;不意想麾下有人意图煽动镇西军;被镇西军上下军官识破后当场拿住;结果竟然是早就上了海捕公文的郭英又正好我不放心牛钦使的安全;早已带着人从鄯州出发追来;于是在半道上发现了八位被杀害向导的尸体;经过伤痕兵器勘验之后;结果实在是微妙得很;牛钦使想知道吗?”
事到如今;倘若还不明白阴谋败露;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