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你说朕错怪了谁?”
见李隆基面sè倏然转厉;柳婕妤便不慌不忙地说道:“妾身惶恐;只怕陛下因人言错怪了皇后殿下和惠妃。流言起自宫外;陛下却不见嫔御;岂不叫宫中人心惶惶?妾身今ri斗胆请见;只请陛下见一见皇后和惠妃;如此后宫上下自然安心。”
按照嗣滕王所奏;废后之言起自姜皎;李隆基自然最疑心的便是武惠妃。然而;时隔数ri再细细思量;他却越想越觉得王皇后亦是嫌疑极大;因而索xing谁都不见。此刻柳婕妤如此说;他不禁陷入了踌躇。见自己所言仿佛有效;柳婕妤心中暗喜;这才不动声sè地又添了一句话。
“不过;听说今ri清河崔氏与京兆杜氏联姻;听说是黄门侍郎裴璀亲自充当地大媒;外头好大的热闹。”
李隆基正因为柳婕妤这若有所指的话而眉头紧皱;外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家;尚书省送了今ri一应表笺奏疏的节略来。”
“卿之言朕已皆知;你且退。”等到柳婕妤退下;李隆基令外间进来;等展开那长长一卷节略一扫;当头一连数份奏疏的标题就让他一时面露严霜。
谏门下省左拾遗杜士仪封还制书事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御前激辩,针尖对麦芒
尽管杜士仪如今已遭贬斥;可裴璀作为大媒;亲自往观德坊杜宅走过一趟提亲;送去的定亲礼物却是丝毫不马虎;原就是赵国夫人李氏在此前口头订约之后;提早为儿子置办下的。而杜士仪早先就打算拿出两万贯来给杜十三娘置办嫁妆;因而尽管这一次看上去有些仓促;但家奴部曲当ri便悉数出动;从前那些早就定好的东西纷纷从南市各大商肆中送了过来;一时间把前头院子里的几间屋子堆得满满当当。
而同在观德坊的官宦人家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很快都从杜氏家人口中打探得知杜士仪此次要赶在南下岭南前;把嫡亲妹妹嫁入清河崔氏;因而婚期可说是赶得无以复加。当得知清河崔氏竟对此并不在意;虽有人暗中讥嘲;但更多的人都是感慨于杜士仪爱护妹妹;崔家亦体恤杜氏兄妹之情。
于是;当天行过纳彩和问名;次ri竟立时就是纳吉和纳征之礼。当永丰里崔家按照古礼;送来了大雁和几乎塞满了巷子的聘礼时;围观的人群竟是把附近几条十字街都给堵得严严实实。
然而;在这种热闹喜庆之中;人群却只听得后头好一阵大声喧哗;紧跟着便是一阵扯破喉咙的嚷嚷:“让开;快让开陛下宣召”
这时候竟然天子宣召?宣召的是谁?杜十九郎不是已经被贬了吗?
尽管人群一下子为之炸了开来;但众人还是纷纷往两旁退避让路;总算是堪堪腾出了一条足够一人通行的路来;让了那一身内侍服sè的宦官和两个随从通过。这一行三人策马小跑到了杜家门口;头前那个宦官便纵身跃下马背;大声说道:“陛下宣召;快请杜郎君立时随我等入宫”
家中平ri都是杜十三娘主持家务;可现如今她都要出嫁了;杜士仪当然得亲自出面替妹妹cāo持;所幸秋娘和竹影如今都能独当一面;月影虽年纪小些;可也能帮上手;而赤毕等人在前头招呼那些崔家送聘礼的人;他则是亲自接待崔俭玄的长兄崔承训丨两人虽则早就相识;但并没有太多的深交;可今后就是姻亲了;崔承训丨最关切的是杜士仪此次遭贬的事;一来二去还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外间的动静就被人报了上来。
尽管今ri是崔家下聘的大ri子;可崔承训知!道;天子宣召比什么都重要;更不要说兴许还关乎杜士仪的前程命运。因而;他立刻站起身来;满脸凝重地说道:“杜十九郎;此处的事情有我即可;你立时入宫去吧君前容不得半点失误;你千万小心”
“那就容我失礼了”
这会儿宫中来人;杜士仪心知肚明;不外乎就是因为自己一个遭贬之人的动静实在太大。然而;他也是被这一次的突发事件逼得不得不豁出去赌一赌;否则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因而;他向崔承训丨拱了拱手后就立时出了正堂。他也不忙着先去见那宣见的宦官;而是紧赶着回房换上官服;这才来到了前院。
甫一照面;他便立时认出;此时此刻前来宣召自己入宫面圣的这个宦官;依稀竟有几分面熟。微微一沉吟;他便笑了起来。竟是当ri探花筵时之人
“李静忠;原来是你。”
