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们一走;宇文融又直接屏退了左右从者;等到大门关上;他方才笑吟吟地对杜士仪说:“怎么;你这在京城博得拼命杜十九郎美誉的直臣;难道到了成都竟然连这几个属官都辖制不住?”
“有宇文兄虎威;当然得借一借。我上任次ri去拜见张使君不果;第三天就离成都去往下头各村镇访查了;也没理会这些家伙的小心思;却没想到竟然险些错过了宇文兄到成都的ri子。若非正巧赶回来;只怕就着实怠慢宇文兄你这位上官了。”
“哈哈;我就知道你定然不会这般无能。”
杜士仪出为外官的事;宇文融也曾经向李林甫打探过;而后又查证了一番;隐隐约约便猜测到了杜士仪离京的真正缘由;无非是生怕太子李嗣谦继续痴缠上来。而此前杜士仪因张说举荐在丽正书院修书一年有余;在他看来;更是张说的以退为进之计;目的是让杜士仪止步为一词臣。
尽管他祖父宇文节当年曾经官居尚书右丞;可因为和房遗爱友善;在那桩谋反案中受到牵连;一度流配桂州。也正因为如此;他的门资远远比不上其他官宦子弟;入仕以来的步子走得格外慢。而母家韦氏又在韦后之乱中受到波及;大不如前;所以他分外希望能够聚集一批能人贤士在身边;凭着这几年奠定的基础一举入主政事堂。所以;既然认定杜士仪是有能者;和如今的中书令张说仿佛也不怎么对付;他自然不吝表示善意。
“来来;给我说说;你这新官上任便下去访查;都查到些什么?”
杜士仪知道宇文融是行家;也就把自己当初在张仪楼上所听到的主客不和为引子;然后说起了自己在底下各村镇打探到的具体情况。
尽管大规模的括地括户已经结束;整个大唐上下总共搜罗出了八十万户隐户;这已经让李隆基喜出望外;但宇文融却知道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就犹如成都一个县城;当初上报的客户是一千二百余;可按照杜士仪在六个小村查访到的情况;每个村的隐户都有一二十不等;再加上更多不是以务农为生的;户籍不在这里的客户;至少绝不下两千户
可宇文融并不打算盲目扩大战果;此刻皱了皱眉便开口说道:“这些且不必深究了;毕竟;如何让这些隐户就地安居;等蠲免赋税的年限过去之后;就能够向朝廷缴纳税赋;这才是重中之重。”
杜士仪心领神会;含笑点头道:“我也知道宇文兄必然不会贸然追查到底;所以我此次也并非只是为了清查隐户客户;更多的却是想看看他们和本土之人相处得如何;结果并不容乐观。本地人除非是蠲免课役的衣冠户;其他都要负担租庸调和地税户税;可这些客户却能够蠲免数年;两相一比较;安知本地以赋役为苦的;会不会就此出逃?赋役如此;贡举更甚……”
他这话还没说完;宇文融就斩钉截铁地说道:“赋役可免;贡举却绝不容混淆。若有寄籍的衣冠户也就罢了;否则除非缴纳赋税;这些客户子弟;不得参加州县贡举。”
杜士仪还没提到具体的例子;就得到了宇文融的如此回复;他顿时暗叹一声;心想怪不得李白一直等到天宝方才真正名扬天下;走上仕途更是波折重重;这客户两个字顶在头上;果然让有才者难以进入仕途。
只宇文融如今执行的是国策;此人又极其难以说服;他便略过这一点;又继续说道:“至于因为开荒而取水;乃至于争水争田界争宅基地;主客之间的纷争已经愈演愈烈;所以;我这一任的重心怕就得放在此前在括田括户中上了籍册的客户如何真正安居;到时候如何缴纳赋税;如何与居人能够相安无事上
“好;好;你能够有这般认识;我果然没错看你”
见杜士仪果然并不是为了指摘自己此前的策略有失;而正在想着如何施政解决问题;宇文融这才高兴了起来。他霍然站起身来回走了两步;这才转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杜士仪;笑容满面地说道:“对了;我也送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和张嘉贞同处一座成都城;想必你心里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他的好ri子到头了;之前陛下赐死了王守一;张说趁机给张嘉贞又上了一回眼药;因而这会儿;去益州大都督府传旨的人应该已经到了。他这益州长史是做不成了;接下来便是贬台州刺史;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兴许他就得死在那儿了”
和张嘉贞同处一城;确实不是什么美妙的体验;因而李隆基既然肯把人挪窝;杜士仪当然再高兴不过了。只是想想张嘉贞一度风光到在政事堂中一言九鼎;源乾曜被压制得几乎出不了声;如今却落魄到这个地步;他心里难免生出了世态炎凉之感。然而;相比替张嘉贞的遭遇叹息;他还有更想做的事;踌躇片刻便试探道:“那不知道新任益州长史是谁?”