见杜士仪还认得出自己;李静忠目光闪烁;却只是微微颔首没有说话;等到杜士仪身边随从牵来了马;他待其上马后;自己也跃上了马背。直到进了洛阳宫;刚刚两个随从都垂手退下;他引着杜士仪一路往宣政殿方向行去;觑着四下人都离得远;这才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杜郎君;陛下今天心绪很不好;还请你千万小心些。惠妃让奴婢捎话给杜郎君;多谢杜郎君能够为楚国公说一句公道话。”
上次这李静忠在探花筵上陪侍自己;就曾经坦陈是武惠妃的人;如今又提醒了这么一句;更代武惠妃致谢;杜士仪顿时暗自苦笑。他如今在朝中还只是微不足道的人物;原本根本不想卷入后妃之争中。倘若不是蓝田县主之案他恶了王皇后;此次张嘉贞又明显公报私仇;单单姜皎党羽就陷进去多人不说;更是以杖刑上公卿;他还不至于胆大到封还制书的地步。如今武惠妃这空口白话的感激;对他来说并不能解燃眉之急
接下来这一关能否安然度过;便是生死荣辱两重天
心中豁出去的他踏入宣政殿之际;已是把所有顾虑都排遣一空;换上了一张从容镇定的面孔。作为常朝以及朝会之后接见大臣的地方;自然是空旷宽阔;人少时更有一种冷寂寥落的滋味;此时此刻御座上的天子沉着一张脸;左右内侍宦官无不是低垂着头;仿佛连呼吸都摒止了一般;那气氛何止凝肃在这种僵硬得仿佛连空气流动都为之停止的环境中;他不禁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压力。
“杜士仪;你很好。”李隆基终于开口打破了沉寂;可第一句话便是语带双关;紧跟着又哂然冷笑道;“你从门下省左拾遗出为衡州司户参军;结果官民送行;又是紧赶着嫁妹;看着你这大张旗鼓的架势;恐怕别人还以为你不是贬斥;而是荣升一般”
“臣不敢欺瞒陛下;臣和崔十一郎是同门师兄弟;交情莫逆;因而去岁他丧服期满后;臣就已经为幼妹十三娘和清河崔氏口头定下了婚姻之约;崔十一郎河南府明经科解送之后;便行完婚。前几ri他得了解送出场回来后;得知臣即将前往衡州上任;崔家知道十三娘只有臣这唯一一个至亲兄长;所以方才打算立时完婚。臣本不想委屈了妹妹;可却拗不过他们;因而所能做的不过倾其所有置办嫁妆而已。毕竟如今一别;不知多久方才能够相见。”
李隆基已经让人去打探过;所奏都是崔家聘礼如何丰厚;杜家置办嫁妆如何豪气;再有就是给杜士仪送程仪的里头有多少达官显贵豪门世家;可此时杜士仪的回答也着实中肯。而短短一两ri;上书为杜士仪求情的官员就已经有十数人;他的怒火历经几ri;也已经渐渐平复了许多;当初没想过的那些关节;眼下却已经另有考量。
“至于陛下说臣大张旗鼓;犹如荣升;臣不敢苟同;虽贬犹门庭若市;其如公心民意也。臣封还制书;乃是身为谏官的职责。陛下不以臣微末;自万年尉半岁有余便超迁左拾遗;臣铭感五内律者;纲也;此次楚国公之案付中书门下究其状;然未得人证物证诸多实据;便奏其罪断其刑;民间非议本就不少。更何况纵得其罪;其刑亦当依律而行。楚国公昔ri煊赫;今朝得罪;明正典刑方才昭显陛下之明。中书门下不以常刑断罪;而责以非刑;臣身为谏官;自应不当则谏”
李隆基尚未说话;原本静悄悄的大殿中;突然传来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好一个不当则谏然则杜士仪;你扪心自问;就真的并无分毫私心?昔ri你能得京兆府解头;楚国公姜家便曾经在县试府试一再打过招呼;姜皎之子姜度更屡次出入你之门庭;安知你不是以私谊废公事?”
这是……张嘉贞的声音?真真没想到;今ri李隆基这天子竟不止召见自己;还有一个中书令张嘉贞在;而且堂堂宰相藏着听壁角;君臣二人着实还真是想得出来
窥见李隆基并没有多少表情变化;杜士仪便大胆地往声音来处看去。却只见张嘉贞从大殿上一根廊柱后大步走了过来;随即看也不看他一眼;径直越过后深深向天子施礼道:“陛下;杜士仪不但妄议国事;而且分明因私废公”
能够和宰相当面打擂台;杜士仪何止提起了七分jing神。他也顾不上自己和张嘉贞之前的品级资历无不差着十万八千里;当即朗声说道:“昔ri夫子曾赞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祁黄羊可谓公矣;。举贤如此;断事同样如此;不分亲仇;只论对错臣闻古语云刑不上大夫;何也?因士大夫近于君;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