“这就是我想和你说的”
宇文融立时换上了满脸正sè;一字一句地说:“是张说的心腹;此前任过尚书右丞;刑部尚书;又出任过三回刺史的范承明。虽则河内范氏并没有出过多少高官显贵;但张说自称河东张氏;可也并非什么正支嫡脉;而范家好歹还出过一个天后年间的宰相范履冰;这范承明便是其从子;算是范家如今官阶最高的人了。张说对我芥蒂防范很深;此人既然出任益州长史;极可能要在主客上头做文章;你自己有数就是。”
杜士仪请出为县令;心中也思量过切切实实做些实事;倒并不惧有人压制。此刻既然宇文融预先对他提了个醒;他就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多谢宇文兄提醒。他若是公允明正最好;若是不能;我却也不会轻易退让”
“好好;这蜀中有强项令如你;我就放心了”宇文融哈哈大笑;竟仿佛杜士仪不是小小的成都县令;而是兼着益州长史一般。
等到晚间在县廨设下接风宴时;宇文融却又因为宴席上酒菜过奢;板着脸责备了两句;虽则谢罪的是杜士仪;可原本备办这一切的县丞于陵则却甚感面上无光。
而当宇文融又把随侍自己巡查的几个判官请了进来同席;他们见杜士仪和其中一人一相见;便又惊又喜地行礼互相问候;话里话外极其熟络。等到从两人的言谈之中得知;那个挂了监察御史衔的郭判官;竟然是杜士仪当年任万年尉的同僚;人还是杜士仪举荐给宇文融的;他们登时后悔不迭。
照此看;杜士仪岂不是和宇文融关系极其不一般?
而宇文融请了这些判官入座之后;便指着郭荃对杜士仪笑道:“此次我奉旨又出任廉察使;一路行sè匆匆;而因为圣人要封禅之故;我不ri就要赶回洛阳去。郭荃此次要留下来巡查剑南道;他既然是你的旧同僚;你可得多多照应他一些”
杜士仪登时心中一动;见郭荃立时对自己含笑点头;他当即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这一顿饭觥筹交错;他和宇文融以及郭荃等判官固然是吃得尽兴;就可怜下头四位忝陪末座的属官难受之极;一个个不但要面上陪着笑脸;还得时常应付宇文融那缠枪夹棒的问题。
用宇文融的话来说;杜士仪初来乍到;这成都县的人事物事;不问你们还能问谁?

第四百零二章 主客之争,分化之道
尽管杜士仪和张嘉贞之间可说是有着解不开的仇怨;但张嘉贞罢相之后已经有将近两年;而他到成都之后也没见着对方的面;如今张嘉贞再遭重创;他自然不会像此前对待河南尹王怡那样相送一程;然后说些风凉话讽刺一二。不但是他;据他事后得知;张嘉贞在接到圣命之后;立时三刻交割完一切事务动身启程;半点都没有耽搁;走的时候也没有惊动任何人;更不用提有人为他送行了。
而宇文融也没有在成都城内逗留太久;须臾就启程继续其作为廉察使的职责。他所提到的范承明既然还未到任;这益州大都督府内虽还有司马在;却也不会插手来管杜士仪的事。视察过成都县学;查看过生员簿册之后;杜士仪便接到了成都四家最有名大户拜见的帖子。除此之外;那些中等乃至于再次一等家族主人拜会的帖子更是积攒了厚厚一摞。
益州又名蜀郡;虽则富庶;但因为偏居西南;却并没有什么极其有名的郡望世家;哪怕是世居本地已久的家族;也不免为了抬高身世;硬是把本家扯到那些赫赫有名的世家大姓上。这一天;杜士仪有意把四大家的拜会全都集中在了一起;却只见这四位家主几乎一块抵达。
一个自称是清河崔氏旁支;兴许知道他的妹妹嫁进了清河崔氏;一上来就套近乎;口气恭敬中带着热络;一个自称是赵郡李氏的分支;声称家中藏有曾经于高宗年间为相的族叔李敬玄的亲笔真迹;至于另两位便显得低调许多;一者姓罗;一者姓吴;倒是没有攀龙附凤;只是谦虚地陈情说自家百多年来都在蜀中繁衍生息。
杜士仪一直都是面带微笑看他们抢着和自己寒暄抑或陈情;直到人渐渐告一段落;他方才温和地说道:“我释褐至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